Falcon 1的第四次發射(首次成功)開啟了SpaceX的成功之路,但它和NASA毫無關係
SpaceX從NASA拿到的錢,主要是四筆:COTS、CRS、CCiCap和CCtCap,這些合同都是裡程碑式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以為公司帶來現金流的預期,但不完成節點就不給錢。2008年9月28日SpaceX公司的獵鷹一號火箭發射成功,很多人人云亦云說隨後NASA給了SpaceX公司價值16億的CRS合同,讓SpaceX公司發達起來,具體地說其實有點誤會:CRS合同的錢早著到帳呢,這個合同最主要的價值是給投資者信心,讓馬斯克可以放心大膽地募資,保證了公司現金流不斷裂。
2010年COTS1任務返回的飛船,這是龍飛船的首飛任務
NASA的COTS計劃原計劃5億後來總投資8億美元,2006年8月SpaceX和Kistler一塊拿到第一輪合同,SpaceX公司的合同價值2.87億美元,NASA後來追加投資後增加到3.96億,這其中包括了兩次試驗飛船(COTS-1和COTS-2)發射任務的費用。NASA最早要求發射三艘飛船,但SpaceX嘴炮無敵說服把後兩次任務合併了,省了一次任務的錢。
CRS-19任務的龍飛船已經返回,CRS-20馬上發射
CRS合同是固定價格合同(固定價格合同不考慮通脹和公司利潤,好處是甲方無需擔心項目超支,乙方能力強就能賺得多,壞處是一旦出現意外就是乙方承擔成本,當年格魯曼研製F-14A就差點被固定價格研製合同逼死,幸虧伊朗巴列維大王慷慨解囊救了急),12次空間站貨運任務總價值16億美元已經全部完成,現在執行CRS-1的延長合同(CRS第一階段SpaceX公司要執行12次任務外加8次延長任務,排號到CRS-20)。根據GAO的報告CRS第一階段SpaceX平均任務費用是1.521 億美元,也就是說截止最新的CRS-20任務SpaceX公司從NASA賺到了30.42億美元的收入。
CRS第二階段合同SpaceX公司用龍二代飛船競標,單次任務費用增加了50%,CRS第二階段合同包括保底的6次貨運任務和可能的附加任務。然而,雖然NASA在2016年就宣布了第二階段貨運的競標結果,但CRS第二階段任務還沒有開始執行,SpaceX公司使用龍二飛船的CRS-21任務要今年8月發射,然後NASA才會開始付款。或者說雖然CRS第二階段合同約13.7億美元(1.5*1.5*6),但錢還沒到SpaceX公司的帳上。
龍二飛船的DEMO1飛行,對接畫面很有未來感
最後就是載人項目了。2011年4月的CCDev 2合同給了SpaceX公司7500萬美元,用於開發龍飛船的逃逸系統;2012年8月的CCiCap合同給了SpaceX公司4.4億美元,用於開發載人龍和獵鷹九號火箭;2012年10月的CPC認證合同給了SpaceX公司960萬美元;最大頭的當然是2014年9月,NASA宣布了載人項目的最後獲勝者:波音和SpaceX公司。波音拿大頭42億,而SpaceX公司的載人系統研製和運營合同總價值26億美元,加上早期的CCDev2等一系列合同,總價值31.246億美元(當然小數點後的不用太認真,CCtCap的是約26億)。
波音飛船票價9000萬,SpaceX才5500萬,但你先比著急罵波音啊
需要說明的是,CCtCap的26億合同是包括研製經費以及兩次演示飛行和六次載人(空間站)往返飛行的總金額。首次演示飛行Demo1在2019年3月發射,而Demo2/USCV1要等到今年5月,至於SpaceX的飛行逃逸試驗(IFA),那不是NASA要求的節點,是馬斯克吹捧載人龍安全性所做的試驗,NASA不會給錢。截止2019年5月,SpaceX公司已經拿到了12億美元,所以NASA的評估報告(NASA' S MANAGEMENT OF CREW TRANSPORTATION TO THE I 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November 14, 2019)會說SpaceX的載人龍單個座位票價約5500萬(大致是按照剩下的13億/24算的)。
SpaceX公司從無到有建立載人航天體系,包括工位改建和運營,花錢真不算多
SpaceX公司過去從NASA拿到3.96+30.42+5.246+12億美元,也就是51.626億美元。以現在匯率計算,相當於人民幣361億元。SpaceX公司2006年拿到NASA合同時還只是一家100多人的小公司,這些年裡從無到有研製了獵鷹九號火箭、龍式貨運飛船、龍二代載人/貨運多用途飛船系統,運行著卡納維拉爾角LC-40、甘迺迪中心LC-39A和范登堡基地的SLC-4E這三個發射工位,這段時間裡使用獵鷹九號火箭執行了23次(COTS1和COTS2,CRS1-20,Crew Demo1)各種飛船發射任務,花了361億人民幣的巨款!
不過和中國一比,其實也不算多了。我國官方報導提到:截至神舟十號(2013年6月)完成任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花費約390億元。有現成的CZ-2E火箭可供改進,有現成的聯盟飛船可以參考,11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神舟X10+天宮一號X1)花了390億。雖然兩者花錢做的事情不同,比如2010年9月中央政府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2010-2013年的空間站研製經費應該也算進去了,不能簡單相比絕對數字,但工作量擺在那裡,SpaceX公司在成本上即使不是更低,也高不到哪裡去。
你信麼,這飛船單價就是7.6億美元?波音的載人飛船一次任務才4億美元,物美價廉啊
對比波音公司星際線飛船的價高質次,和SLS重型火箭一枚10億(Block 1)或20億美元(Block 1b)的高價,大眾感情天然的偏向支持SpaceX公司。波音公司店大欺客,洛馬公司更甚,洛馬的獵戶座飛船前六艘為標準的IDIQ+成本補償激勵合同(Cost-Plus Incentive fee,特點是幹活旱澇保收做完就有獎勵),約160億美元的研製費用另算,光是六艘獵戶座飛船造價(27+19)就是46億美元,這還是號稱飛船返回艙部分重複使用的價格。
SLS火箭根據有沒有EUS上面級,價格是10億或20億美元,實在太貴了
面對官方正選的天價組合SLS+Orion,再看看商業公司SpaceX建立的獵鷹+龍飛船體系,再去說什麼NASA扶植啦、輸出技術啦,私生子得寵啦,國有資產流失啦......除了顯示自己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羨慕嫉妒恨外,有什麼意義呢?這麼給力的「私生子」,別說美國政府尤其是NASA了,中國人也想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