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一直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香餑餑,從火爆的社交電商,到2018年大火的靈魂社交,再到2019年大火的興趣社交。社交,被網際網路賦予了各種潛能。作為最新網際網路風口,社交賽道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發展狀態,原因何在?
面面俱到=全無亮點 垂直細作更易站穩腳跟
去年5月20日,字節跳動旗下社交軟體「飛聊」高調上線,但這款主打興趣社交的產品,在上線3個月後,在iOS端突然下線,至今生死未卜。
「飛聊」背景優渥,背靠發展迅猛的同門師兄「抖音」「今日頭條」「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大熱產品,「飛聊」的上線被寄予厚望,甚至欲與微信一決高下。但一鍋端式的產品定位,令輝煌停留的時間過於短暫。根據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平臺七麥數據統計,在App Store,飛聊的下載量僅在上線的第二日達到接近20萬的巔峰,此後就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之勢,上線一周後的5月28日,下載量已經跌至萬次以下,三個月後,「飛聊」每日下載量更是已經跌至千次以下。
被寄予厚望的「飛聊」,為何會遭遇熱度的急轉直下?過於面面俱到的產品定位需要負主要責任。如果說用一句話描述微信,那它可能是「熟人聊天」。因為定位清晰,工作、學習場景內的內部溝通,微信佔有絕對的優勢,據七麥數據平臺統計,2019年,微信上線8年後,依然擁有日均15萬次的下載量,即使在數據低谷,日下載量也能達到13.2萬次。這種穩定的下載量趨勢,與飛聊斷崖式下降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用一句話描述「飛聊」,它被用戶群體調侃為「微信+貼吧+即刻」的大雜燴,功能上立足面面俱到,但是實際使用起來,卻會讓人一頭霧水,抓不住重點的同時,也就失去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狀況慘澹的「飛聊」,另一款興趣社交軟體「即刻」,也在2019年7月因技術升級,對外宣布暫停服務。
與新入局者的艱難處境不同,網際網路行業大佬的步伐更為穩健,在布局興趣社交版圖時,頭部品牌紛紛放棄了「大而全」,轉攻「小而美」。
微信上線「圈組」功能,同樣也是基於基於用戶興趣而形成的社區。珍愛網上線「小組」功能,主打興趣社交+婚戀交友,以興趣為圈層劃分依據,讓用戶形成更有共同語言的小圈子。小組的劃分有平臺引導和用戶自發組建兩種。目前,珍愛網平臺「小組」功能區,小組劃分維度包含興趣及職業,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在興趣為基準的小組分類中,有「我們愛讀書」「家有寵物」「旅行路上」「我們愛音樂」等多個興趣小組,在以職業為基準的小組分類中,有「教育行業交流」「金融人交流」「IT網際網路行業交流」等小組。與其他興趣社交平臺不同,珍愛網「小組」功能為平臺內置的二級功能區,用戶的使用動機絕大部分為婚戀交友,「小組」功能的上線,目標受眾也是精準定位為婚戀交友人群,社交目的性更強,避免了大量的無效社交時間。
拒絕引入實名制 內容涉黃現象難以控制
當平臺缺乏實名制嚴格認證,匿名制+陌生人社交,很容易滋生涉黃,詐騙等非法內容。當用戶使用了「馬甲」,網絡行為的約束力就會有所鬆懈,成為負面內容的溫床。
目前,我國多數社交平臺都支持「暱稱」,用戶無需實名認證,如微博、豆瓣、貼吧等,此舉或許是考慮到興趣社交,陌生人社交更適合匿名身份,讓用戶有更為放鬆的社交環境。在目前大多數的社交平臺,用戶能通過選用全新的暱稱和頭像,打造不同的身份,披上不同的馬甲。對於這一設置,用戶一方面享受到了無壓力的社交體驗,但同時,也為網絡安全事件追責設置了多重障礙。這一匿名制社交規則,對於女性用戶並不友好,缺乏監管的社交平臺,容易滋生犯罪,對人身財產安全產生威脅。
在興趣社交賽道尚未形成完善的行業規範之前,兼具實名制認證與興趣社交的複合型產品,或許是更多「謹慎」的用戶的共同選擇。以珍愛網為例,通過嚴格的註冊審核,天網系統,多重誠信認證體系,業界領先的防火牆技術,投訴專區建設,多渠道會員防騙提醒等技術手段,將實名制與誠信體系相結合,最大限度的通過信息認證,確認用戶真實信息,對異常用戶行為實時監控,有效杜絕了不法用戶在平臺的違法行為,極大的提升了安全保障力度。嚴格的審核與防護網絡,在上線初期,被指限制了用戶自由溝通,增加了交友壓力,但經過多年實踐,嚴控安全,讓珍愛網全平臺更為安全,贏得用戶,尤其是是女性用戶的信賴。去年12月,珍愛網與公安一所旗下中盾安信籤下官方協定,社交賽道首個官方「網證」落地珍愛網。有了安全保障的興趣社交,令平臺用戶在豐富交友形式的同時,更感放心。
對於90後,95後而言,志趣相投是判斷彼此能否相談甚歡的第一準則。隨著這一批新生代逐漸進入婚戀交友市場,更具安全保障,更垂直細分的興趣社交產品,才能突圍成功。(文/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