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意讓我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一個叫歐維的老人,他刻板又固執。半年前他的妻子死於疾病,留下他一人孤零零地生活著。某一天,他突然遭到上司解僱,離開了他兢兢業業工作了十幾年的崗位。心灰意冷的他,決定去自殺。
這期間,他試過很多方法,每次都在關鍵節點被迫停止。這一切都和新來的鄰居帕維娜一家有關。因為帕維娜一家的善意,歐文最終被一點點感化,從此他開始愛上這個世界了。
有個老太太,她獨自生活在世界。事實上,她有子女,只不過他們都太忙了。以至於忘記去慰問老母親了。老太太很難過,她不吃不喝,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悲傷的等待死亡的到來。
當她被人發現時,沒有任何疾病的她,居然真的不能吃喝了,就連咀嚼也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但是,後來他人的一個善舉,竟然讓她一點一點地恢復了活力。
你肯定想問,別人究竟對她做了什麼?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他們關心她,餵她吃了一點冰激凌。這個小小的善舉,對老太太來說,卻跟氧氣一樣重要。因為她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更重要的是關心和照顧。
善意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溫柔、最親密的東西。因為有它,孤單的老人重新開始熱愛生活。也因為有它,我們的內心開始有光,世界也變得更明亮。
其實,生活中這樣充滿善意的舉動還有很多。
比如,小朋友不小心摔倒,我們會不自覺地扶他一把;問路時,路人會熱心地給我們指引;朋友的話讓我們振作起來。等等,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卻溫暖著每一個被幫助的人。那一聲「謝謝」,也同樣溫暖著提供幫助的人。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為什麼心懷感激的人效率會更高?為什麼有歸屬感的人不容易沮喪?為什麼當你微笑時,別人會認為你更具有吸引力?為什麼那些和他人交流較多的老人,不容易得阿爾茲海默症?為什麼獲得更多愛和關注的孩子會更健康、更聰明?
這一切都來源於善意。善意,它不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因為有善意,我們才能敞開心扉,輕鬆、愉快地與他人相處。因為有善意,我們的內心才會更富足,懂得生活,關愛他人。這個世界也因為善意而變得越來越美好。
二、善意的表現形式
我們渴望善意,但往往很多時候卻面對「善意」而不自知。善意不僅僅是說聲「請」和「謝謝」。還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心靈革命: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就詳細地給我們講述了善意的19種表現形式。
這本書是義大利著名哲學家、當代歐洲精神心理學引導者皮耶羅·費魯奇所寫。這本書是繼《孩子是個哲學家》之後的,又一本暖心作品。
《心靈革命: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一經出版就受到空前的歡迎,至今暢銷不衰。這本書分別從誠實、無害、溫暖、寬恕、聯結、歸屬感、信任、正念、同理心、謙卑、耐心、慷慨、尊重、靈活性、記憶、忠誠、感恩、助人為樂、快樂這19個方面,詳細為我們講述善意的表現形式,作用、以及如何行善。
皮耶羅·費魯奇說:「善意會讓你的生活更充實、更幸福;善良不是一種軟弱的美德,而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1.善意和誠實可以並存
生活中,我們有時為了保護他人而撒謊。比如向別人隱瞞生病的消息;出於禮貌,沒有告訴別人拉鏈開了、妝花了。但結果呢?等當事人知道的時候,往往都會很生氣。因為他們感到了背叛。
謊言有千萬種,真相只有一個。我們可以偽裝成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些卻總是讓我們很累。我們也會生活在充滿幻想和偽裝的世界裡,越來越遠。
當某一天,真相揭開時,我們反而會如負釋重。因為善意和誠實是可以並存的。正是因為我們真誠地與他人交流,讓善意才在你我心中慢慢萌發,自然雙方就能獲得相互信任。
2.無害也是一種善意
如果我們留意生活,會發現那些讓我們苦不堪言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說了不該說的話,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不合時宜地咳嗽、樓上裝修煩人的嘈雜聲等等。這些行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但卻會讓人心生不快。
如果我們減少這些事情的發生,做到「無害」,卻能為生活增加不少色彩。無害看似不算什麼品質。因為它好像與快樂、美麗等幸福的詞語不搭嘎。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無害是一種強大的品質,因為它需要自控力。往往它更代表著不敷衍趨勢、不造謠生事、不僭越、不冷嘲熱諷……要想真正做到這些並非易事。因此,從長遠看,無害比爭強好勝、吹毛求疵、強人所難等更難能可貴。
人類社會只有彼此相互尊重、彼此無害,相互合作,才得以更長久的發展。因此無害也是一種善意。沒有它,世界將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戰爭、憤怒、嫉妒……將時刻存在。
3.學會寬恕,讓我們獲得重生
生活中,有時我們遇到一些困難,或遭受不公時,可能會唉聲嘆氣,也可能會怨聲載道。不過,這些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還會平添很多煩惱。如果我們放下過去,試著寬恕,好好把握到當下,很多問題反而會迎刃而解。
學會寬恕,不僅僅是不去想過去的事情,和過去和解,更是想辦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雖然,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當我們一旦學會後,我們的內心就不再被怨恨充滿,留有更多的空間存放善意。當善意存在時,我們才更容易感到快樂和獲得重生。哪怕我們什麼都不做,這個行為本身也是充滿善意的。因為無害也是善意的一種表現。
4.警惕偽善意
生活中,充滿善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有些看似善意的舉動,卻不見得是真的善意。它還可能是偽善意。
比如,某些人是迫於權威或壓力,去幫助別人。其實,這個時候,他內心更多的是害怕和順從,並沒有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善意,是多種品格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包括溫暖、信任、耐心、忠誠、感激等。
三、具體如何行善呢?
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達,通訊設備的更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而越來越淡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善於表達了。有些人,明明很想關心他人,說話卻像刀一樣,毫不不留情。有些人,想與別人溝通,卻又怕拒絕,猶猶豫豫,總會錯失好多機會。
比如,想給許久不聯繫的朋友打個電話,會在心裡醞釀好情緒和話語;想請別人幫忙,想好了好幾種應對的方法,走到門口,最終還是沒有敲開那扇門……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社交恐懼症。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有與他人溝通的欲望,想對他人表達善意,卻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心靈革命: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表達善意的機會。
比如,有人渴了,你給他水喝;有人心情不好,你對他報以微笑;有人亂扔垃圾,你隨手撿起;給遠在外地的朋友打電話慰問;在拎著大包小包的路人幫忙開車門……
這些善意不求回報,卻能獲得內心的快樂。只要你想,行善的機會就在我們眼前。
善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真實的自我,也能讓我們積極地感應世界,與世界建立更深的連結。這樣,我們就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和社會形成了強有力的連結。
善意是人性中本能的渴望,打開這本《心靈革命: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一起開啟一段屬於你的心靈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