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溼地調研行:萬類霜天競自由

2020-12-21 河南日報客戶端

孟津黃河溼地吸引大批候鳥覓食、棲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林 張學文 王映 陳慧/文 陳更生/圖

一條大河,浩浩蕩蕩。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高質量發展的大棋盤上落下重磅一子。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2019年9月18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並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迎來了高光時刻和新的方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新年伊始,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從馬克思、恩格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論述,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總書記對保護母親河重要指示的偉大意義。河之福,人之福,亦是世間萬物之福。從遠古走來的黃河,從未像今天這樣與人類心心相印,與世間萬物惺惺相惜。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們的視線越過立於我省孟津縣黃河岸邊的宣傳牌,在此段黃河特有的藍寶石般的水面上,鸕鷀、赤麻鴨、豆雁等鳥兒呼朋引伴,這一群,那一夥,或低空盤旋,或嬉戲玩鬧,或閒庭信步,遠遠望去,真像水面上跳動著的一串串音符,寫下一首和諧相生的黃河協奏曲。

萬木蕭瑟已是冬,為何無數鳥兒卻不遠萬裡,執著趕赴「黃河之約」?歲末年初,本報黃河溼地採訪組沿黃而行,與這些先知先覺的精靈一起,傾聽河之聲,見證河之變——只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同的未來。

驚喜

「呀,快看,多可愛啊!」在封丘縣陳橋鎮東湖黃河溼地,記者看到在水中遊弋的青頭潛鴨時,不禁叫出聲來。

採訪之旅,充盈著驚喜。

第一重驚喜就來自這隻小鴨子。不過,千萬別小看了它。

它的身份不普通——全球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隻。

它的身世不普通——國內首例經人工輔助孵化出生。

初見這隻青頭潛鴨,它正和兩隻綠頭鴨在一片圈起來的水塘裡玩耍。頭大嘴寬,背褐腹白,長相併不出眾。聽到動靜,它就一個猛子紮下去,水花四溢,瞬間沒了蹤影。

「青頭潛鴨不僅會飛,比起只能把頸部伸進水中捕食的天鵝、綠頭鴨等,它更是遊泳健將,能潛到水底覓食。」我省鳥類專家、鄭州師範學院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教授是採訪組一員,他長期對青頭潛鴨進行種群監測,眼前的小傢伙兒正是他研究孵化的「作品」。

青頭潛鴨膽子極小,一受到驚擾就會棄巢。孵化的鳥蛋就是從一隻老鴨丟棄的鳥巢裡收集而來的。

「一開始把孵化任務交給一個鳥園裡的火雞,總擔心火雞個頭大把蛋壓碎。後來碰巧一隻赤麻鴨坐巢,就把它們混進去了。」李長看說。

去年6月底,兩隻青頭潛鴨雛鳥出殼,李長看不敢再「糊弄」赤麻鴨,趕快把雛鳥拿走餵養。養到120多天,眼看壯實了,又把小鴨送回它們的出生地。

陳橋東湖溼地負責人劉東洋為兩個小傢伙兒專門開了「包間」,計劃待它們長大後放飛。不想,剛住進的第一天,調皮搗蛋的那隻就來了個「勝利大逃亡」。怕留下的孤單,劉東洋從養殖場買了2隻綠頭鴨和它做伴。

新生命在傾心呵護下一天天綻放,帶給李長看他們滿滿的驚喜。而在我省境內長達711公裡的黃河沿岸,更多的驚喜和感動在不斷上演。

母親河對河南是厚愛的。

黃河橫亙我省東西,流經28個縣(市、區),沿線溼地面積213萬畝,佔全省溼地總面積的22.67%,黃河無時無刻不在潤澤著中原大地。

「我省黃河溼地位於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溼地中既有峽谷地貌,也有廣闊灘涂,所以不但成為候鳥在遷徙途中的『加油站』,也是許多候鳥南下越冬、北上繁殖的『終點站』。」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野生動植物與溼地監測站站長王春平介紹,在2016年我省33個水鳥同步調查地中,水鳥數量排名前5位的調查地,黃河沿岸佔據4席。

不僅飛鳥雲集,像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黑鸛這樣的珍稀野生鳥類更是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翩翩而至,從無到有,由少至多。

李長看說,動物界呈現出一種有趣的平衡,成活率與生產或產卵的數量成反比。越是大型的高等級動物,每次生產或產卵的數量越少。

青蛙一次排卵上千粒,大多數魚類一次產卵數萬乃至數百萬粒,而青頭潛鴨通常每窩產卵7~9枚,黑鸛則是4~5枚,「一旦生活環境遭破壞、食物鏈斷裂或遭遇大肆捕獵,這些大型鳥類的繁衍生息便亮起紅燈。」

因為種群數量少而瀕臨滅絕,珍稀野生鳥類的每次「驚現」,都觸動著人們的神經。

2012年2月,新鄉黃河溼地首次發現瀕危物種震旦鴉雀;

2014年11月,孟州黃河溼地首次現身瀕危物種斑頭雁;

2017年1月,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首次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兩年後,不僅種群數量擴大為180多隻,還監測到成功繁育的過程;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一萬多隻大天鵝「攜家帶口」來到三門峽過冬,32隻黑鸛飛臨孟津黃河溼地……

省林業局溼地管理處處長卓衛華公布了一組數據,黃河河南段各類保護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金雕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3種,也是全國分布大鴇、大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鳥兒極富靈性,食物豐足了、環境安適了、人為幹擾少了,它們才會在南遷途中停靠歇腳;也有候鳥與黃河一見定了終身,就此放下驛動的心,安然成為黃河溼地躍動的風景。

這些溼地精靈,用飛翔的翅膀來投票,充當著最公正的生態環境評價師。

守護

「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是作家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

經過近20年的接力,封丘縣陳橋鎮陳橋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恩和他的侄子劉東洋,把3000多畝的東湖溼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黃河溼地飛鳥翔集。

緊鎖的鐵門,綠色的圍網,都在向路人默默地說「不」。周圍,不時可見藍底白字的告知牌——「溼地保護核心區,遊客止步、禁止垂釣」。

事實上,這裡屬於「河南新鄉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而非核心區。

所謂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除了經批准的科研活動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進入;實驗區則允許開展一定程度的開發利用活動。

「對鳥兒們來說,這裡就是它們的核心區!」31歲的劉東洋話音輕細卻沉穩。

2015年,劉繼恩的度假村開業,劉東洋從北京回鄉幫忙。在近乎原生態的溼地上,3個青頭潛鴨的巢被發現。陳橋東湖溼地成為青頭潛鴨在河南的第一個繁殖地。

李長看回憶,他原本建議只在鳥兒的孵化期封閉溼地,孰料劉東洋他們做得更堅決,索性把木棧道截斷,核心區徹底成了一個孤島,「遊客進不來,盈利上很受影響,這個保護力度太大了。」

打開鐵門,仿若開啟了新世界。

湖面如鏡,外圍一圈是深溝,中間是鳥兒們棲息的淺水河灘。一人多高的蘆葦蕩,生得密密麻麻,肆意散漫。

不遠處,啾啾聲、嘎嘎聲此起彼伏,迴蕩於水天之間。細細一瞧,蘆葦葉白了,樹枝白了。「鳥兒多,糞便就多,這都是它們的『傑作』。」劉東洋笑得開心。

4年飛逝,愛鳥成「痴」。為了巡護時不驚擾鳥兒,劉東洋在重要區域布設了攝像頭,手機上實時監控,並把監測記錄分享給保護區工作人員和鳥類專家。

「鳥類是大自然的天使。喜愛它們,守護它們,就像喜愛和守護自己的家人一樣。」劉東洋說。

陳橋東湖溼地40多公裡外的長垣市,有一群自稱「鴇衛者」的鳥類保衛者正在聚會。

參加「黃河溼地大鴇保護行動經驗成果分享會」的,有眾多的鳥類保護志願者,來自我省長垣、蘭考、封丘以及山東菏澤、東明等地。

「『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的理念,正在黃河沿岸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長垣綠色未來環保協會負責人宋克明守護候鳥20多年,在他的經驗裡,保護鳥類單靠一個部門、一個團隊的力量遠遠不夠。

黃河進入長垣境內,用一個個寫意的「東搖西擺」,在豫魯交會處衝刷出近百公裡的灘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數萬隻候鳥來此越冬,卻也招來了猖獗的盜獵分子。

鳥兒聰明啊,它們能跨越千山萬水,每年遷徙到固定的越冬地,其依賴的定向飛行系統至今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鳥兒又笨得讓人心疼,在夜晚強光燈照射之下,它們一下子呆了蒙了,任憑獵狗和盜獵者擺布。

李海洋是山東菏澤的一名公安幹警,也是魯西南猛禽救護中心負責人。「以前,盜獵分子很猖狂,晚上的河灘裡,探照燈的光像流星一樣,一晚上有十多撥盜獵者投毒、網捕、圍獵。」他說得痛心。

在宋克明倡議下,豫魯兩省志願者組成反盜獵聯盟,與林業部門、森林公安一起出動,對盜獵分子形成夾擊之勢。

「噓——輕點兒,是大鴇!」順著李長看指的方向,數百米外,30多隻體態豐腴的大鳥,悠閒地在長垣黃河岸邊的田野裡踱步。忽然,它們展開寬大的翅膀騰空而起,太陽為鳥群鍍上一層金邊,如夢似幻。

「太幸運了!大鴇東方亞種全球數量只有1500隻左右,河南有300隻左右,你們一下子就看到了十分之一。」李長看笑言。

大鴇是從《詩經》中飛來的「明星」,也是當今世界上能飛起來的最重鳥類。「一隻也不能少」,是志願者們對彌足珍貴的大鴇許下的承諾。

數年前一個冬日,宋克明接到線索,山東境內的黃河灘有中毒的大雁。他立即帶領志願者趕到現場,發現周圍幾公裡的田地裡,被撒滿了毒玉米粒。更令人揪心的是,不遠處就是一群大鴇的棲息地。

不容過多思量,河南、山東兩地的志願者們使出「土」辦法,一邊用人、用車驅趕大鴇不要落地啄食,一邊排成一排,彎下腰細心撿拾毒玉米粒,竟然撿拾了20多天!「大鴇的家一定是最安全的家!」宋克明說。

行進在黃河沿岸,不時可見農田裡飄揚的驅鳥帶,一閃一閃地反光。志願者王永昌解釋,很多鳥兒愛啄食農田裡的瓜果,為了消解農民對鳥兒的敵意,他們專門購買驅鳥帶送給群眾。

在中牟縣狼城崗鎮候鳥聚集區,不僅有鄭州市森林公安局候鳥保護巡護隊24小時巡邏,林業部門還在灘區流轉數千畝土地種植冬小麥和油菜,供大鴇、灰鶴、大雁等鳥類盡情享用。

最近5年,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的鳥類,年均比以往增加2倍多,而救護線索大都為群眾提供。救護中心主任李萬林說,一方面是來河南的鳥多了,另一方面是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增強了,愛鳥護鳥意識在心裡紮根了。

大河息壤,鳥兒還家。

共生

人們常說,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在孟津段,濁黃的河水卻因小浪底水庫和西霞院水庫上下遊蓄水的「合力」,變得晶瑩透澈,水天一色,恰似湛藍的海水,當地人自豪地稱之為「萬裡黃河孟津藍」。

黃河孟津段自古以來就是水草豐美之地,李白曾在這裡留下「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的讚嘆。

正午時分,曾經「八百諸侯會盟津」的孟津縣會盟鎮,一場別有生趣的「會盟」正在一處黃河生態治理區上演,成百上千隻鳥兒駐紮在河中淺灘之上,唧唧喳喳,咕咕嘎嘎,熱鬧得很。

站在最前面、陣容最龐大的是赤麻鴨、綠頭鴨和斑嘴鴨,它們身後,一群黝黑的鸕鷀正攤開翅膀晾曬羽毛,灰色的蒼鷺混跡其中,旁邊體形大點的是豆雁,遠處的島上一隻白鷺孑然而立——吃飽喝足的鳥兒們進入了「午休」時間。

「這樣的『會盟』場面,每天都很壯觀!」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感嘆。

此地沒人說得上具體地名,曾幾何時,遠近的人都稱之為「採砂場」。

數年前,這裡也曾經有過別樣的「熱鬧」——2家採砂場、73條抽砂船、12條生產線,機器轟鳴著,人群喧鬧著,河水混濁著,鳥兒卻早跑了。

「砂場清退時,還留有幾十萬立方米砂石,堆得有三四層樓高,用60噸的大卡車不分白天黑夜運了28天。」馬朝紅說。

萬裡黃河孟津藍,清清的黃河水魅力獨特。

清退了1.1萬畝砂場,溼地只有保「溼」才能生機常在。通過退地還溼、生態補水、栽種綠植,讓河流自然流淌、河岸自然呼吸、河灘自然消落,這裡不但重現了水系成線、沼澤成片、蘆葦連天的「溼」情畫意,還將打造一個功能完備的科普教育基地,讓生態文明的果實共享,把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

孟津縣居民趙軍民一家三口,經常沿著大堤綠道騎行數公裡,到黃河溼地觀鳥,「溼地這麼美,鳥兒這麼可愛,心情一下子就隨著鳥兒飛起來了。」趙軍民告訴記者,他參加過縣裡舉行的觀鳥賽,大家的熱情可高了,每發現一種鳥,就像遇上多年不見的好朋友,高興得不得了。

沙隱綠現,人去鳥來。

目前,我省在沿黃區域已建立5個溼地自然保護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省財政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先後在沿黃各市新建溼地公園8處,保護溼地面積17.2萬畝。通過推進溼地保護立法、打擊破壞溼地資源行動、開展溼地保護恢復工程,溼地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提升。

北臨黃河的鄭州市惠濟區,也曾經是採砂場、小作坊、農家樂、漁家樂的聚集地。

「區裡成立了黃河灘區綜合整治指揮部,抽調沿黃4個鎮辦及環保、國土、林業、河務、公安等部門200餘人,實行掛牌作業、聯合執法,合力攻堅。」鄭州黃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惠濟區管理站站長王宏亮說,指揮部就設在黃河邊的一間帳篷裡,每天早上例會一開完,各組人馬直接奔赴「戰場」,「這樣的會一開就是三年,大伙兒也在寒冬酷暑中奮戰了三年。」

採訪組驅車行駛在惠濟區黃河岸邊,替換過去那些紛亂無序舊模樣的,是由無盡的防護林築起的漫長堤岸。王宏亮說,一到夏天樹木濃密得根本「看不透」有多遠,處處遊人如織,滿滿歡聲笑語。

以退為進,人水和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我省搶抓重大戰略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國家規劃綱要,高起點進行謀劃實施。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河南省會城市的鄭州,未來將建設1200平方公裡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正在編制的概念性規劃強調,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同時實現,相互轉換。

新鄉市加快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對總長約170公裡的沿黃區域進行整體設計,規劃了11個花木特色生態小鎮、383個美麗鄉村、32個綠色農林生態產業博覽園、12個綠色加工園區。

省級層面上,省自然資源廳和省發改委正在謀劃黃河河南段中遊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工程,研究申建黃河公園、建設黃河生態廊道、推動沿黃灘區居民外遷、調整灘區耕地種植結構、建設自然博物館等具體舉措。

「鳥兒不會主動爭福利、要待遇,能夠拿出什麼樣的『顏值擔當』,完全靠我們人類的自覺和自省。」李長看說,鳥兒來此不易,它們是一個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靈動標杆,想把「候鳥」變成「留鳥」,更需付出努力。

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2019年最後一天的黃昏時分,採訪組在洛陽市吉利區黃河岸邊一處觀景臺,和當地群眾一起飽覽萬鳥歸巢的盛景。豆雁、鸕鷀、白琵鷺們迎著夕陽,不斷在空中變換著「一」字、「人」字的隊形,鳥鳴聲聲,婉轉悠長,萬類霜天競自由,仿佛在與人們交流著對幸福的感悟。

黃河在歌唱,鳥兒在歌唱,我們在歌唱。聽,好一首生機盎然的黃河大合唱!

記者手記

冬季到黃河看飛鳥、看溼地,看到了更多驚喜,收穫了更多希冀。

黃河岸邊,蒹葭蒼蒼,這裡有飛鳥齊翔的盛景,有守護者無私無畏的付出,有年復一年持續整治,最終沙隱綠現、人水和諧的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後,沿岸幹部群眾謀劃長遠,幹在當下,讓黃河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們對珍稀鳥類的呼喚和期盼,實際上反映出對良好生態環境這一基本公共產品供應的渴望。

溼地好像「晴雨表」,飛鳥如同「溫度計」,溼地的溫潤程度、鳥類的數量多寡,映射著一個區域生態價值的高低。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給鳥類自由,就是給人類自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良好互動,也在改造著人們的主觀世界,提升文明素養和道德境界,使生態文明的價值外溢,從而獲得更高更大更多的自由,謂之萬類霜天競自由。

編輯:趙霄翔

相關焦點

  • 一曲生機盎然的黃河大合唱——代表委員熱議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
    □河南日報記者 曾鳴 溫小娟1月12日,《河南日報》頭版刊髮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關注黃河溼地物種多樣性,描摹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值省兩會召開期間,「黃河」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熱詞」,《萬類霜天競自由》一稿甫一推出,便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引發代表委員熱烈反響。「在兩會期間,讀到《河南日報》刊發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真的很震撼。如此優美的環境,許多從未見過的鳥類,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了黃河。」
  • 5本古典仙俠文:幻想降臨,萬界相融,萬物霜天競自由
    5本古典仙俠文:幻想降臨,萬界相融,萬物霜天競自由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古典仙俠文:幻想降臨,萬界相融,萬物霜天競自由。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1.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
    【發現】性情敏銳的大鴇 出沒在40多公裡的黃河灘區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後一彎出蘭考,浩蕩東流去。黃河大流向,從東西方向,漸轉為西南東北方向。長垣和蘭考隔河相望,「目送著」黃河偏向東北,一路彎彎繞繞,擺蕩的黃河,時而被拉近,時而被推遠。
  • 河南民權:黃河故道溼地迎來「稀客」
    白天鵝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棲息(11月6日攝)。短短三年多,數量增長60多倍,青頭潛鴨為何對黃河故道溼地如此鍾愛?李傑認為,這跟民權黃河故道溼地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最近幾年民權縣大力實施溼地修復,同時不斷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幹擾,為青頭潛鴨等野生鳥類棲息、繁衍營造出了適宜的環境。」
  • 萬類霜天競自由,長沙的美,只有你親自來過才知道!
  • 孟津黃河溼地迎來珍稀物種蓑羽鶴,是翻越珠穆朗瑪峰的越冬鳥類
    5月23日,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2隻蓑羽鶴在悠閒的漫步、覓食,這是時隔十幾年後蓑羽鶴再次光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蓑羽鶴屬鶴形目、鶴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很高。蓑羽鶴在我國種群數量較少,屬罕見珍稀鳥類。因體型嬌小玲瓏、舉止優雅、性情羞怯溫柔,又被稱為「閨秀鶴」。
  • 【黃河人家】合陽一農民在洽川溼地種蓮花,年收入300萬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人把它稱為大地的動脈,它世世代代地滋潤著大地、哺育河兩岸人民,黃河流經渭南境內韓城市、合陽縣、大荔縣、潼關縣四個縣市,近期,華商報-二三裡推出「陝西黃河人家 走向小康生活」系列報導,記者將深入走訪渭南這四個縣市,尋找在黃河沿岸勤勞致富的家庭,深度挖掘他們背後的致富故事。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萬裡入胸懷!齊魯大地奏響幸福大河新樂章
    作為黃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會,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承山東半島、西通中原經濟區,承東啟西、銜南接北,是陸海通道銜接的重要節點,區位條件得天獨厚。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濟南擁河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濟南自古有「泉城」之稱,其中,猶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最負盛名。
  • ...城市建設條例》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溼地建設應突出黃河入海口...
    在著力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下,溼地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市的鮮明特色。作為首批國際溼地城市,今年我市溼地片區建設得到重要突破。根據最新定義,溼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的地帶、水域,包括納入溼地保護名錄的溼地和其他具有自然生態或者社會服務功能的天然或者人工溼地。  值得注意的是,《條例》明確規定,條例中所稱中心城範圍為東營區和墾利區的行政區域。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
    保護治理,讓黃河兩岸「美」起來暮春時節,位於洛陽的吉利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芳草吐綠,水鳥嬉戲。保護區內的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緊張有序作業。這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利區)生態保護和修復一期工程提升項目,總佔地面積1.3萬畝,將通過擴大水域面積、提升綠化水平、擴充基礎設施等方式,建設鶴鳴湖、清水灣、流花溪、飛葦渡、白鶴洲5個重點景觀工程。黃河吉利段,流速緩慢、水質清澈、灘區開闊,是延續千年未變的古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