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APEC規則,臺當局派出的與會人選需要獲得所有會員方一致同意,因此蔡英文參會幾乎沒有可能。
今年11月底,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首次以視頻會議方式進行。臺灣民進黨當局認為,蔡英文參會的「歷史契機」到了,因此大力鼓吹蔡英文將參加。
臺灣外事部門也證實稱,正在爭取讓蔡英文參會。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周三稱,蔡英文「領導有方」,她會「把握各種機會」。民進黨內藉機拍蔡英文馬屁的人不少,民代陳亭妃就稱此舉將「增加蔡英文的歷史定位」。
去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因主辦國智利持續爆發示威活動而取消。今年的會議則因疫情全球大流行而令籌備工作推遲,主辦國馬來西亞定於11月30日至12月4日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這也APEC自1989年成立以來,首次以非面對面方式舉行年會。民進黨當局據此判斷,主辦方或因此展現一定的「彈性」,蔡英文參會的概率將增大。
但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相較於臺灣外事部門的積極表現,蔡英文辦公室則顯得低調許多,僅由發言人表示,派誰參加APEC會議的相關規劃正在由外事部門執行中,待定案後再對外說明。臺灣媒體稱,APEC是臺當局「參與最充分的國際組織」,民進黨當局已經參與了本屆APEC主辦的100多場技術性視頻會議。兩岸在APEC問題上的互相諒解與合作也成為兩岸「合則兩利」的經典註腳。臺當局派什麼人參與APEC也成為兩岸關係的晴雨表。
事實上,由於民進黨當局的想法太過天真,島內輿論對蔡英文想參會的消息幾乎集體「無視」。親綠的臺灣《自由時報》則報導稱,「涉外人士」認為蔡英文出席APEC會議的可能性「仍相當低」。
按照APEC規則,臺當局派出的與會人選需要獲得所有會員方一致同意,因此蔡英文參會幾乎沒有可能。首先,主辦國馬來西亞就沒有理由為了迎合民進黨當局而攪黃自己主辦的這一盛事。《自由時報》還透露,目前臺當局外事部門也在參考往年慣例,物色其他「重量級」人士參會。蔡英文上任後,前兩年都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領袖代表,2018年起改派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參加APEC會議。
張忠謀
對於臺灣地區參與APEC的議題,外交部曾多次強調,大陸的立場一貫非常明確:中國臺北參加APEC的活動必須符合「一中」原則和APEC有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一些傳統的做法,希望有關的活動能夠按照這些規定來開展,不要影響這個會議的正常的召開。
事實上,臺當局派什麼人參會的問題並不複雜,符合臺灣地區的國際法地位即可,沒有可供民進黨當局操弄的空間。而臺灣地區在APEC 的法律地位是由1991年中國政府與APEC籤訂的《諒解備忘錄》所賦予。該備忘錄認可臺灣地區以「中國臺北」的名稱、以地區經濟體的身份正式成為APEC正式會員。該備忘錄還確定,臺灣當局只能派主管與APEC有關的經濟事務負責人參加專業會議,臺灣外事部門正副負責人都不得參會。該備忘錄的籤署意味著APEC確認了臺灣地區並不具備獨立的國際法律主體資格。而臺當局在加入APEC時籤署的《諒解備忘錄》也接受了「非獨立國際法律主體」的地位。此後,臺當局向輿論宣稱在參會問題上遭到所謂「大陸打壓」,實際上是誤導輿論,大陸的相關做法只是履行國際法賦予的權利。
歷史上,美國並不認可臺灣的「非分之想」。事實上,在遭遇臺當局的無理取鬧時,是美國政府率先承認了中國的這項權利。1993年,美國西雅圖APEC首次倡議召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臺當局藉口稱備忘錄沒有就領導人參會做出規定,要求APEC讓李登輝參會,遭到主辦國美國拒絕後,又提出派出李登輝的所謂「特使」「代表」或以「行政機構政務委員」頭銜參會,但這種小把戲都被美方以不符合備忘錄中「臺灣參加APEC會議人員的最高層級只能是與經濟有關的部長級官員」的規定而拒絕。此後,APEC不邀請臺灣地區領導人參會被稱為「西雅圖模式」。
但川普上臺以來,在美國的默許下,民進黨當局追求外事上的突破,借疫情的契機,蔡英文以視頻方式,在6月參與了一個反華非政府組織主辦的所謂的「哥本哈根民主會議」,8月又參與了反華智庫機構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主辦的所謂「印太領導人對話」。實際上,這些都是民間機構組織的活動,但都被民進黨的輿論話術包裝成為所謂的「外事突破」進行大肆宣傳。
此外,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正在舉行。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又在會上推動無謂的「加入聯合國」行動,但這一次甚至連所謂的「友邦」宏都拉斯都不再替臺灣說話。有島內輿論分析認為,從以往經歷推斷,宏都拉斯與臺灣的「邦誼」不穩,又或者是宏都拉斯方面想藉機向臺當局要錢。
觀察指出,民進黨當局近來在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國際民航組織或者世衛組織,屢屢碰得滿臉灰,恰恰證明臺灣地區不具備獨立的國際法律主體資格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了非常廣泛的共識,甚至可以說,這本身就是當今世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這也是臺灣不可能被包括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大會等只能由主權國家參與的國際組織所接納的根本原因。在臺灣參加今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問題上,無論民進黨當局作出何種操弄,最終也必將回到「慣例」的正常軌道。
文/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