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出事了,三文魚出事了。新發地的三文魚,憑一己之力讓整個海鮮市場半癱瘓了。
「為什麼沒提前多吃兩口?」一個資深吃貨,不禁流下悔恨的淚水。直到,在和朋友的對話中,我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秘密。
要知道,陽光裡有紫外線,紫外線能滅菌、殺毒。那麼,三文魚這些容易被汙染的刺身,拿紫外線燈照射會不會就安全了?
「豐富的一餐從三文魚開始」
怕聊天平臺竊取這個新鮮的點子,我先默默刪掉對話框,然後火速下單紫外線燈。一天後,它到了。
按照常識來說,長波、中波紫外線(UVA和UVB)只會曬傷皮膚,增加皮膚癌風險。所以,我這款必定是波長在200~280納米的「完美」短波燈。殺菌滅毒的一把好手,就是穿透能力差點。
我把家裡僅剩的三文魚切片,尺寸精準把握在2~3釐米,這樣才能完全穿透。然後,再讓它們均勻地接受照射,時間差不多60分鐘。有點久,但畢竟不高溫、沒化學試劑,這麼環保健康的消毒總要付出點時間代價。
心臟跳了3988次後,我開始享受這盤美味。
現在人剛洗完盤子,說一下感受。紫外線非熱加工,對肉的破壞很小,口感不錯。我順便還照射了一杯果汁,太驚豔了,完全保持了鮮榨「自然狀態」,味道一級棒。
經過一頓飯的慎重考慮,我決定要大量採購囤貨,靠紫外線燈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第一步,先針對吃貨圈發個「驚悚」動態:豐富的一餐從三文魚開始(^^)
「打個光嗎?」
最近,我的生活被紫外線燈包圍了,壁掛式、可攜式、支架型,大功率、小功率……
沒錯,我又囤了更多紫外線燈。上次在一眾震驚的留言中,我選中了10位幸運的吃瓜群眾。然後,成功賣出一檯燈,走出了創業第一步。
這讓我覺得,是時候擴大營業範圍了。而作為一個合格的老闆,親身體驗感很重要,打造「精緻」的招牌更重要。
早晨起床,將被子、枕頭放在紫外線燈下照一波。
我認真研究了一下紫外線燈除不除蟎,然後決定:拉黑這個人,不再拿「除蟎」「殺蟑螂」當賣點。
出去吃飯,我帶了一個小號燈給筷子消毒。等餐期間,我把服務員叫過來,問他知不知道這個燈是幹嘛的。
看他一臉茫然地搖頭,我忍不住「大發慈悲」地講解起來。比如說,一「打光」,筷子上的細菌微生物結構就破壞了,不管哪一類病菌,好的、壞的都能一頓殺殺殺……
沒等我講完,服務員就指著一個不鏽鋼造的大柜子,說:「消毒櫃也能做到,而且低溫沒危險。」什麼?居然拿那種劣質品和我的紫外線燈比,我氣得立馬走人。
回家後,我搜了那個醜陋的柜子,僅僅是想了解它、鄙視它。
叫臭氧消毒櫃;(名字難聽的大塊頭)5分鐘內殺死99%以上細菌繁殖體;(時間太快肯定不乾淨)有除臭功能;(這又不是空氣淨化劑)還可以殺滅肝炎病毒、感冒病毒等(能殺SARS、新冠病毒嗎?)
2003年的時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有報告指出:強度大於90μW/cm的短波紫外線照射SARS冠狀病毒,60分鐘就可以殺滅。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也提到: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
不過,這種一般要採用雙面照射,避免有人在場!因為,紫外線輻射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可以對人體表麵皮膚和眼睛造成損傷。
也有說會致癌的,但作為老闆,我覺得這太危言聳聽了。
適度,原來是條安全線
最近朋友們都說我魔怔了,具體表現在口罩、大衣要消毒,手機要消毒,馬桶要消毒……但凡可以用得上紫外線燈的,統統要「打個光」。
這樣下來一星期,我還沒靠體驗感、精緻打響招牌,眼睛先出問題了。它們看不得強光,還時不時淚流滿面。
去醫院,我驚喜地發現,手術室、傳染病房、細菌實驗室的空氣消毒,到處都是紫外線燈。果真,我看中的東西最有市場。
沉浸在「成就感」裡沒兩分鐘,醫生遞給我診斷結果:雪盲。我的第一反應:哇哦!精緻的人連生病都這麼精緻的嗎?
醫生說話了,但我沒聽懂前半句,什麼「紫外線對眼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害引起的炎症,也叫電光性眼炎……」這不影響我聽懂了後半句,「搞電氣焊的,不佩戴防護鏡,最容易得這病。」
後來,醫生又說了一堆紫外線消毒要有時間限制,不要天天拿紫外線燈照來照去……這些,我都沒仔細聽,滿腦子都是:我該如何向朋友合理解釋,燈沒問題,這「電焊眼」是搞電焊造成的。
在醫院門口蹲了1個小時,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首先,我要去考個高級營銷師證書,讓創業致富之路先從理論抓起。
我回家把大部分紫外線都捐給了幼兒園。要知道,市場調研顯示,合理規範使用了紫外線殺菌消毒燈的幼兒園,兒童的出勤率提高了1%~5%。給孩子們的玩具、教室消毒,提升出勤率,也算是變相為社會做貢獻了。
想到這,於是我虔誠地在捐贈單子上寫了一句話:2020,請讓我發家致富。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