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奇蹟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蹟》,講述了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 歲的奧吉(雅各布·特倫布萊 Jacob Tremblay 飾)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s 飾)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裡,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並終日受到嘲笑和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藉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並收穫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蹟」。
男孩是不幸的,他沒有常人健全的容貌。男孩也是幸運的,他身邊的人都那麼愛他,姐姐那句「你搶走了媽媽,可是我願意把全部的糖果都給你,因為不想讓你難過」讓我瞬間淚目。
更重要的,他遇到的人,都因為他,選擇善良。無論是傑克最終選擇的「不合群」,米蘭達選擇「做回真實的自己」還是朱力安選擇的「對不起」……無一不體現了善良的力量。
影片中,夕陽下奶奶與姐姐的溫情對話同樣戳淚點。愛讓世界美好,擁抱讓整個世界變得溫暖。
《奇蹟男孩》的劇本厲害的地方就是它以奧吉入校這個情節作為故事的切入點,講述了不同人物因為這個事件發生之後的個人成長和人生選擇,探討著當代的親子、同學交往、校園霸凌、青少年心理等等方面的問題。
多視角獨白也避免陷入只為主角博眼淚的獨角戲。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想法,看到圍繞在太陽身邊的普通人,姐姐也好,朋友也好,他們並不是一切都高大全,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卻總是保持善良,我想這才是人性之美。
在當下,校園霸凌泛濫,從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頻繁曝光,這樣一部電影出現,是人心調和劑。 電影不光是關於歧視和反歧視的故事,也是成長煩惱的再描繪,青春片如此這般才美好。在姐姐的男友和姐姐的閨蜜聊天時,我擔心劇情會發生「小時代」式戲碼,萬幸是我想多了。無論現實怎樣,在電影裡,導演只想展現青春本味,無關心機。
這樣一部經典的美式溫情電影,卻脫離了經典的敘事方法,如果星空中有一顆太陽,那導演必定會膜拜太陽的光輝,但奇蹟男孩卻另闢蹊徑,不刻意渲染太陽的光輝,用心刻畫每一顆圍繞著太陽運轉的小行星,它們被太陽的光芒所籠罩,感受太陽的溫暖。這樣的故事結構很客觀很真實的展現了少年世界所充滿的小心思,小情緒,和很多孩子感同身受的想法,觀眾看到的奧吉是一個多層面的立體的客觀的不帶有同情心去理解的奇蹟男孩。如同米蘭達的虛榮心,傑克不希望被疏遠所撒下的謊言,維婭看似完美卻充滿失落的生活,以及壞小孩對集體的依靠,奇蹟男孩真正意義上站在了小孩子的角度刻畫小孩子所組成的特殊社會。完全可以預料的劇情在會講故事的人手裡是一碗甜而不膩回味無窮的心靈雞湯。
雖然主角是奧吉,但是影片分別從奧吉、維婭、傑克、米蘭達的視角展開,除了奇蹟男孩的煩惱之外,也展現了正常孩子的苦惱。其實劇情並非新穎,可也正因如此,大家都在影片裡或多或少的看見了自己的影子,也貢獻了一大波淚水。 奇蹟男孩之所以會成為奇蹟,其實更重要的是身邊有一群圍繞著他的行星。真好,最後太陽和行星都回歸正軌,哪怕那麼難以忍受的經歷太陽也都成功度過。
散場之後,一位媽媽抹著眼淚和自己兒子說,所以啊,要對別人好,要善良啊。是啊,要善良,要珍惜。或許你此刻不屑一顧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的東西,正是有些人拼了命也得不到的所在。何必互相為難,大家都一樣。
小男孩的扮演者jacob tremblay即使藏在那樣礙眼的妝容下也依然看得出那面具下炸裂的演技,如同藏在邱吉爾後面的加裡奧德曼,對情感的把握適當,不歇斯底裡的咆哮也不聲淚俱下的控訴,只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流露,再看看戲精的誕生,真是自愧不如。
雖然電影是說畸形兒童,引申到不被主流接納而躲在陰影裡的群體也無不可。關於歧視,這句臺詞說的很好,「他們無法改變自身,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他們的方式。」
另外,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個可愛的狗狗居然也在演員表裡面,點開後還有介紹:
最後,善良一點吧,因為生活對每個人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