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無現金,這個世界會更好嗎?

2020-12-18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系創業邦專欄作者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原創作品,作者姜玥,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現金一直在減少。

國內行動支付領域,阿里系和騰訊系二分天下,短期較難被打破。而西方社會,由於新冠病毒的傳播,也進一步加速了「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的進程。

儘管沒有明確消息證明現金會傳播冠狀病毒,但世衛組織發言人仍建議在接觸鈔票後要洗手,尤其是在接觸或食用食物時。

由於擔心病毒通過紙幣和硬幣傳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非現金」支付。有傳言稱,為了消除病毒,一些加拿大人將紙幣放入洗衣機清洗以去除病毒(當地紙幣由塑料製成),將「洗錢活動」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

4月,中國央行開始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城市試點本土研發數字貨幣。同時有預言稱,各國政府亦將藉此次冠狀病毒大流行,啟動向數字貨幣的過渡進程。

無現金社會的趨勢已然不可阻擋,然而,它帶來的都是好處嗎?

一、世界各國的無現金趨勢

從2013年餘額寶入場,到2014年微信紅包橫空出世,行動支付這一原本陌生事物在中華大地慢慢擦出火花。2015年後,行動支付交易額開始井噴,勢不可擋,2018年交易金額達277.39萬億元。短短五年間,中國人便開始逐漸放棄錢包,大步邁入「輕現金社會」。無論是超市、出行、菜市場還是政府部門,「手機掃一掃」,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環。

那麼,其他國家發展得怎麼樣呢?

在西方國家中,瑞典堪稱無現金社會的典範。在瑞典,85%的交易是通過非現金渠道完成的,瑞典的商店中,不乏掛著「不收現金」(No cash)的牌子,甚至一些銀行也不再受理現金。同樣,瑞典也擁有行動支付系統Swish,約2/3的瑞典人都在使用它。通過手機綁定銀行帳號後,就可以自由在各大商場買買買了。

2018年初,瑞典只有1%的GDP以現金形式流通,而歐元區為11%,美國為8%,英國為4%。今年2月,瑞典央行宣布了一項為期一年的新型數字貨幣——瑞典克朗(e-krona)的試點計劃。瑞典央行希望,借用這套獨立於Visa、萬事達等全球支付體系的貨幣,擁有更強的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

用現金購物的美國人也變得越來越少。5年前,在20美元以下的商品中,人們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為46%,而在今年,同價格商品的現金支付比例降為37%,減少了9個百分點。近日,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了一項2.5萬億美元的冠狀病毒刺激法案,如果通過的話,將建立數字美元。

「螳螂財經」相信,降低現金使用,有助於減少經濟犯罪,打擊以現金交易為主的非法交易(如毒品交易)。找不到有形的錢,不少小偷也被迫「失業」了。對於政府來說,無現金社會則能大幅減少洗錢和逃稅。為打擊黑市經濟,澳大利亞在2016年便提出在流通中移除100澳元的紙幣。此前,黑市經濟導致了數十億澳元的欠稅漏稅。今年2月,澳大利亞政府正準備立法通過一萬澳元以上的現金交易禁令。類似的是,為遏制經濟犯罪,印度政府於2016年11月禁止發行500盧比和1000盧比紙幣,約99%的鈔票被存了起來。當每筆付款都能被記錄時,洗錢和逃稅將會變得困難得多。

沒有了現金,還能節省鑄造和存儲紙幣的時間及成本,使國際旅行時兌換貨幣更加容易:直接用行動裝置處理一切,而不是計算匯率。在中國啟動數字貨幣研發的同時,包括韓國、加拿大、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阿聯、新加坡、瑞士以及歐盟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也一直在探索數字貨幣的優勢。無現金社會的到來,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二、刷卡還是手機,這是一個問題

雖然都是無現金交易,中國顯然更依賴行動支付,行動支付比率為86%,位於世界首位。而其他國家,雖然也走電子化道路,但更常用銀行卡來替代現金支付。

習慣用手機支付的人們,無疑覺得手機比銀行卡更方便;刷二維碼也比使用pos機成本更低。如今,行動支付已不僅僅是支付,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滲透進政務民生、醫療服務、交通出行等社會生活各領域。

在國內,銀行卡的功能,似乎只是作為和行動支付工具的中介:完成了與微信、支付寶綁定後,幾乎無需再使用。而國外的行動支付,以Apple Pay為例,只是將銀行卡綁定在手機上,本身並沒有額外功能,使用時無需掃描二維碼,與使用銀行卡「閃付」功能差不多。

看起來,行動支付比起銀行卡更為高端。那它有缺點嗎?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長期使用行動支付,能進一步增加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長達5.69小時,較2017年12月淨增62.9分鐘,超過一個小時。

根據美國網站VOX報導中引用數據,2019年,美國成年人每天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間約為3小時30分鐘,比一年前增加了約20分鐘。《衛報》援引手機監測軟體RescueTime的數據稱,手機平均使用時間為每天3小時15分鐘, 其中,20%的手機重度用戶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為4小時30分鐘。顯然,中國人使用手機的時長遠遠超過平均數據。

其次,即便是行動支付,也是基於綁定銀行卡進行的。而銀行可能會收取費用,以彌補可能出現的負利率。當所有的貨幣都是電子貨幣時,如果政府向銀行收取負利率,銀行就可能以收費的形式,將負利率轉嫁給客戶,從而客戶將花費更多錢。降低利率通常是為了刺激經濟,但結果可能導致貨幣失去購買力。

此外,行動支付也依賴於技術的有效運作。如果遇到停機、宕機、系統故障和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錯誤,都可能導致無法有效付款。即使僅僅遭遇手機電池沒電,也會讓你瞬間「身無分文」。

三、如何保障弱勢人群利益?

如果說無現金社會已成趨勢,那麼更需要關注的,是當現金成為歷史時,被邊緣化的人將如何生活的問題。

「螳螂財經」清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非現金支付。根據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1.2%,其中,網民使用手機上網比率達到99.1%。假定所有能上網的手機均為智慧型手機,由此推斷,我國智慧型手機持有比例約為60.6%。而根據美國皮尤公司(Pew Research Center)2018年的數據,中國智慧型手機持有率為68%。無論如何,仍有30%-40%的人群目前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

折合中國14億人口基數來算,則有約4-5億國人並沒有智慧型手機。這些人中,有老人,有兒童,有低收入人群,有偏遠地區人群。除了兒童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未來擁有智慧型手機,其他人很可能因為無法使用或不習慣新科技,從而被更先進的智能生活排除在外。在無現金社會中,這些原本就屬於社會弱勢群體的人們,生存將變得更加艱難。

即便在無現金支付十分完備的瑞典,窮人和老年人仍在與電子世界作鬥爭。瑞典最大的養老金領取組織PRO的主席Christina Tallberg反映,很多老年會員很難記住銀行卡密碼,擔心被盜或被騙。現金也能給低收入人群更大的控制權,以免陷於借貸泥沼。在農村地區,數字支付的基礎設施往往不存在或不完善。慈善機構報告也稱,如果家暴中的施虐者控制了銀行帳戶,那些遭受家暴的人至少可以把現金藏起來。

在美國,無現金化的趨勢也受到了抵制。美國一些議員和活動人士稱,無現金化將銀行存款不足、或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排除在外。一些城市和州已經通過或正在考慮通過法律,要求企業接受現金。2019年3月份開始,新澤西州禁止大多數企業實行無現金經營。舊金山在2019年5月也通過了類似的措施。「無現金的商業模式在設計上是帶有歧視性的,」紐約市議員裡奇•託雷斯(Ritchie Torres)表示。他是紐約抵制無現金法案的發起人,力圖確保所有紐約人,無論他們是否使用銀行卡,都可以在所有食品和零售場所購買商品和服務。

即便是發達國家,也存在低收入人群。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有6.5%的家庭,即2100萬人沒有銀行帳戶。按照目前數位化趨勢繼續下去,英國也將有817萬社會弱勢成員因依賴現金支付方式而受到影響,其中約520萬戶為老年家庭。

為了照顧喜歡用現金的購物者,去年9月,亞馬遜的PayCode在美上市。這是一種新的現金付款方式,用戶可以通過PayCode在網上購物,再去附近的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站點匯款。同時,亞馬遜還擴展了始於2017年的亞馬遜現金(Amazon Cash)服務,購物者在便利店和其他地方結帳後,可將餘額存入亞馬遜帳戶,以便在網上購物,存入現金從5美元增至500美元。

「螳螂財經」在思考,在數字貨幣、行動支付或許是大勢所趨的時代下,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所有人群的利益,是否顯得更為重要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意思?會完全代替現金嗎?
    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開展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該負責人表示。  那麼,什麼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怎麼用?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現金會被全部替代嗎?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 ...嗎?去哪花?|數字貨幣|深圳|數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錢包|...
    此後,數字貨幣試點屢屢傳出進展,此次深圳羅湖區派發數字貨幣紅包,既是特區四十周年大禮包中的驚喜之一,也被視為數字貨幣落地的標誌信號。紙幣終結進入倒計時?數字貨幣問世,一個擺在眼前的問題就是,紙幣是否會被取代?數字人民幣和紙幣、硬幣一樣,是人民幣現金。不過,稍微不同的是,這個現金是由數字訊號「做的」。 且不同於電子支付,數字貨幣支付無需網絡。
  • 歐央行:數字貨幣和現金支付將互補共存
    從古希臘時代起,貨幣就幾乎等同於現金:硬幣和後來的紙幣為人們的日常交易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被廣泛接受的支付手段。 然而,近年來,數字革命使人們的支付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銀行卡、刷手機或使用智能手錶支付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 數字貨幣真的要來了?支付寶和微信會被取代嗎?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稱,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那到底什麼是數字貨幣?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現金會被全部替代嗎?
  • 瑞典正研究使用本國加密貨幣 或成首個無現金國家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導西媒稱,瑞典正在研究使用自己的國家加密貨幣,或將成為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瑞典這個北歐國家或將成為第一批沒有現金的國家。瑞典在今年5月宣布實行電子克朗試點測試,從而成為全球最早考慮發行國家加密貨幣的國家之一。此後,瑞典政府宣布,從12月11日開始研究國家金融系統使用數字貨幣運行的可行性。瑞典金融市場與住房大臣佩爾·博隆德表示,11日啟動的數字貨幣運行可行性研究預計將於2022年11月底完成,而為了實現這種過渡,「數位化支付市場能夠安全運行並惠及每個人是至關重要的」。
  • 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第六套人民幣
    基於對貨幣底層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軌跡的理解,後者的影響可能比前者還要深遠得多。數字貨幣會有這麼大影響?那央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用?今天,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希望對你有所啟發。這不就是支付寶嗎? 不。它和支付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個我們待會來解釋。 簡單來說,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電子化的紙鈔,簡稱DCEP 。 什麼意思? 我們手裡的「錢」,大概有兩種形式:現金,和存款。
  • 央行數字貨幣影響幾何?
    從人民銀行的公開表態中,我們不難總結出央行數字貨幣的五個特點。一是M0替代。自人民銀行研究數字貨幣以來,市場中一直有個擔憂:數字貨幣會不會與銀行存款構成競爭關係?從人民銀行的表態來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功能是逐步替代流通中的現金,不計息,因而不會與銀行存款等生息資產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 瑞典或成首個無現金國家:正研究使用本國加密貨幣
    【瑞典或成首個無現金國家:正研究使用本國加密貨幣】瑞典是世界上使用現金比例最低國家西媒稱,瑞典正在研究使用自己的國家加密貨幣,或將成為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瑞典這個北歐國家或將成為第一批沒有現金的國家。
  • 央行數字貨幣臨門:超級錢包博弈去現金與去中心
    來源:中國經營報前期更類似於現金替代 後期將面臨著新型貨幣戰爭央行數字貨幣臨門:超級錢包博弈「去現金」與「去中心」本報記者/李暉/北京報導中國在全球數字法幣賽道上的「領跑」優勢正在加大。從貨幣屬性上看,第三方支付對應的是M2,性質上是商業銀行負債,而DC/EP是M0,即流通中的現金,是央行負債。而從技術本質看,二者也有著範式區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2018年發表的《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就提到:如果是普通貨幣配上數字錢包,只是電子貨幣;如果是加密存儲於數字錢包並運行在特定數字貨幣網絡中,才是純數字貨幣。
  • 中國首發數字貨幣,意義重大,寓意深遠!
    據報導:央行數字人民幣,即將落地了,在試點地區蘇州,一些人的部分工資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按照計劃安排,今後兩到三年時間,全國會有30%至50%的現金被央行數字貨幣代替,基本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全國範圍推廣,平常的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數字貨幣代替。
  • 鄒傳偉:中國已經逐步走向一個無現金的社會 數字人民幣非常安全
    第三個特點,現金是一個所謂點對點交易,任何兩個人之間都會發生交易,而且我們兩個人只要確保這個現金是真的,不需要第三方人在場做一個見證,或者在背後做一個什麼帳戶上的處理,這筆交易就能完成,而現金一旦你交手的時候,交易的環節也就是它結算的環節,中間是沒有任何時間的間隔的。這個是現金的一些核心的特徵。我們就希望通過數字貨幣能保有現金的這些特徵。
  •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一些擴大化和通俗化思考
    這個表態與人民銀行之前的表態是一以貫之的,人民銀行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推動是持積極態度,但是對於其可行性驗證和推出的時間是持謹慎態度,畢竟法定數字貨幣要動我國貨幣體系的底層改革,再謹慎都不為過。交易對方是不能拒收現金的,在前幾年討論「無現金社會」時,一些商家由於拒收現金受到央行的處罰,因此,商家DC/EP的受理具有一定強制性。商家受理現金的設備是驗鈔機和集合式的收銀機。
  • 數字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可以用來描述所有電子貨幣的總稱,包括虛擬貨幣和加密貨幣。數字貨幣是不存在任何物理形式的電子貨幣,因其功能和內在的屬性都和標準非法定貨幣相同,也可簡稱為網絡版現金。數字貨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需要通過可以連接到特定網絡的設備來使用和持有。
  • Roger Wattenhofer :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您好,我是Roger Wattenhofer,接下來我將會跟大家分享: 1.為什麼我認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2.解釋央行數字貨幣背後的技術 為什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現行貨幣以兩種形式存在:國家發行的現金(硬幣,紙幣等)以及基於第三方應用/銀行卡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記卡
  • 說說數字貨幣和數字錢包
    央行數字貨幣的支付可以採用掃碼、匯款轉帳、碰一碰等方式,所謂「碰一碰」是指當交易雙方手機裡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時,只需要開啟錢包,手機碰一碰就可以交易,碰後就能把一方數字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方。「碰一碰」屬於一種不需要網際網路的數據傳輸技術,即使整個網絡都斷了,雙方都離線,DC/EP還是可以實現支付,因此被稱為「雙離線支付」。
  •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特質|創業小學堂
    數字人民幣對現行紙幣現金的影響 部分替代:數字貨幣替代一部分現金,但不會全部取代紙幣。用戶習慣各有不同,現金支付、非現金支付將長期共存。 總額不變: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將從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假設現在流通的貨幣是100元,央行數字貨幣將等價替換掉這100元。
  • 央行數字貨幣投資機會分析:從貨幣特徵和商業運用角度
    尤其是支付業務,盈利不作為考 核,網際網路公司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支付這個高頻場景抓住客戶,再通過其他增值服務進行變現。因此,網際網路企業在行動支付推廣期間進行了 大量的投入,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可跟蹤、可追溯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技術特徵。通過發行特 定用途的數字貨幣,實現資金的精準投放。2、大規模商業運用:需要 商業銀行抓住技術上突破點。a、抓住先發優勢,拓展新的線下支付場 景,或者解決現有支付環節中的痛點,與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相結合, 運用央行數字貨幣的智能合約功能,進一步提升支付效率,實現無感支 付。
  • 多家銀行內測「數字錢包」:央行數字貨幣能取代支付寶和微信嗎?
    趙錫軍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錢有著本質的區別。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花出去的是數位化的人民幣,相當於使用現金;而支付寶、微信只是一個支付工具,通過這兩種渠道,使用的仍然是存在銀行裡的錢。這意味著,如果商業銀行破產,支付寶或微信錢包裡的錢可能要參與破產清算。
  • 數字貨幣發行代表不用紙質人民幣?線下銀行點會消失嗎?
    數字貨幣可以解釋為電子貨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屬於央行負責,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紙鈔貨幣等值。它的產生就是為了代替M0(流通的現金紙鈔)的,和現實中的鈔票一樣,是法律規定的法定貨幣。不用擔心,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目前主要是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數字貨幣和紙幣將並存流通。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未來到銀行取錢時,既可以選擇兌換實物現金,也可以選擇兌換數字貨幣。也就是說未來發行的數字貨幣也可以當做紙幣一樣來用。
  • 揭秘「央行數字貨幣」:和微信、支付寶有啥不同?
    網上流傳的號稱央行數字貨幣DC/EP截圖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字貨幣這個概念並不難懂,我們每天用的微信、支付寶,甚至銀行的信用卡等等,都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廣義的數字貨幣。數字錢包就像我們的現金都要放到錢包裡一樣,數字貨幣也要有一個「容器」去容納它,這就是——數字錢包。玩過比特幣的人,對於數字錢包的概念並不陌生。你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一款手機APP,通過個人信息註冊好後,這個錢包就具有了唯一性,並且終身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