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油茶林下套種菊花 扶貧園裡務工增收

2020-12-26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1月11日 21:47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覃義樂 王淙嶽 莫啟文 編輯:徐世傑

工人在採摘菊花。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覃義樂 攝

工人在對採摘回來的菊花進行處理。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覃義樂 攝

廣西新聞網環江11月11日訊(通訊員 覃義樂 王淙嶽 莫啟文)時下正是採摘菊花的好季節,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沙坡的萬畝現代特色林業扶貧產業園中,務工人員每日正忙著採摘芬芳馥鬱的菊花。

據了解,該扶貧產業園於2018年1月開工建設,以油茶種植為主導。由於油茶從種植到結果有較長周期,環江華山林投公司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因地制宜發展林下中草藥材種植。近兩年來,該扶貧產業園在新造油茶林下套種藥用金絲皇菊、胡元菊、杭白菊等近3000畝,預計今年僅金絲皇菊鮮花的產量就達1.5萬公斤,產值120餘萬元。

菊花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期、採摘期能夠吸納大量村民到基地務工,從事鋤草、施肥、採摘等工作,產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了周邊群眾及貧困戶就近就業增收。川山鎮何頓村貧困戶蒙豔梅在本月初就來到產業園內務工,不僅離家近能照顧孩子,這個月能增收2000多元。

「下一步,環江還將繼續創建『油茶+中草藥』的生態扶貧產業項目基地,打造『1+1』的『茶中藥』立體種植綠色生態發展模式,以『長短結合』的高效複合經營,提升原有油茶林產量及經濟效益,惠及周邊廣大群眾。」該縣木本油料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韋理電介紹。

相關焦點

  • 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發展油茶套種
    摘要: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發展油茶套種助農增收。該鎮油茶產業種植基地由黨支部、合作社牽頭,帶領農民發展油茶訂單統一銷售模式,目前,啟蒙鎮大坪子油茶種植基地已實現種植油茶1200餘畝。
  • 華寧林下套種中藥材促增收
    針對全縣核桃掛果面積少,周期長見效慢,土地利用率低等情況,華寧縣因地制宜,出臺實施方案,鼓勵龍頭企業在核桃林地裡套種中藥材,以短養長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12月14日,筆者來到青龍鎮大石洞村核桃種植基地,樹下套種的天門冬長勢喜人。縣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正在向種植戶講解天門冬和核桃管護技術要領。
  • 廣西三江:油茶基地套種生薑喜獲豐收
    滾億忠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三江10月30日電 10月30日,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紅巖村的生薑種植喜獲豐收,貧困戶張老到一家在地裡忙得不亦樂乎。據了解,在國家移民管理局浙江邊檢總站的幫扶下,紅巖村利用油茶基地進行生薑套種,以「短平快」的套種模式,彌補茶油林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等缺點,實現以短養長。
  • 安龍:林下套種山豆根 南盤江畔藥材香
    江畔,萬峰湖鎮龍萬村的山豆根這一林下中藥材鋪滿山巒,鬱鬱蔥蔥。「這就是近三年來萬峰湖鎮退漁還湖,還湖於民,轉產上岸的生動實踐!」萬峰湖鎮黨委副書記劉洪剛如是說。龍萬村距離湖畔較遠,屬於典型的深石山區,沒有連片的土地,零星的土地散布在山坳之中。
  • 套種!套種!洋絲瓜與魔芋套種,種一年收十年!
    所以從一開始決定種魔芋的時候,我就想到要依靠科學發展農產品,增收致富。 為了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與之相匹配的林下套種模式。林下經濟,我們家庭農場實施林下農作物套種,具體是木瓜樹下套種魔芋,魔芋地裡套種洋絲瓜,是農民增收的「良方」。
  • 旺蒼縣英萃鎮推行核桃樹下套種中藥材 帶動群眾冬季增收
    圖為日前英萃鎮群眾在核桃園區裡種植中藥材。近年來,旺蒼縣英萃鎮圍繞「改造經營低效林打造核桃示範園」思路,引導鼓勵群眾種植核桃2.6萬畝(其中,良種核桃掛果林1.1萬畝),實現年核桃產量900餘噸,產值近1000萬元。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在金竹村的山坡上,連綿起伏的油茶林碧綠青翠,油茶樹枝頭掛著連串的油茶果。一些農戶在採摘油茶。 油茶榨出的茶油營養價值較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當地傳頌著這樣一首歌謠:「金竹有嘉木,嘉木蘊奇葩,奇葩結異果,世人稱油茶。」這也道出了人們對油茶的喜愛。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
  • 堅果地裡套種星油藤 以短養長 長短髮力助增收
    非法入境舉報電話 0771—8688800 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土地資源,挖掘其使用價值,東安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一些長期作物裡套種短期作物
  • 宜章黃沙鎮造林大戶林地套種西瓜喜獲豐收
    宜章縣黃沙鎮西瓜地裡喜獲豐收。「我這片幼林地是沙質土壤,這裡栽種的西瓜又大又紅又很甜。」蔡宋青邊採摘邊說,因為地勢較高,光照時間長,幼林地結出的西瓜瓜甜多汁,品質好、賣相好,深受顧客喜歡,每年都有固定的商販前來訂購。
  • 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油茶樹生長緩慢,到第五年才開始見回報,雖然種油茶前期投入大,但我可以通過在樹下套種中藥材實現一些收入,以短養長。」然而,新栽油茶生長緩慢,至少需要4~5年才能掛果,且早期豐產性不強,經濟效益不明顯。陳彩霞說,在這期間,合理套種低矮的中藥材,可以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達到以耕代撫、以短養長的作用。「2016年11月份,我跟隨林業局去磐安考察,看到他們當地在林下套種三葉青,效益很高,在了解了種植技術後,我就決心要發展林下經濟。」
  • 綠了山野 富了百姓——河南光山縣踐行「兩山」理念發展油茶產業紀實
    與此同時,光山縣堅持依靠科技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籤訂了《油茶產業科技支撐合作協議》(10年),繼續聘請姚小華團隊為技術顧問;引進河南省林科院「油茶四優四化」、信陽市林科所「油茶優質豐產栽培」等科研項目落戶司馬光油茶園,指導3家具備油茶育苗資格企業,每年可培育「長林」系列良種苗木400萬株以上。
  • 羅山縣山店鄉:黨建花開油茶樹上結出「致富果」
    在梁立省眼裡,油茶樹無異於大自然的搖錢樹。家住山店鄉山店村犁灣衝組的村民梁立省,在山店鄉金源油茶公司黨支部油茶基地務工,並逐漸掌握了油茶的種植技術,在自留山上建成了二十多畝自己的油茶園,在他的帶動下,該公司務工人員中有16戶建成了自己的「小銀行」,總面積達280餘畝,年增收達40多萬元。
  • 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召開
    12月7日,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在縣委三樓會議室召開。縣委副書記徐開焱主持會議並講話。市農投公司副總經理、市國儲林公司總經理洪林,中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國兵,貴州銀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仁山,副縣長王剛出席會議。
  • 袁昌選:「我要把油茶事業幹到底」
    2004年,在鳳城鎮四板牆50畝引種園中,一株刻著「油茶王」字樣的豐產株深深吸引著他。經過對豐產株的技術攻關,他將鳳城鎮銅古坡10畝油茶大樹嫁接改良成試驗林。嫁接試驗4年後,畝產茶油測算達到了18.8公斤,是低產油茶林的5倍多。
  • 14省市「綠變金」實踐:每一棵油茶都是「搖錢樹」
    退伍傷殘軍人周根生發起成立的邵陽縣怡悅油茶專業合作社,自2010年發展油茶產業以來,在全縣13個鄉鎮、36個村完成油茶造林1.3萬餘畝,其中3000多畝已開始掛果,共帶動農戶1869戶、7167人脫貧致富。該合作社還解決了周邊1200多名留守老人、婦女的就近就業問題,每年發放用工工資400多萬元,幫助當地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300元以上,實現當年務工、當年脫貧的目標。
  • 環江特產「上網」,搭上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滴滴滴,滴滴滴……」10月中旬,走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香寶食品有限公司客服部,客服人員網上接單不斷,印表機裡不停地吐出訂貨單。香寶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壯兵接受採訪彭壯兵表示,一年時間裡,他們的產品能在電商平臺取得不錯的成績,離不開環江縣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環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經常組織電商業務培訓,公司的員工經過培訓學習,在業務方面進步很快。
  • 千畝油茶花開,青田「油茶大王」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羅乃康正在給油茶除草修枝。 油茶樹=生態樹 昔日荒山綠起來 在羅乃康多年辛苦耕耘下,現在的馱寮背村儼然成了一個特色油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