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農民工二次返鄉潮出現,中國經濟如何應對?

2020-12-23 觀察者網

2020年註定是中國和世界經濟史上極為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微觀市場主體產生了劇烈衝擊,全球經貿體系經歷了「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大停擺」。各國紛紛推出的一攬子宏觀刺激政策都是「史詩級」的,十年前沒有,未來十年也難以再有。疫情過後,全球經濟格局將再次發生重大轉變。

中國最早受到疫情衝擊、最快控制住疫情、最先實現復工復產,中國經濟的復甦和基礎再造對於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意義。為此,我們做了兩方面的研究:一是判斷超級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與回升潛力;二是基於以上判斷為疫後經濟修復和中長期發展提供適用的政策建議。

中國成功守住底線,全年發展目標可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產生了劇烈衝擊,但中國在1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並成功守住經濟增長底線,為全年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

從1月20日啟動疫情防控,至2月19日確診病例存量由升轉降,到3月19日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清零」,中國在1個月內迎來疫情發展的拐點,在2個月內取得疫情防控的決定性勝利,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正面衝擊「鎖定」在1季度,從而為全年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背景下,中國1季度GDP負增長6.8%,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6.0%左右,物價和金融市場穩定,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運行,守住了底線,成之惟艱。

更重要的是,中國迅速戰勝疫情使得企業停工停產不超過3個月,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穩健經營的企業能夠度過「寒冬」,而不會出現大規模破產倒閉,疫情過後能夠很快恢復經濟生產能力,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速得以保持。

儘管1季度中國經濟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均受到嚴重衝擊,導致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但2季度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以來,疫情對供給面的衝擊得到較快修復,對需求面的影響也明顯緩和。在沒有疫情二次爆發的前提下,中國經濟的修復只是時間問題,3季度有望恢復至正常增長水平。

5月工業增加值轉正,生產供應能力基本修復

具體來看,中國經濟供給面受疫情衝擊相對較小,生產恢復極快。雖然疫情對1-2月份工業生產形成嚴重衝擊,但是隨著疫情防控迅速取得勝利,3月中下旬起復工復產全面推進,3月份工業生產水平迅速反彈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4月份基本恢復至正常增長水平。具體來看,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4.3%、-25.9%、-1.1%、3.9%、4.4%,呈現強勁的復甦態勢。

從累計角度來看,要完全填補疫情期間損失仍需一定時間,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負增長2.8%,預計未來兩個月內有望轉正。

中國在1個月內迎來疫情發展的拐點、2個月內取得疫情防控的勝利、3個月恢復生產和供應鏈運轉、4個月實現工業增速由負轉正、5個月實現服務業增速由負轉正,全程保持就業和資產市場基本穩定,不僅說明經濟的生產供應能力沒有遭到系統性破壞,而且說明供給面已經得到基本修復,以復工復產為先導驅動經濟復甦的階段已經完成,經濟復甦表現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需求面恢復的節奏和力度。

終端消費需求不足,已成經濟復甦最大瓶頸

但是需求面恰恰受疫情衝擊相對較大、恢復較慢。

從需求面來看,疫情衝擊下,消費受到嚴重且持續的影響,服務性消費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出現嚴重收縮。1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負增長22%(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同比負增長12.5%,從統計口徑和行業範圍來看,更為準確客觀地反映居民消費的情況,但頻率較低)。進入2季度以來,消費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但同比增速仍未走出負值區間,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負增長3.7%,1-5月份累計實際同比負增長15.9%。從社會生產和經濟循環的角度看,終端消費需求不足,已經成為企業復工達產和擴大再生產投資的最大制約因素。

因此,儘管絕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工,但產能利用率仍相較往年明顯不足。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小微企業開工率整體已達到96.9%,其中個體工商戶為95.4%,遠高於3月調查時的81.3%和工信部公布4月份的86%,2月份調查時更是近30%小微企業沒有開工計劃。行業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農林牧漁業、建築業開工率均超過95%。較低的住宿餐飲業及其它服務業開工率也已超過90%,其中住宿餐飲業開工率最低,為91.3%。

但從產能利用率來看,僅有52%企業超過90%,且行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相對較高,有近七成(68.09%)企業達到了往年同期的90%,超二成的企業達到了往年的30%-60%(20.31%)。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農林牧漁業恢復情況也相對較好,有五成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達到往年同期90%。產能利用率最低的仍然是住宿餐飲業,超過去年同期90%的企業佔比只有18.75%。

現階段經濟復甦的全景分析表明,不僅需求側總體復甦持續滯後於供給側,導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而且在需求側內部,消費復甦持續滯後於具有生產擴張性質的投資復甦,在供給側內部,服務業由於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屬性也持續滯後於工業復甦。

核心CPI的回落、PPI跌幅的擴大、工業環比復甦的放緩、民間製造業投資復甦的遲滯,進一步說明行政性復工復產已經面臨瓶頸,總需求不足的矛盾開始制約經濟復甦進程。從綜合領先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的反彈幅度可能正在急劇放緩,5月份僅為97.27,不僅仍未恢復至100的水平,而且僅較4月回升了0.04個百分點,反彈幅度大幅衰減。因此,下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應該從行政性復工復產轉向有效需求快速擴展,實現向市場型深度復甦的順利轉換。

經濟結構分化嚴重,失業風險恐繼續加大

值得高度關注的是,疫情影響的異質性導致經濟結構分化嚴重,短板效應顯化從而開始觸及底線。不同於經濟系統內的危機,外生疫情衝擊下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不同地區受影響的嚴重程度和脆弱性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疫情對特定經濟活動和脆弱群體的衝擊更為劇烈和持久,導致在總體經濟回落過程中的結構分化現象嚴重,中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績效極度惡化,失業風險觸及底線。

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各主要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行業出現較大幅度負增長。1季度,一、二、三產增加值同比分別負增長3.2%、9.6%、5.2%。其中,部分行業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製造業、建築業分別負增長10.2%、17.5%,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負增長35.3%、17.8%、14.0%、9.4%。相比之下,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受疫情衝擊程度較小,1季度仍然保持較快正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6.0%、13.2%。

從疫後恢復的角度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以來,不同產業的恢復節奏也有差別,相比第二產業的強勁反彈,第三產業總體較為低迷、短板凸顯。

第二產業用電量累計同比跌幅從2月的12%縮小至4月的6.1%,連續2個月較大幅度回升,當月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相比之下,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跌幅則從2月的3.1%,擴大至4月的8.1%,連續2個月跌幅擴大。究其原因,服務業既具有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特徵,還具有消費的接觸密集型特徵,疊加居民壓縮非必要消費需求,恢復速度較慢。特別是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在1季度消費旺季承擔了更大的損失,在2季度又遲遲難以達產,可能誘發局部性的經營風險和失業風險。

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

疫情衝擊下,不同群體就業和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中低收入群體和農民工所在行業和企業類型受疫情衝擊較大,失業風險顯著加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私營企業和個體戶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在1季度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且受疫情影響的持續期較長,使得失業率與總體經濟增長的穩定關係受到破壞,失業風險遠大於GDP跌幅所揭示的水平。

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19年所吸納的就業規模分別約為15700萬人、3200萬人、3300萬人,而這三大行業在1季度的增加值跌幅分別達到17.8%、35.3%、9.4%,顯著高於第三產業5.2%的總體跌幅。

儘管1季度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了較快正增長,但失業人員顯然難以向這些行業轉移。

在第二產業中,製造業、建築業所吸納的就業規模分別約為6300萬人、1900萬人,而這些行業在1季度的增加值跌幅分別達到10.2%、17.5%,也高於9.6%的工業總體跌幅。特別是外向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如服裝、家具、鞋靴、玩具、箱包等,前5個月出口累計同比跌幅均在兩位數以上。

更重要的是,隨著疫後農民工返城和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來臨,未來失業風險還可能進一步顯化。例如,年初以來,與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急升後穩」的走勢不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步上升,從1月份的5.2%持續提高至5月份的5.9%,說明隨著經濟持續低迷,大城市的就業韌性也開始受到挑戰。

5月份,全國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上升1.7、3.3個百分點,顯示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壓力較大。考慮到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的歷史新高,隨著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可能會繼續上升。同時,目前就業不充分現象也比較明顯。5月份,1.2%的就業人員處於在職而未就業狀態,高於正常水平。事實上,我們的草根調研表明,酒店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就業不充分現象要遠高於以上數字,存在大量的隱形失業問題。

農民工二次返鄉潮值得高度重視

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在城鎮調查失業率的統計數據之外,農民工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尚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超級問題!

相比城鎮戶籍人口,農民工群體就業和收入受疫情衝擊的影響更大。1季度農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負增長30.6%,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同比負增長7.9%,兩方面因素合計,1季度農民工群體可支配收入下降約4成。考慮到2019年2.91億農民工總量和其中1.74億外出農民工,農民工群體的就業和收入下滑壓力巨大,可能產生中長期影響。

4月以來,農民工返城情況較3月份有一定好轉,但總體水平較往年仍然顯著較低,更嚴重的是,4月中旬以來,開始出現返城農民工的二次返鄉潮,佔比從4月6日的3%左右持續上升至5月22日的超過7%,返鄉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人。這難以反映在現有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中,但卻隱含著巨大的民生和社會風險。

而且,返鄉農民工集中在幾個重點勞務輸出省份,無疑會進一步加大當地就業和社會壓力,值得高度重視。

落實「6.8萬億」財政擴張,形成規模性政策組合

綜合考慮六穩和六保的分項目標任務,基於不同類型政策工具的針對性、時效性、兼容性,我們建議利用「6.8萬億」額外財政擴張資金,出臺三大「規模性」政策方案:

一、果斷出臺3萬億消費刺激和收入補貼計劃,疏通經濟循環堵點,同時託底民生:

1)安排財政資金2.1萬億元,以消費券的形式全民發放,分3個月期和6個月期兩個品種,擴大商品和服務覆蓋範圍,允許商家自願按照一定比例配套,預計總發行消費券規模在2-3萬億元;

2)安排財政資金0.9萬億元,以現金形式補貼低收入家庭,其中0.72萬億補貼「6億人口」低收入家庭,0.18萬億元用於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建立教育扶貧基金。

可以說,隨著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得到有效解決,消費需求不足已經成為現階段宏觀經濟循環的主要堵點:疫情對居民收入和社會心理的劇烈衝擊,導致居民消費需求回升力度不足、回升節奏過慢,制約企業復工達產和擴大投資計劃,而企業生產和投資動力不足反過來又導致企業的就工需求下降,進而產生就業壓力和收入下滑壓力,進一步制約居民消費回升潛力,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在此惡性循環下,針對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信貸金融政策效率也都將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新一輪的脫實向虛現象。只有市場需求有效回升,企業生產和投資計劃才穩得住,就業才穩得住。

因此,建議果斷出臺3萬億消費刺激和收入補貼計劃,打破居民消費的過度保守化傾向,疏通宏觀經濟循環堵點。從民生託底、家庭紓困的角度,以上方案組合可以形成三層收入補貼方案,相當於為社會增加了三層保險:1、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人均1500元消費券;2、低收入家庭人均1500元消費券+1200元現金;3、貧困人口家庭人均1500元消費券+1200元現金+專項扶貧資金。

二、長短結合、新舊搭配,出臺3萬億基建投資計劃:利用專項債擴容資金1.6萬億元,依靠社會配套資金撬動基建投資2-3萬億(基準估計2.96萬億元),加強面向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方向的基礎設施。

從投資環境看,在國內外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時期,進行基建投資的政策成本最低;從短期拉動經濟增長的角度,基建投資的政策時滯最短,「穩增長」和保就業效應往往立竿見影;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的角度,考慮到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傳統基礎設施存量相比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同時新一輪國際競爭和高質量發展對新型基礎設施的需求較大,通過新舊結合進行基建投資,特別是以新基建為先鋒構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展投資基礎,對中長期增長潛力的拉動效應最強。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按1.5倍槓桿計算,預計可以額外撬動基建投資規模為2.4萬億,同時在去年底出臺的降低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的基礎上提高專項債可作項目資本金比例,按總體提高10個百分點計算,可以額外再翹動基建投資規模近0.56萬億,合計帶動基建投資規模相比去年額外增加2.96萬億。

三、3萬億產業支持計劃:安排財政資金2.2萬億元,1.6萬億用於企業減稅降費,與1.5萬億金融支持政策搭配使用;0.6萬億政府購買,用於疫情防控和救災,在保障基層運轉的同時間接支持產業。

前述3萬億消費刺激計劃和3萬億基建投資計劃,能夠從最終產品和投資品兩個渠道快速地穩定市場內需,從需求面對企業形成巨大支撐;在此基礎上的3萬億產業支撐計劃,則是從供給面對企業形成針對性扶持,主要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由於疫情敏感而需求恢復較慢的產業,出臺減稅降費、信貸融資等相關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紓困。

通過多種舉措協同發力,能夠壓實做細「六保」工作,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基於各項政策的乘數效應,上述一攬子規模性擴張政策對經濟和就業的短期增長拉動效應顯著,預計可以拉動名義GDP增長7.2個百分點,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0元,企業可支配收入2.4萬億元,實現財政回籠資金1.7萬億元,穩定就業崗位7500萬個。

從財政可持續的角度看,以上三大計劃初期消耗廣義財政資金6.8萬億,在《預算報告》擴張範圍內,還可回籠財政資金1.7萬億元,實際所消耗廣義政府資金5.1萬億,相比所拉動的名義GDP增速,政府債務負擔不會大幅上升。

相關焦點

  • 「返鄉潮」提前?農民工「有錢不賺」,5點原因很現實
    這一方面保證了國內的糧食供應,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提供了主要的勞動力輸出——農民工。根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農民工總數達到2.9億人左右,可以說基本上佔據農村人口總數的一半。與此同時,這一龐大的群體當中,有大約1.74億都屬於「外出農民工」;也就是說,有一大半都背井離鄉,為了生活和夢想。
  • 2020年農民工「返鄉潮」來了,是什麼原因?
    最近,各地都爆發了農民工「返鄉潮」,有網友表示,我們這邊已經解封有半個月的時間了,在解封的頭幾天,明顯地發現村裡人少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幾天,又有大量村民回到村子裡。當時,以為這些人是捨不得老婆孩子又跑回來了。後來聽他們説,現在城裡的工作不好找,勞動力供過於求,所以就回來了。
  • 農民工『返鄉潮』來臨,途中注意這三點
    隨著春節的逐漸臨近,一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始踏上歸家的徵途,在外勞累一年,省吃儉用攢下一筆銀子,在我們回家的途中可可千萬要保管好,因為每年春節都是小偷猖獗的時候,他們瞅準農民工兄弟歸家心切,利用擁擠或抓單形式,偷盜或騙取錢財,咱們打工不容易,回家一定多幾個心眼,不然錢財泡湯,一年辛苦白費。
  • 2020年「停工令」要來了,農民工返鄉潮提前到來?你怎麼看?
    但在最近二十年裡,由於國內經濟迅猛發展,難以避免的帶來了環境汙染的問題。特別是霧霾天氣一直影響著我國的北方地區,2013年初,30個地區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而北京市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氣。自此之後,我國對環境的汙染問題開始高度重視,並開始著手治理。
  • 農民工「返鄉潮」到來,明年不想外出打工,農村有哪些賺錢項目
    導讀:農民工「返鄉潮」到來,明年不想外出打工,這些賺錢項目任你選 農民工「返鄉潮」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新的一年也要到來了,親愛的農民工們,你們賺到了多少錢呢?
  • 農民工返鄉潮即將來臨,大包小包之後,塗料桶也少不了,為啥
    農民工返鄉潮即將來臨,大包小包之後,塗料桶也少不了,為啥?如今又到了返鄉的季節了,接下來的一個月裡,農民工們返鄉潮也即將來臨。很多農民估計都已經在準備了,回家帶些啥,或者是買些什麼東西,之後就是大包小包地裝了。除此之外,出行時,一般農民們也少不了塗料桶,這是為啥?
  • 「陽曆年」還沒到就回家,農民工群體為何提前迎來「返鄉潮」?
    然而,讓人感到不解的是,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卻提前來臨了。時下,雖然馬上要進入新的一年,但這畢竟只是「陽曆年」,距離我們中國人真正的「新年」,還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換言之,農民工仍然可以再忙碌2個月的時間,也能多掙到一筆錢。但奇怪的是,很多農民工都拎著大包小包,購買了車票提前返鄉。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返鄉潮」提前,農民工回家,一天300也不幹?咋了?
    而這些汙染企業,都將面臨停工限產的境況,這也已經形成慣例,而這些企業大多都是僱傭的農民工,並且臨時工居多,一到停產要不是早早找好出路,要不就拎桶回家。③拉閘限電,這是個很久不存在的詞,南方多省電荒,由於受寒冷天氣影響,加上禁煤令致使多省份用電緊張,出現歷史峰值。因此許多工廠用電困難,不得不選擇上二休二,甚至上一休四。
  • 「返鄉潮」來襲!新規下,高鐵票價卻大漲?回家的成本要高多少?
    事實上,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畢竟我國目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太一致。作為勞動者,肯定都想去那些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工作,因為薪資報酬更豐厚一些。而在外面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不少人最想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家過年。因此,每年的春節前夕,都會出現一場"返鄉潮"。不過,因為種種原因的影響,今年的"返鄉潮"已經提前到來了。
  • 農民工『返鄉潮』來了,路上注意這三點,不然錢都泡湯了
    隨著春節的逐漸臨近,一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始踏上歸家的徵途,在外勞累一年,省吃儉用攢下一筆銀子,在我們回家的途中可可千萬要保管好,因為每年春節都是小偷猖獗的時候,他們瞅準農民工兄弟歸家心切,利用擁擠或抓單形式,偷盜或騙取錢財,咱們打工不容易,回家一定多幾個心眼,不然錢財泡湯,一年辛苦白費
  • 「返鄉潮」來襲,農民工「提桶拎包」趕路,城裡人:賺的錢呢?
    農民工日賺四五百,為啥老是「提桶返鄉」,回家拿不出2萬,錢呢?2020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也特別的冷,寒冷的不僅僅是天氣,還有農民工們的心情,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活明顯減少了很多,加上冬季本來就是生產建設的淡季,農民工們從3月份開始外出務工,到現在12月已經有8個月時間了。
  • 「返鄉潮」現象:農民工提塑料桶、扛編織袋,都是因為這幾點
    "返鄉潮"現象:農民工提塑料桶、扛編織袋,都是因為這幾點在這種年底的時候,每年都會出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就是我們的農民工的"返鄉潮"。第一個就是農民工朋友們向來對自己都是"狠心"的,因為大家覺得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孩子和老人的身上,對於自己則是能省則省,所以很多時候農民工都會在城市中顯得格格不入,恰恰是城市人大手大腳慣了,沒有一種勤儉節約的習慣。
  • 春運返鄉潮上演,農民工都提桶拎包,城裡人疑惑:怎麼不買行李箱
    但不管是在城市裡面打拼得好,還是打拼得不好,到了年底的時候,基本上這些來自於農村的務工人員都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中去,跟自己的家人團聚好好的過一個春節,因此,每年的年底都會出現一個春運潮。具有中國特色的春運而且很多農民工在辛苦工作了一年之後,手裡多少都會存下一筆錢,這一筆存款也許對於一些高收入的人來說是不屑一顧的,但是對於農民工來說這會讓他們感覺到幸福以及滿足感,而且農民工會將這一筆錢存到銀行裡面去帶到家裡面,與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悅,並且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很多農民工會工作到春節的前一兩天才匆匆地踏上回家的路程。
  • 廣東等多地出現疑似病例,二次疫情要來了嗎?過年能正常回家嗎?
    但是近期以來,新疆、內蒙古、四川、山東、江蘇、上海及廣東等地區陸續出現了確診病例,其中大部分都是境外輸入;這段時間,北京、重慶、雲南及天津等地也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僅19日0~24點全國確診人數就增加了136例,無症狀感染者增加10例。這是二次疫情要來了嗎?傳染病專家李蘭娟院士提醒: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 「返鄉潮」提前來臨,農民工回家還有三件事要做
    春節將至,農民朋友們也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買肉殺雞做臘腸,現在回到農村裡頭,也是滿滿的過年味了,因為農村地區的「返鄉潮」其實已經提前來臨了,所以熱鬧起來也是可能的,不過大傢伙們趕這麼早回來也是有原因的,畢竟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最主要的是農民工現在回家還有三件事要做。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
  • 農民工回家過年,手提桶肩扛包,城裡人不明白:為啥不用行李箱?
    前言如今,中國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勢頭都很不錯,特別是那些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更是快速,像北京、上海、深圳這類超一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的時間比較長,機會也相對更多,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在這些大城市中尋找就業機會,而那些二線城市為了留住人才,當地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 2021年最好找個穩定工作,農民工要注意了!3大風險已來臨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近幾天,不少農民工已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當然,這次返鄉潮到來並非一帆風順,多數農民工這一次回家,可能要等到2021年的春節後才開始回家,即使一些農民工也已做好了在家就業的準備,畢竟在外地打工並不是那麼簡單,很多人對農民工的辛苦還不夠了解,覺得農民工到外地去掙錢,但其實,苦口婆心的事情很少有人能理解啊!
  • 農民工「返鄉潮」提前來襲?到底啥原因?農民無奈說出3個原因
    其實不管是農民還是工廠和企業,今年總的來說都是不好過,有的工廠今年也迎來「關廠潮」,不得不說今年的經濟還是不好的,要說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流行著一句話叫「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以說是話糙理不糙,要是往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在年底努力的拼搏一番,然後帶著打工賺的錢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有的農民甚至為了多賺錢,寧願堅持到最後,甚至是有的農民寧願多拿錢,春節也在外地值班,可以說生活真的不容易,成年人更沒有容易二字
  • 返鄉潮來了,為何農民工放著行李箱不用,卻鍾愛化肥袋和塑膠桶?
    隨著天氣漸漸變冷,北方大多數地區的氣溫已經降到了0度以下,工地也紛紛停工,農民工也開始踏上了返鄉的路。不管是在火車站還是在汽車站,我們一眼就能看出誰是農民工,因為農民工和其他旅客最大的不同便是每個人都手裡拎著塑膠桶,肩上扛著裝有被褥的化肥袋,那麼為何農民工放著行李箱不用,卻鍾愛化肥袋和塑膠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