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摔跤吧!爸爸》大熱,印度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被呈現在國人的眼前。許多人在看完這部影片後可能都會覺得,一個父親逼迫女兒去實現自己夢想的故事,為什麼會這麼火爆,為什麼會在豆瓣上打出9.2的高評分?
這麼高評分的背後,影射的是什麼問題?爸爸的教育方式到底可取與否?今天,牛牛君就和大家帶著疑問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部影片。
印度,是一個把女性視為低一等生物的國家。在電影裡面,即使是女孩們的媽媽,都依舊困於守舊的思想。理所應當地認為洋娃娃是女孩玩的,小汽車是男孩玩的。
自然,摔跤是為男孩準備。
而當女孩的爸爸發現了孩子的摔跤天賦後,卻毅然決然的讓她們走向了摔跤的生涯。這個專橫霸道的爸爸為了把自己的女兒鍛鍊成全國第一,逼著她們去做異常艱辛的鍛鍊。
天不亮就起床,不準吃油炸重口味的食物,甚至為了修行狠心把女孩們的頭髮都剪掉。面對村民的嘲笑與同學們異樣的目光,兩個女孩再也忍受不了,與父親展開了遊擊戰。
然而,在一次朋友的婚禮上,新娘卻對她們說,自己有多羨慕她們有一個這麼好的爸爸。
電影裡那個14歲就被父母嫁出家門的姑娘說:
「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燒飯。
我一滿14歲,就被匆匆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
這是一個傳統的印度女性自出生就被規劃好的悲慘人生。她的話讓兩位叛逆的姑娘一下子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
也許,當我們中國的父母看到這個父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逼迫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樣的父親該有多自私。
但是聽完這14歲的姑娘所說的話之後,或多或少應該會明白,父親這樣做,並不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是希望女兒們能擺脫傳統印度婦女的悲劇,打破印度社會的成見,讓女兒們成為自己命運的掌舵人。
那麼,父親的教育方式是否可取呢?
其實,在中國也不乏這樣的父親。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的大熱,讓我們除了欣賞到選手們超強的記憶力和驚人的閱讀量之外,也領略到主持人董卿的智慧,而這背後又引發了關於董卿父親的狼爸式教育的討論。
記得周杰倫有句歌詞是這樣寫的:
「為什麼,別人在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長大後我才開始明白,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非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人都是有惰性的,這是天性,沒法避免。
就算過了18歲,對事物有了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會因為行動力過低或者自律性太差而放縱自己。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對自身控制力更差的未成年人呢?
所以牛牛君覺得,大部分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督促與鞭笞的。
當然牛牛君並不完全認同電影裡父親的一些做法。
比如吉塔在面臨決賽的時候,父親說明天的比賽你一定要讓人們記住你,如果贏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將被人永遠銘記在心裡,會給那些認為女孩不及男孩的人當頭一棒云云。
這樣的鼓勵方式其實只會給女兒更大的壓力。並不能讓女兒以最好的狀態面對第二天的決賽。
因為女兒本身已經背負了整個國家和親人同學的期待,父親這樣的說辭,讓她平白又多了一份伸張女權的擔子。這只會讓她更加睡不著覺吧?況且,在印度這樣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女兒可能自身也都明白這些道理。
在這麼重要的時刻,父親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難道不是安慰和依靠嗎?
本片中似乎所有的鏡頭都在描寫父親如何鍛鍊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而遺忘了最應該傳達給觀眾的一個信息——如何愛孩子?
其實影片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導演卻把父愛藏在了很多細節裡。
比如大女兒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父親站在二樓目送女兒的情節。五味陳雜——為女兒的成長高興的同時,又暗暗地為女兒擔心。
影片最後,大女兒吉塔參加大英國協錦標賽,在沒有父親的加油鼓勁下,憑藉著自身的力量與智慧擊敗了對手。
在吉塔快要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她想起的是小時候父親對她說過的話。
這難道不是父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嗎?
這部電影改編自印度的真人真事,雖然在情節上還是比較老套,屬於用的比較多的主人公覺醒後一路升級打怪最終贏得勝利的勵志片。但是電影所闡述的道理,確實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至少看完這部片子,你可以對孩子這樣說:
1、 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有選擇的權利
辛格的狼爸式教育不近人情,備受爭議,當女兒們對訓練不滿,父親非常決絕:你們跳河吧!
電影的背景音樂是:「爸爸是獨裁者,爸爸在虐待我們,必須像奴隸一樣拼命。」
就連孩子媽媽都擔心地問辛格:「女兒學了摔跤,將來嫁不出去怎麼辦?」
而辛格知道,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有選擇的權利。只有足夠強大,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我的女兒,不是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不少孩子被逼著學鋼琴、學奧數,叫苦不迭。直到長大擁有一技之長後,享受著選擇的權利、自由的快樂,才懂得父母當年的良苦用心,感恩父母的嚴厲成就了自己。
龍應臺對兒子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是的,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2、別把放任不管,錯當靜待花開
今天很多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崇尚「靜待花開」,但這不同於「放任不管」。在孩子成長的初期,適當的引導必不可少。
阿米爾·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闡述了父母在陪伴孩子追求夢想這條路上,應該發揮的角色:
「幹涉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但是,你是不可能強迫任何人成為冠軍的,你強迫的那個人,自身得擁有著成為冠軍的潛質,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做的事情,就相當於把這個人潛藏的能力發掘了出來。
具體到這個案例,她們其實也繼承了父親的熱情,最開始是父親強迫她們,但在這之後,她們也愛上了摔跤這項運動。正因為她們是真的熱愛摔跤,她們才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才能為之努力。
作為一個父親,我從不會幹涉我的孩子的選擇,但是有時候,你會需要一個能引導你的人。我在小時候,會時不時地感到很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而更多的小孩,則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有時候適當的引導是必要的。」
童年是一個人的溺水期,獨立思考能力有限,父母就是孩子的救命稻草,選擇把孩子往哪個方向引導。從這個意義上看,辛格不是一個狼爸的樣板,而是一個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案例。
3、每個人都需要配備一定份額的焦慮
大女兒吉塔在獲得全國冠軍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假如一如既往刻苦訓練,曾連續三年問鼎全國冠軍的她,有可能順利拿下國際大賽冠軍。
可事實是,像眾多青春期的叛逆孩子一樣,大女兒對父親所說的一切嗤之以鼻,覺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脫離父母的庇佑,留起了長頭髮,塗上了指甲油,常常逛街,將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觸碰的薯片和爆米花塞進嘴裡。
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的確比學習更讓人感到快樂。但這種淺層的快樂來得快,去得也快。對自己放鬆要求的大女兒成績明顯下滑,多次比賽首輪即遭淘汰,隨之而來的就是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真正的快樂不是貪圖安逸,而是全力以赴達成目標後的滿足感。人大都懶惰,靠自己的自制力一步一步追求理想,別說在十幾歲,就是二十幾、三十幾歲的人也不太容易做到。因此,一段不斷被施加壓力以及主動給自己施加壓力的時光,在年幼時就顯得極為必要。而其中收穫到的滿足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會懂得。
叔本華說,無論何時,每個人都確實需要配備一定份額的焦慮,或者擔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壓艙物,才能走出一條筆直和穩定的航線一樣。
4、孩子,你終將獨自戰鬥
決賽場上,爸爸被教練設計關進了暗房,無法到場。
父親的缺席意義非凡。正如小時候父親讓她做溺水訓練時說過的話:「記著,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著自己拯救自己。」
在決賽最後的22秒,吉塔想起了父親對她說的話。
這一刻,是奇蹟產生的一刻,也是她真正覺醒的一刻;是高潮的一刻,也是淚花飛濺的一刻。
這也是教育的經義所在。父母與我們終將離別,父母給我們的是一種力量和方式,而真正要面對人生的是我們自己。
你必將自己獨自戰鬥,戰勝自我,方得自救。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身邊,離開了這世界,你也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自我拯救。
聖雄甘地說:起初,他們忽視你;然後,他們嘲笑你;後來,他們攻擊你;最後贏的,是你。
生活就是一場角力,「他們」可能是人言蜚語,可能是整個世界,但不管怎樣,不要屈服,一直向前,你不會孤獨。
5、父母終將老去,但永遠是你最安全的港灣
為讓女兒們學摔跤,爸爸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
沒有訓練場,他親自收拾了一塊莊稼地給孩子們訓練;沒有對手,他自己跑去說服親戚,讓孩子們的堂哥當陪練;沒錢買補充營養的雞肉,他放下面子去和賣雞肉的老闆砍價買雞肉……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要不斷忍受村民的嘲笑,忍受家人的質疑,忍受女兒的叛逆,忍受體育部門官員的取笑,忍受國家體育學院教練的奚落……
最令人淚目的是,當女兒差一點被踢出國家隊的時候,爸爸拿出一本紀念冊,上面是女兒參加每一場比賽拿到的獎金,爸爸把每一張錢當做獎牌貼在紀念冊上,含著淚水哀求:「她倆這一路走來不容易。」
他為什麼能夠忍受?對女兒深深的愛!
父親總有管不了也教不了孩子的那天。但只要父母一息尚在,他們甘願成為孩子加油續航的港灣。正如當遠走高飛的大女兒陷入首輪即被淘汰的惡性循環無法自救時,當大女兒打通電話向父親哭訴自己的失敗時,父親又站在了她的面前。
想起一位父親告訴女兒的話:我不是把你關在高塔上的守衛。我願是你的安全港灣,是當你覺得世界太殘酷時能夠棲息的一處花園,是你能夠重整旗鼓、反省過去的錯誤,並且知道在這裡,總有一個人全心全意愛你、擁抱你直到眼淚流幹的一個地方。
孩子,請勇敢前行,如果你經歷悲傷,記得選擇回到家的港灣,因為父母會永遠帶著愛與關懷等待你。
孩子,請勇敢前行,如果你經歷失敗,仍然希望你從父母的臂膀中汲取力量,因為我們會撐著你向上爬的雙手,從不輕易放下,助你重振旗鼓,繼續為夢想努力。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