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教育孩子從點滴做起,領著孩子出去放風箏,也是有很大學問的

2021-01-11 立哥說教育

教育孩子只做正確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家長朋友,教育孩子是門學問,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來任由我們的性子來管教孩子。

上一個星期天。我去濱河公園散步。在公園看見有一位媽媽,帶著八九歲大的男孩兒在公園放風箏。媽媽之前先給孩子交代了風箏該怎麼放?告訴孩子當風箏飛到一定高度以後,就不要再跑了。然後緩慢地抖抖繩子,讓風把風箏吹了起來就可以,孩子聽得也很認真。

然後媽媽雙手把風箏高高舉過頭頂。對孩子說:「開始向遠處跑。」孩子立馬像一頭小鹿一樣,歡快地向前奔跑起來。這時風箏搖搖晃晃地升上了天空。借著風勢轉眼間升高到了十多米高處。孩子看風箏飛起來了,非常高興就一直向前跑。這時媽媽跟在後面喊:別跑啦,放繩子。」可是這時候孩子玩兒得正高興。全然忘記了母親的交代。

孩子蹦蹦跳跳地往前跑,到了廣場盡頭。這時候前面已經沒有路了,可是他又不想讓風箏落下來。於是扭頭又往回跑。風向的改變使風箏很快落到地上。然而孩子這時候就一心想讓風箏飛起來,頭也不回在地上拖著風箏一直往回跑。當跑到他母親面前時,孩子額頭上已微微出汗。這位母親見孩子跑回來,厲聲地訓斥道:你怎麼不聽我的話,我之前是怎麼交代你的,你為什麼不放繩子?我交代你那麼多。你為什麼不照著做?風箏都拖到地下你還跑,把風箏拉壞了怎麼辦?

孩子本來跑得都氣喘籲籲,非常高興。聽到母親的訓斥,孩子的興奮勁高興勁兒一下就蕩然無存了。也不知道如何和母親辯解,站在那裡很迷茫地看著母親。

我看到這裡很為孩子叫屈。同時也為這位母親的教育方法感到痛心。

家長教育孩子幫助孩子立一個長遠的大目標。比如成人成才。這可能要10年或者20年的時間。可是平時會有小目標,比如說這位母親帶著孩子出來放風箏。她可能有兩個目標。

一、今天要把風箏放飛起來,讓孩子學會放風箏。如果是這樣子,就應該讓孩子來舉起風箏,母親把風箏放起來以後,再交給孩子。

二、今天就是帶孩子出來開心遊玩兒,增強親子關係。可這位母親的做法卻違背了初衷。

當看見孩子像小鹿一樣在奔跑,在跳跳躍躍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孩子的開心和快樂。這時候,我們帶孩子出來玩的目的就達到了。關於風箏沒有放起來,風箏拖到地上。這位母親大可不必為此大呼小叫的。

如果換做是我。我會等孩子跑回來以後,會誇讚孩子:「好孩子,好樣的!剛才風箏飛得真高。累了吧,咱們歇會兒再接著放」。

通過這個案例,幫助家長分析。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總是對孩子要求太過嚴格。不允許孩子犯一丁點的錯誤。孩子有點兒錯誤,馬上上綱上線對孩子加以指責。如果長期以往,孩子會產生自卑、膽小的性格。以後辦事也會唯唯諾諾的。這對孩子的心理危害相當大。

今天只是說個放風箏的案例。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所有的言行舉止,說話語氣都要為了這個目標服務。而不要發洩自己的情緒。當父母發洩情緒的時候。孩子他不知道怎麼處理,內心會很無助,還會模仿。等到孩子能力強大以後,他也會發洩情緒。這就是很多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後脾氣暴躁,不尊重父母的原因之所在。

今天就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還有一定道理。請評論轉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天氣好了帶孩子出去放風箏,這些準備要做好
    進入4月份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的變暖,加上國內疫情的不斷利好,很多家長就開始考慮帶孩子外出了,因為不能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所以出去找個空曠的地方放風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帶孩子外出放風箏之前,這些準備還是要做好的。
  • 跟青春期孩子相處,家長要懂得「放風箏」,這才有助於化解矛盾
    但其實這樣的一種方式,是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秘密被窺探了,往往會引起更深的矛盾。而對於這些青春期孩子脆弱敏感又喜歡唱反調的性格,家長不妨採取放風箏的方式,才容易化解矛盾。那麼什麼叫做放風箏呢?
  • 做孩子情商的鏡子:從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孩子好習慣
    【真實例子】兒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每到寒暑假,家裡天天上演「日本鬼子進村」的戲碼,孩子一會光著腳丫在地上跑,一會又在沙發上蹦,一會又去床上跳,一會「譁啦」一聲,整箱的玩具傾洩而出滿地板都是……儘管每次玩前我都要千叮嚀萬囑咐,要講衛生,要注意整潔,玩完了要將玩具收拾到箱子裡去
  • 父母帶孩子放風箏時一定要注意
    每年到了三到四月的時候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這個時候的天氣很適宜人們在戶外活動,而且這個時候北方的風特別大,人們往往習慣帶著孩子出來放風箏,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放風箏時一旦疏忽就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放風箏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險,我們做父母的又該怎樣避免這類事故發生呢?
  • 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讓我們每天留出6個「一分鐘」,給...
    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讓我們每天留出6個「一分鐘」,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尊重和引導,幫助孩子成長! 陶先生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讓我們從陶行知先生的語錄中尋找6個「一分鐘」,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關注,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業!
  •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父母要學會「放風箏」,否則會衝突頻出
    家長認為只有聽從自己的指引,孩子才能不走偏路,但實際上緊盯不放只會適得其反。對待青春期孩子,教育要會「放風箏」,有緊有松,讓孩子自己借風而行,時不時拉拉手裡的線。0303如何做到放風箏教育?不妨放輕鬆點吧,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 帶孩子去放風箏,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孩子一句話讓父親尷尬了
    帶孩子去放風箏,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孩子一句話讓父親尷尬了 2020-11-18 00
  • 因為帶孩子放風箏,夫妻雙雙截肢!春天的「奪命殺手」,父母和...
    這幾天有個安全事故,讓人心痛不已。4月2日傍晚,吉林省德惠市的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面放風箏,但是不小心將風箏掛在了高壓線上。陽春三月,風箏飛滿天。帶著孩子放風箏,一定要做足安全功課。碰到有人在放風箏提醒孩子注意:1 請勿離放風箏人太近,因為線有可能因為風向突變,纏繞到你身上。
  • 《追風箏的人》阿米爾:「綠色性格」的孩子,切忌這樣教育
    這周末又重溫了經典電影《追風箏的人》,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之前是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感動於哈桑對阿米爾的那份忠誠。這次看則注意到了電影的另一個主角——阿米爾。從電影裡得知,阿米爾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難產而死,所以阿米爾自打出生就是單親家庭孩子。
  • 秉承愛的教育,最嚴厲懲罰是跪佛堂,林志穎爸爸好一個放風箏的人
    林志穎爸爸「放風箏式育兒」的初衷是給孩子真正的愛林志穎的爸爸林德雄,早在幾十年前,他就用了當下最流行的提法叫「放風箏式育兒」,僅僅是想給孩子愛的教育。什麼是放風箏式育兒?顧名思義,父母養育孩子就向放風箏,該收的時候收緊,該放飛的時候放線。
  • 陪著老公孩子放風箏,選衛衣+半身裙簡單又減齡,有這一款就足以
    春天就是放風箏的季節,孩子吵著要去放風箏,媽媽還穿一身黑色的職業裝嗎?孩子大了看著也不舒服,也希望自己的媽媽打扮的年輕漂亮,這樣出門在外孩子也充滿自信。女人的美除了自己看就是穿給男人看,太邋遢的著裝走到那裡都給老公丟臉,還不如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自己心情也愉悅,去學校接送孩子也讓孩子自信。
  • 陪孩子打點滴,「最懶爺爺」卻霸佔病床位,孩子:這屆家長真難帶
    孩子的媽媽原本只是想讓公公來幫自己照看一會兒,所以很快下班也趕來了,一進門就看到公公自己"霸佔"著病床位睡得好好的,而把生病的兒子放在一旁自己打點滴,媽媽當即表示有點生氣,畢竟孩子自己打點滴要是不注意看瓶身,很容易就會滴完藥物後倒回血,讓孩子獨自孤零零坐在角落,自己卻在一旁睡得正香,媽媽實在有點看不過去。
  • 孩子放風箏需謹慎,3歲女童被風箏纏裹,飛上20米高空達30秒
    而9月份家長們日常帶孩子進行的活動之一就是放風箏,這個季節風通常會比較大很適合放風箏,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孩子放風箏也可能會造成危險,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些。臺灣省就曾有一名3歲女童在放風箏時出現意外:當時正是臺灣的風箏集會,很多大型風箏都被人群一放飛,而這個女孩卻被風箏所纏裹,隨著風箏一起飛到了20米的高空中,直到30多秒之後風力減弱,孩子高度降低,才被人們所救下。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文/胡胡育兒日記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否用心,父母把孩子管教得好不好都可以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看出來,也就是說父母造就了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也造就了父母,孩子就好比父母放出去的風箏,
  • 孩子不能專心寫作業,提高孩子專注力很重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還有家長偷偷錄下了自己孩子獨自寫作業的場景,視頻總共才九分鐘,視頻裡的孩子坐在書桌前像多動症似的,一會兒做做手腳伸展、不一會兒敲牆壁、有時候會用筆帽在本子上畫圈圈、偶爾扭一扭腰、摳一摳、腳發一會兒呆後又去上廁所,好不容易開始寫作業了,沒寫幾個字又要出去喝水,仔細算下來孩子做作業的時間還不到三分鐘。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社交能力不同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孩子外出,鼓勵讓孩子自己買東西、自己付錢、自己問路等等。另外一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是在家裡度過的,接觸的只有家裡的人,所以兩者差異很大,放養的孩子社交能力就會較強一些,懂得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往方式。
  • 孩子放風箏,夫妻倆一個動作,4條胳膊、4隻腳全沒了
    作為春日裡最受歡迎的活動 —— 放風箏是很多家庭親子活動的不二選擇。但是看似安全的娛樂活動,也潛藏著很多隱患。這就有吉林的一個四口之家,就被一隻掛在高壓線上的風箏給毀了。4 月 2 日傍晚,吉林省德惠市的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面放風箏,但是不小心將風箏掛在了高壓線上。家屬表示:「孩子哭鬧著非要風箏,因為天晚了,也沒地方去買,就拿杆子去勾那個風箏,之後就被電流擊傷了。」家人發現後立刻撥打 120,將夫妻二人送到醫院。
  • 油菜花裡放風箏,撒歡兒的女孩
    在菜花地邊,有位十多歲的女孩拿著風箏在田坎上坐等風來。微風吹過,女孩拿著自己用竹子跟白紙做的風箏追著風在菜地中間的小路上努力奔跑著。左手拿著線團,右手拉著風箏上的線,邊跑邊放線,一臉笑得燦爛。菜地女主人遠遠看見自家地上有風箏飛起,從院子裡面喚著土狗穿著膠鞋往自家的菜地跑,非要看看到底是哪家淘氣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敢糟蹋自家的莊稼,邊跑嘴裡還碎碎罵著。狗的叫聲驚動了放風箏的女娘,連連收著風箏的線狼狽帶著風箏逃離現場,在地裡另外一個角落幹著農活的男主人抬頭一看女孩又埋頭繼續幹活,權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 宋代孩子放學後放風箏、下圍棋,對玩耍的態度,現在的父母要學習
    很多家長說,孩子現在吃點苦、多學習,將來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可實際上,給孩子適當壓力是對的,能轉化成動力,壓力太大反而會得到相反的結果。不知大家可曾聽過清末的這句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4、時令類每個節日都會有特定的遊戲,比如放風箏、鬥雞、打水仗。可見,宋代孩子放學後放風箏、下圍棋,除了人文就是自然,他們更能在其中找到成長的規律,探索和成長。這種對玩耍的態度,現在的父母要學習,不要總對著孩子喊:「有出去玩的時間不如寫點作業」。
  • 4月份適合領著孩子外出踏青嗎?
    不僅適合而是非常適合帶孩子出去踏青,去追逐春天的清風,看藍天上的雲捲雲舒,還有山花爛漫的山坡,歡快高聲歌唱的小鳥, 還有你喜歡的五彩繽紛花朵的花香,還有說不一定能看到的農家的小山羊,小雞,小鴨,小黃牛,這些都是孩子們喜歡的也是大人們尤其是在城市居住的大人們同樣喜歡的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