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2020-12-16 三峽妹子Vlog

悟道不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經。前生並註定,今生無師自通。

每個人看書,都有代入感。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決定了你能從其中悟到什麼。如果,你也曾在20多歲時候讀了我說的這本書,並且看懂了。想必你也想給書中的主人公下跪拜師,學學他看人做事的方法。

我一直覺的」跪著「學本事並不丟人,因為你知道當你站起的時候,膝蓋和大腿會硬到再也跪不下去了。

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沒錯,就是《天道》它在2007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其原著小說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

故事講述了「商業鬼才」的丁元英,在放棄操盤私募基金之後,來到古城隱居時和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產生了愛情。在此期間,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很特別。她是要定位應在當地的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創造一個脫貧致富的神話。

丁元英,由此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

這部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

那麼,這個救世主,究竟是指誰呢?

為什麼「遙遠」呢?

小說中最牽動讀者的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那這個救世主是指他嗎?

在小說故事中,無論你從哪個層面上來看,丁元英都是一個高人。在他整個成功扶貧的事件中,他都沒有採取任何非常特別的招式跟手段,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人能做的普通事。而難的是徹徹底底的順勢而為,充分的尊重了各方人馬的自由意志。最後贏得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

他並沒有採取任何像神或者救世主的行為。

那麼,什麼是神呢?

小說中說:「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原來能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就是神。所能創造的,就是神話,僅此而已。

小說中另一個重點,討論的是一個叫「文化屬性」的概念。由此產生了非常多的相關情節。

文化屬性:透視社會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都這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可以理解為「天道」。

什麼強勢文化,什麼又是弱勢文化?

強勢文化在武學裡稱之為秘籍,弱勢文化因為易學易懂易用就成了流行品種。

要說,整個小說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濃墨重彩片段,那絕對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談經論道。

但是,因為一些審核的原因,一些情節就被和諧了。如果只看電視劇,容易雲裡霧裡。

細微之處著眼還是得看原著,才能彌補被和諧的地方,你懂的。

電視劇《天道》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不同的內容載體,呈現了不同的藝術美感。正如小說裡丁元英說的一樣:

《遙遠的救世主》以一個極品混混內心良知覺醒,決心退隱金融江湖隱居古城。卻誤打誤撞被女警官賞識不惜獻出肉身撩在花下。相處之後,希望藉助「神」的力量,譜寫一個王廟村村民自救脫貧的覺悟神話。

王廟村的扶貧神話,是建立在一個強勢文化分析基礎之上的商業操作。扶貧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文化屬性上強者對弱者的拯救。

扶貧的本質,在於一個「扶」字。如果,這個被扶的人從內心就不想站起來,那麼神也束手無策。

王廟中村的扶貧神話之所以能成功,表面看起來是因為丁元英的絕佳策劃和順勢而為,實際上本質源於王廟村村民為改變自身命運的艱苦奮鬥精神。

把故事的本質看到這,就算明白了馬克思的苦心。促進的事物發展要把內外因素結合起來,運作。通過小說中扶貧故事隱含的哲理,遷移到我們自身命運的改變上來看,也是兩個字「扶貧」。

如果,一個人意識自身命運走向受到局限,這就算認識到了自身的「貧」。要想改變,要想扶起這個自身的某方面的「貧」就需要先扶「志」志向的志。有了志向,有了恆心,有了吃苦的決心,就要去扶「智」智力的智,智商的智,智慧的智。

正所謂,扶貧必先扶志,扶貧必要扶智。

小說故事中,丁元英對「文化屬性」這詞的思考很有深度和見解。他認為「文化屬性」對個人命運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其實,整個故事中其決定作用的是「覺悟」,這是一個比文化屬性更高一個維度的認識。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救世主,不是人,而是道。得救之道,就是「覺悟」。

那麼,一個人,如何能「覺到,悟到」,從而覺悟呢?我想,這只能不斷靠自己去不斷摸索和思考,不斷超越感性的認識,用理性至上的思維和精深的分析去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去掌握自己人生的命運。並且認識到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靠覺悟。

覺悟之後,活成一個看得開,也看的明白的明白人。

低調,隱忍,沉穩,老練,學會真正的實事求是,學會把握客觀規律,學會經世致用。最終,對得起「覺悟」二字。

相關焦點

  •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2020-11-30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稻盛和夫: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
    2雙重人格的社長我經常講述「善」的重要性。大家也因此被吸引,來聽我講課。我一直倡導:必須遵循充滿人情味、親切、正確的活法,對於這一思維方式,大家都予以贊同並將其付諸實踐。3嚴格就是大善這一點,可以用佛教教義的「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來進行說明。對員工一味和顏悅色地說「好的,好的」,寵溺員工,就是所謂的小善,這會讓員工放任自流,讓企業費用增加,體質下降,一遇不景氣就毫無抵抗之力。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不以小恩小惠為善,而是助人時從全面考慮,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社會上一股做好事的風氣被鼓動起來,人心才能走上正軌,走向真正的善。 稻盛和夫說,這就是小善造大惡,那數百隻野鵝,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中國自古以來便注重德行高尚,慢慢的注重自身所謂的品德而言外,對於每個人的成長我們是從小開始教育出來的,我們所謂的善言善行,是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出來的,從他人身上汲取教益,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善如大惡所謂的「小善」,就是盲目的善。一念仁慈,順手為之,全然不顧後果。為人處世,我們要始終秉持一顆善心。「小善」長久累積起來,只會助長貪婪和懶惰。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憑著一腔熱情去行善。全然不顧及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與其稱作善行,不如說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 王陽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氛圍這3個等級
    之前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你覺得流浪貓什麼時候最可憐?」「在垃圾堆裡找吃的?」「不是,是在你給它買了最好的貓罐頭,走之前還摸了摸它的頭之後。」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收養它,那麼就不要隨便給它「希望」,然後再給它「失落」。
  • 以「小善」粉飾「大惡」,警惕這樣的歷史虛無主義伎倆!
    內容、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之一,是以「小善」粉飾「大惡」、試圖為某些歷史早已定論的人物翻案。在孟良崮紀念張靈甫、美化西北軍閥馬步芳純屬歷史虛無主義作祟即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伎倆之一。 在長安中學讀書時,每逢節假日總要帶上紙和筆到文廟臨摹碑帖,常常連飯都忘了吃。
  • 遙遠的救世主
    喜歡讀書,他喜歡的書,一次買100本,遇到朋友來玩,就當禮物送出去了,去拉薩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書,並且說出推薦理由是什麼。牛哥推薦的《遙遠的救世主》、《中國財富圈》、《青瓷》、《愛上雙人舞》、《遇見未知的自己》……牛哥說,曾國藩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人,建議懂懂去讀讀。牛哥推薦的書,目前我只讀完了《遙遠的救世主》。
  •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在《遙遠的救世主》的封面上有這麼一句話:這是一部可以傲然獨尊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的確,這是一本用一個愛情、商業的故事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對人性的探討,對人生的覺悟。將文化屬性歸為一切成敗的因果,借商業操作的運籌帷幄與男女愛情來解讀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將生命、愛情、價值觀念、佛道等等融匯貫通,透著不可言喻的禪意。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長篇小說,同時還有《背叛》《天幕紅塵》被稱為「紅塵三部曲」,美學和人生,人生就是一場美學,有人過程詩一樣,天國的女兒一樣,有人活得跟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市井小民一樣,煙火氣十足,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 你眼裡的善,能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後來,人們不得不「無情」的引入狼群去捕殺羚羊。在狼群追,羊群逃的動態競爭中,草原才慢慢的恢復生態平衡,逐漸有了往日的生機。其實,不單單是自然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有些人每天都在無意識地進行著看似善良、實則愚蠢的小善。有句古話講:「小善如大惡」,比如,不忍心烏龜被殺害,於是買來放生。
  • 小善似大惡,大善是無情!這樣管理就不怕員工跑掉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他的管理觀點中,曾提出:小善似大惡,大善是無情。看來,在他的管理理念當中,對於工作的管理,還是倡導嚴格的。所以,為人處事要秉持一顆善心,但並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夠帶來好的結果,很多的「小善」,反而會釀成大禍。
  • 《遙遠的救世主》中最現實的10句話,破譯丁元英的「布局密碼」
    這句話正是豆豆作品《遙遠的救世主》裡面的一段話。這部小說,不管是從廣闊的視野還是思想深度來講,都是極其罕見的,讓人讀起來十分過癮。你可以不看,但是你不能不知道《遙遠的救世主》裡面這10大經典又現實的話:1.生存法則: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
  • 關於《遙遠的救世主》你們認為「劫富濟貧」的真諦是什麼?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80後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因為改編成電視劇《天道》而被人熟知,但是為人樂道的不僅是因為丁元英的「點石成金」手段,而是對於弱勢文化為主導的弱勢群體一種「幫助」,但是幫助不是給予,慈悲不是憐憫,而是從底層邏輯反思,讓我們看到「真」,窮只是表現形式,而甘心一直「窮」,不僅是個體差異而且還會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
  • 《遙遠的救世主》:一部包羅萬象「好書」,3次反駁矯正人心
    在這部由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裡,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對世事、人性洞若觀火的天道思維,一時間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風潮。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視劇,也依然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擁躉。
  • 《遙遠的救世主》苦難人生,唯有自救方可得救
    引言如果有一些書有一個人一生必看的話,我想《遙遠的救世主》應是其中之一。作家及作品《遙遠的救世主》是作家豆豆的第二部作品。這個作家甚是奇怪,只留下三部作品《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他情況的世人一律不知。
  • 《遙遠的救世主》3句名言,若能悟懂,少走彎路
    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天道》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小說的創作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豆豆和張前也用了近二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很多人說豆豆的寫作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以「資本」為紐帶,以「禪悟」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的敘事模式。我們就來講講書中的名言。
  • 《遙遠的救世主》經典的10句話,認清人性現實,至少讀第一次
    後來才知道電視劇是以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為原型的。之前郭德綱做客《魯豫有約》,稱自己不適合做生意,「入佛門六根不淨,入商界狼性不足。」魯豫顯然沒有聽說過這句話,用天真的口吻反問:「經商需要狼性嗎?」這句話正是豆豆作品《遙遠的救世主》裡面的一段話。
  • 作品大名鼎鼎,作者從未露面,《遙遠的救世主》作家豆豆
    記得最早接觸和吸引我的是電視劇《天道》,然後又找來了作者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再去讀了《背叛》和《天幕紅塵》。好的書、好的作者是有一種跨越時間的魅力,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滲透,一般的喜歡哪一種角色就會靠近哪一個人的性格,並不是刻意的模仿,模仿只是形似,而從心底裡的喜歡是喜歡、期盼和知己的恍然開朗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