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舉行。 同期,由科大訊飛承辦的分論壇「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區域治理與學校治理」 於12月12日圓滿召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通過對教育信息化發展與趨勢分析,探討智慧教育建設思路,分享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果,助力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與教育治理現代化。
中央電教館副館長韓駿,安徽省蕪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江汛,北京第十二中聯合總校校長李有毅,山東省濱州市電教館館長邊清傑,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劉潔瓊,合肥第八中學副校長羅在兵,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聶小林、科大訊飛副總裁周佳峰、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會議。會議由科大訊飛教育品牌市場部總監陳衛民主持。
人工智慧推動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變
中央電教館副館長韓駿指出, 此次論壇旨在通過對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的分析,以案例成果分享的形式,傳播智慧教育經驗,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帶動作用,助力教育公平發展和區域教育質量提升。信息技術對於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促進區域信息化發展要從「加強區域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努力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依靠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變」 等幾個重點開展工作,為教育治理現代化提供信息化支撐,驅動教育變革,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肩負的光榮使命。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表示, 在新課程改革和評價體系改革的大教育背景下,如何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減負增效,讓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等重大基礎教育發展課題上實現突破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全國部分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智慧教育系統和應用實踐,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區域教育治理方面進行了良好、開放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良好環境、氛圍和機制。他相信,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升級,人工智慧在教育及其他領域也必將帶來重大的突破,而科大訊飛也將堅持核心技術的創新,堅持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堅守服務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的初心,讓因材施教的夢想照進現實,讓中國教育的未來更加美好。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致辭
「因材施教」是新時代教育體系構建的一大特徵,以人工智慧驅動的因材施教較之傳統教育,可以提升學習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區域治理,對於區域教育能力提升,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價值明顯。」科大訊飛副總裁周佳峰在主題為《 因材施教,助力區域教育創新發展 》的演講報告中提到 ,提高區域教學效率,要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區域學習質量,要藉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以推動個性化、探索式學習;提升區域教育治理,要形成教育大數據構建的良性管理機制,促進區域教育治理全面升級。未來區域教育發展要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材施教,從而促進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
科大訊飛副總裁周佳峰發表主題報告
「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發布,讓教育更有愛
此次論壇上,同期舉行了由科大訊飛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聯合發布的「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儀式。 中國教育電視臺代表產業戰略發展部主任何愛新、北京市第十二中聯合總校校長李有毅、合肥第八中學副校長羅在兵及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等領導及嘉賓上臺啟動儀式。
科技是時代最大的公益。「A.I.教育公益計劃」是科大訊飛聯合共青團中央於2017年發起實施的大型公益教育活動, 通過捐贈教學軟硬體產品等物資,或提供志願支教的方式,讓人工智慧技術產品進入更多地區,讓更多孩子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快樂與成長。自2017年4月項目啟動以來,A.I.教育公益一期已順利走進西藏、四川、安徽、河南、山西、新疆、湖北、內蒙等地,截至目前, A.I.教育公益已為100餘所學校帶去人工智慧教育產品。
作為「A.I.教育公益計劃」的發起人,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表示,科大訊飛希望能在這些孩子們心中種下三顆種子:一顆科技的種子,相信科技的力量;一顆奮鬥的種子,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一顆快樂的種子,讓孩子們開心學習、快樂成長!
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介紹「A.I.教育公益計劃」
此次「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 面向對象是全國範圍內希望需要通過引進智能學習方法及設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意識、能力和素養的學校,科大訊飛將通過提供教育相關智能硬體設備、教育資源及課程、組織老師開展公益課程等形式讓「人工智慧+教育」的種子在更多地方發芽生長,為更高質量、更公平包容的教育盡一份力量。希望在一年內,完成100所築夢校打造和10000名築夢教師賦能,並形成累計2000萬元的築夢基金。
人工智慧+教育,助力區域、學校教育創新發展
北京第十二中聯合總校是世界名中學聯盟學校,北京市重點中學和首批高中示範校,在探索「人工智慧+教育」的融合發展之路上,學校一直在努力,並利用深度學習、自適應學習、大數據等技術,開發智能教育助理、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北京第十二中聯合總校校長李有毅在主題報告《 人工智慧+教育助力學校創新發展 》中, 圍繞「人工智慧助力『教育戰役』、『私人定製』智慧教育系統、人工智慧助力創新人才培養及人工智慧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等四個方面展開演講,希望以人工智慧和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科試點,探索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全學科雙師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均衡,探索社會廣泛參與的教育扶貧可持續發展之路。
北京第十二中聯合總校校長李有毅發表主題報告
蕪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蕪湖市教育局局長江汛發表了主題為《基於大數據「1452」教育服務和治理蕪湖模式的思考與實踐》的演講報告, 他表示,蕪湖市秉持著「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一直以來堅持以信息化促進現代化,致力於實現因材施教,打造智慧教育名城。教育信息化是蕪湖教育一張閃亮的名片, 未來,蕪湖市將不斷探索基於大數據「1452」教育服務和治理蕪湖模式,生成教育新業態、激發教育新動力、重塑教育新常態,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蕪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蕪湖市教育局局長江汛發表主題報告
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劉潔瓊發表了主題為《 構建從學校「智」理到區域「智」理教育數據生態鏈——珠海市金灣區教育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應用案例 》 的演講報告,她從「教育『智』理之背景、學校『智』理之路、區域『智』理之策、教育大數據之困惑」等幾個方面展開,提出珠海市金灣區域學校治理之初,存在「學校常規管理工作零碎繁重、學生日常數據信息傳輸遲緩、信息平臺種類繁多缺乏統一及教育整體規劃缺乏科學依據」等問題,自引入科大訊飛智慧校園系統後,通過「智控」網絡、「智能」雲平臺、「智管」設備、「智慧」教育、「智評」課堂、「智理」校園等「六智」技術與手段,目前已完成全區中小學校智慧校園系統全覆蓋,實現統一管理和提能增效。
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劉潔瓊發表主題報告
山東省濱州市電教館館長邊清傑發表了主題為《 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的實踐與思考 》的演講報 告 ,他提到,濱州市教育局自2017年開始進行信息化發展規劃,經過考察交流與公開招標,於2019年與科大訊飛達成合作,疫情期間,引入科大訊飛「空中課堂」,在10天之內完成全市48.6萬師生帳號部署,搭建起全方位的在線教學體系。2020年11月初,濱州市成功入選中央電化教育館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區域。在濱州模式的思考-建設目標中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開放融通的「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建立「網際網路+教育」應用生態,初步構建教育大數據支撐服務體系,同時培育一批科學推進、效果明顯、特色鮮明的示範區和示範校。
山東省濱州市電教館館長邊清傑發表主題報告
石家莊第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統稱「生命的教育」。如何呵護並促進生命的成長?石家莊一中校長婁延果在線上發表了主題為《新技術助推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演講報告,他認為,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人與學材之間的時空關係,是學校個性化教學的新平臺,推動了學校內涵再發展;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方向把握需要高端引領,基於人工智慧的課堂教學要幫助老師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研水平,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開闢新領域。他堅信,新的技術是助推新課程實施和促進學校發展的利器。
石家莊一中校長婁延果在線演講
區域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治理,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教育改革,讓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治理的助燃劑,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們的命題和使命。未來,科大訊飛將與廣大區域、學校攜手並進,落實「新形式」、「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需求」等要求,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的完善,推動教育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