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或許,成為大人後,每個人都會有兩副面孔,堅強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脆弱的心,歡聲笑語的背後,有著不可言說的無奈。累了,痛了,倦了,也只能自己承擔著。
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快快長大,以為長大了就可以掌控一切,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事,都可以自己說了算。
等到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大人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體面。作為大人有很多的無奈和苦楚,但到了大人的年紀就要承擔起這個年紀該有的責任和擔當,也因此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能喊,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扛著。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幅圖,大雨傾盆的夜晚,路人匆匆避雨,一個中年男人卻不為所動,他坐在小攤上喝著酒,任雨水飄打,全身溼透的他,讓人分不清他的臉上到底是眼淚還是雨水。
一個中年男人有如此反常的舉動,那時的他一定正遭遇著什麼艱難的事。只是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只能默默撐起這個家。然而,故作堅強的他,也會累,也會難受,那些苦無法光明正大地表露,只能借著這個雨水飄零的夜晚發洩出來。
是啊,成年人的光鮮亮麗只是表面的,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曾經捂著被子崩潰過多少回。只是,成年人的世界又是現實的,哭過之後,第二天我們依舊要照常爬起來找生活。
想起當初剛畢業的時候,每個月領著兩千多的工資,卻要加班到十二點;遭同事打小報告,老闆承諾的升職加薪也遲遲不肯兌現;一到月底,房東就催著交房租,連半天都不肯通融。那時候覺得生活好難啊,作為大人真的太累了。
也曾想過不顧一切就此放棄,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但轉念一想父母已經老去,自己也到了承擔責任的年紀,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麼任性了,唯有自己活成自己的靠山;
也曾想過發個朋友圈發洩一下,然而編輯好了之後,最終還是刪除了。想了想,不大合適,如果發了不好的情緒,關心我的人會為我擔心,嘲笑我的人會偷偷看我笑話,設置了自己看,又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索性就刪除了。反反覆覆幾次下來,還是自己治癒了情緒。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裡有一句話: 「有時關不上冰箱的門,腳趾撞到了桌腳,臨出門找不到想要的東西,突然忍不住掉淚。 你覺得小題大做,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什麼。」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借著小事才敢哭出來。這些小事並不是傷害他們的主要原因,而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那些情緒崩潰的瞬間從來都不是突發的,而是在心裡隱忍了很久很久 ,最終借著小事爆發出來了。
小時候的我們可坦誠多了,得不到某樣東西就鬧,不高興了,就哭了,總覺得大人是無所不能的,他們能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等到自己成為大人後,卻發現大人們並非神通廣大,大人們有時候只是在硬撐。
正如長大後的我們一樣,也越來越喜歡硬撐,哪怕眼淚到了眼眶,也要硬生生忍下去。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成年人了,想要某樣東西就要自己去爭取,不能再事事依靠別人,也不能輕易把情緒洩露,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悲傷,誰又比誰容易?
《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臺詞:「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大人們,也會疼。」
是啊,成年人不是不累,只是在忍。少時,摔了疼了,我們可以放聲大哭,以此來贏得大人的關心和照顧。長大後,我們知道,委屈、受傷了不必與他人言說,有些疼痛能夠讓自己成長,有些經歷可以錘鍊自己,難過了把眼淚擦一擦,第二天依舊要昂首闊步往前走,哭訴於人不會讓心上的悲痛減輕一分,因為這世上並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心裡的煩惱要學會自己化解,受了委屈要自己學會擁抱自己,用微笑面對現實,用努力走出困境,讓自己活得灑脫一點,輕鬆一點,哪怕是假裝,也要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費力。
你要知道,你不努力,沒有人為你承擔,你不前進,沒有人替你負重,這就是成年人現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