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廣州後,看到這8樣「美食特產」​就剩2個字:想它!​

2021-02-16 吃喝玩樂IN廣州

隨著本土美食不斷走出了廣州,你可能會疑惑,「還有什麼是一個城市吃不到的?」

但食物總是帶著濃厚的口味風俗,到達異鄉後卻不得不做出妥協。想吃到正宗、原汁原味的粵式美味?下面這些「本土特產」,真要在廣州才稱得上「能吃到」!

01

/ 腸粉 /

廣州人對腸粉的愛,是深入骨子裡的,早餐能吃,正餐能吃,宵夜繼續吃!而且,廣是廣式腸粉,就有好幾種做法!

傳統的布拉腸步驟略繁複,想做得薄而不破,技術要求高點,所以正宗的布拉腸也越來越少了。

窩籃腸粉同樣是技術流,而且窩籃更加透氣,腸粉皮薄透如蟬翼,吃起來口感爽滑!

最常見的抽屜式拉腸皮相對厚些,但也絲毫不遜色!純米漿做成的腸粉米香味濃鬱,吃起來腸粉皮微韌的口感也超級誘人!

相傳瀨粉是以前為了節約糧食而出現的,如今物質不再匱乏,粉面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瀨粉也不像小時候那麼有存在感。

按照傳統手藝做出來的瀨粉,口感韌韌的,米漿濃稠夠味,加上酥脆豬油渣、帶有鮮氣的蝦皮、鹹香開胃的蘿蔔乾,怎麼吃都不膩!

雖然瀨粉的價格也跟著物價上漲,但直至今日依然好吃不貴,10以下大把選擇,最重要是還很飽肚哦!自帶情懷的平(貧)民美食,來到廣州必須要吃!

03

/ 生滾粥 /

艇仔粥及弟粥皮蛋瘦肉粥柴魚花生粥菜乾鹹骨粥豬肝粥滑雞粥水蛇粥……廣州人喜歡吃的粥也太多了!廣州最出名的艇仔粥、及弟粥,還有一段「古」,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廣州人都懂,帶外省朋友來還能邊吃邊講故事。生滾粥很受食客和小店老闆的歡迎,把新鮮食材直接倒入粥底攪拌,食材鮮味回滲粥中,又能快速出餐,方便又好吃。

冬天吃碗熱騰騰的生滾粥,再配合油炸鬼或者鹹煎餅,滿足!

04

/ 竹升面 /

廣州的竹升面,早已聲名在外,從選料到做法,都非常講究,不下苦工、沒有師傅,真的學不來,所以要吃最正宗的竹升面?還是來廣州吧!

和面不加一滴水,再揉面、碾壓、去鹼……一套流程下來,正宗的口感爽彈,帶淡淡鹼水味。


但有面還不夠出色,湯底也很重要。傳統的做法是用豬骨、大地魚、蝦子熬製湯底,鮮味十足的湯底搭上竹升面,才叫一流!

當然,竹升面除了最常見的搭配雲吞,還能配牛腩或做成豬肉撈麵、肉醬拌麵,沒有大地魚湯的浸泡,竹升面少了點鮮甜,卻更加勁道!

05

/ 煲仔飯 /

把外地人嚇一跳的「煲仔飯」,卻是我童年的樂趣。以前在街邊、市場邊有很多小門店,煲和爐子就放在街邊,師傅手持竹筷來回倒騰。

等飯煮開再放料,徹底煮透後香氣逼人,有飯焦卻不「糊」,澆上醬油拌著吃,完美!黃鱔飯、腊味飯,都是我的最愛!

現在其實能吃煲仔飯的店也不少,但更多在後廚製作再端出,不能跟小時候一樣站在旁邊看,多少還是少了點感覺呀~

黃肖蘭煲仔飯、東興飯店、銘泰煲仔飯、萬興小食、煲煲香、超記煲仔飯

06

/ 啫啫煲 /

跟煲仔飯一樣,啫啫煲對時間、火候的把握要求極高。

把生鮮食材放進極熱的砂煲裡,利用砂鍋瞬間將食材表面烹熟,再配以蔥姜蒜和各種醬汁爆香,肉汁牢牢被鎖住,肉質又不會老

不僅啫肉、啫大腸好吃,青菜和豬腸粉搭配醬料也是色香味俱全!

07

/ 白切雞 /

廣州人仿佛天生就愛吃雞,而白切雞這種最能吃出鮮味的做法,更是一口就能徵服6至60歲的廣州人。

皮亮、肉嫩、骨脆,皮肉之間有「啫喱」,是優秀白切雞的基本要求。到現在,白切雞已經融合了各種做法,不同餐廳的白切雞也會略有不同。

但唯一不變的是,廣州人對「雞」的品質,有極高要求,夠鮮嫩甜美、有雞味,才入得了廣州人的法眼,所以跟著廣州人吃雞,一定不會錯。

哦對了,賣白切雞不配薑蓉,是會被廣州人鄙視的。另外如果你吃到冷的或者骨頭帶一點點血的白切雞,也很正常,要淡定,大可不必為此投訴或給差評。



08

/ 燒味 /

說完白切雞,又怎麼能漏了「燒味」這個廣州人的餐桌「小確幸」。

流著蜜汁的叉燒、皮亮肉嫩的燒鵝、香脆可口的燒肉,還有手撕雞、蜜汁雞翅、燒排骨……我通通都咁愛!

這些燒味看似平凡,又開遍廣州的大街小巷,但沒有足夠的功力可做不好吃哦!

陳仔燒臘店、順香食品、津津菜館、醉賢居、永興燒臘店、開明燒鵝、陳伍記燒臘,你家附近那幾家……

 在廣州 

 想知道哪裡有好吃又便宜的

 就長按掃描二維碼

 馬上關注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