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順豐以線上的形式召開了一場主題為鮮果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年度發布會,發布了順豐生鮮水果解決方案和2020生鮮包裝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滿足生鮮水果的物流需求。此時此刻,順豐生鮮水果方案來得可謂正是時候。
疫情期生鮮電商加速增長,物流短板已凸顯
疫情期間電商行業的三大現象,均與生鮮電商有關:1、人們宅家不出門,生鮮電商崛起;2、農產品上行受阻,電商成救命稻草;3、直播帶貨風靡,生鮮產品特別是水果等成帶貨重點。三大現象背後,是生鮮電商或者說生鮮新零售的爆發增長。
艾瑞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2045億元,2022年有望接近7000億元,複合增長率接近30%。注意,這份報告發布於2019年,疫情尚未發生。相對於服裝等類目而言,生鮮電商發展一直相對滯後,農產品電商聯盟發布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顯示,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僅約為3%,水果電商滲透率更是不到2%。
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消費側培養人們網購生鮮的習慣,在供給側加速農產品 「觸電」進程,讓生鮮電商加速增長,生鮮物流日漸成短板,特別是對物流要求極高的水果零售。
生鮮水果的物流要求嚴苛,不僅要求收件、派件高時效,也要求包裝保鮮、防擠壓破損。因為農產品自身的特性,偏遠產地有優質水果供應,卻缺乏優質物流服務的覆蓋;不同商家、不同水果有著個性化的物流需求等情況時有發生。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與傳統物流模式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有痛點的地方就有機會,以「發順豐」得名的品質物流服務商順豐在滿足生鮮水果客戶需求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鮮果物流的「順豐模式」,在鮮果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發布會上,順豐對鮮果物流解決方案和生鮮包裝解決方案升級,對生鮮水果電商和農產品上行影響深遠。
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順豐升級鮮果物流
不論是在電商平臺還是水果店,車釐子均屬於比較昂貴的水果,近年來隨著水果消費的強勁,櫻桃日益受歡迎,而櫻桃的「出走」則是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櫻桃分會老會長楊傑透露,十二年前順豐就從煙臺櫻桃山開始給櫻桃產業提供物流服務,如今順豐服務遍布山東、大連、陝西、河南等櫻桃產地,作為櫻桃快速物流、科學物流、效率物流的先驅,堪稱「在櫻桃快遞方面的行家裡手。」
順豐能夠搞定櫻桃物流,拿下其他水果自然不在話下。以櫻桃為切面,我們能窺見順豐在鮮果物流上的大布局,即聚焦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的具體場景,根據痛點制定解決方案,逐一擊破。其中既有對原模式的優化,也不乏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創新之舉。
1.抓好「第一公裡」,優化原產地攬收模式,提供從分揀到包裝的全套「增值」服務。
據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介紹,「第一公裡」指的是農產品在採摘後的預冷、分級加工、包裝等一系列操作始終處於溫控的環境下,以保障我們農產品的品質,減少損耗、防止汙染等一系列的供應鏈系統。做好「第一公裡」,就可以大幅降低損耗,如今我國水果在流通倉儲環節損耗在10%,發達國家損耗率只有5%,對於農民來說,哪怕是1%的損耗降低都是實打實的收入增長,最終助力脫貧攻堅。
順豐深入原產地大量投產建設預處理中心,大幅提高了水果的預處理效率,縮短了物流時效、降低了物流成本,解決了「第一公裡」問題。順豐持續在主產區下沉網點,深入各鄉鎮中心布置自營網點,並通過給客戶提供批量打單便捷操作的方式,提升攬收效率。截止2019年底順豐已在12處原產地落地16處預處理中心,最北的是喀什的西梅中心,最南的是海南的荔枝中心。2018年底順豐在預處理中心引入了自動分選包裝流水線,自動篩除爛果、分辨水果等級再進行自動包裝,將產能提升50%。這一優勢模式如今得到了規模化的複製,並且向生鮮全品類不斷拓展。
水蜜桃、葡萄害怕擠壓,西瓜、甜瓜容易破碎,櫻桃、草莓不能串味,針對不同水果,順豐提供場景化、標準化、綠色化的定製包裝方案。針對「最挑剔」的櫻桃提供專屬「小粉箱」,具有防異味、防破損、打包快、成本低、可定製等優點,應用後客戶「異味」相關投訴幾近於0,包裝與裝車效率均大幅提升。
針對鮮果商家對時效與成本的不同需求,順豐則提供個性化的方案,如在商家郵寄給個人用戶時,近距離省內運輸的場景下,可選擇「豐box」加保溫袋的組合,實現較低成本的簡單控溫。在遠距離跨省運輸時,則用EPP保溫箱進行包裝,保持新鮮度不損耗。
2、運輸環節豐富運力資源與多樣化發運模式打好配合。
71架全貨機、2102條散航及專機線路、4.3 萬臺幹支線車輛、10萬條運輸幹/支線、9大樞紐級中轉場、129個片區中轉場……從2019年年報的數據不難看出順豐在天網 +地網上的優勢,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中順豐名列第1。
鮮果物流需求季節性的特點,對物流服務峰值應對能力要求很高,這就顯現出順豐在資源調度上的優勢。萃儷生態自2016年與順豐合作正是看中這一點,其高管表示:「在高峰期,順豐也能保證果品的新鮮度,有的一線城市,我們用順豐發,顧客拿到手裡的時候,櫻桃包都是涼的,非常好。」
為滿足客戶不同體量、不同運輸場景的需求,順豐提供兩種內核模式:原產地直發模式和倉幹配模式。原產地直發模式為從水果產地直接收件、包裝轉運至最終消費者,時效穩定,對主打原產地高品質水果的客戶來說很有吸引力。倉幹配模式則是由全國冷倉/常溫倉發出,採用冷運/常溫幹線直發+落地配的形式進行配送,可減少運輸成本與中轉。
3、派送端主打「專人專項」模式,將順豐品質服務優勢發揮到極致。
針對鮮果物流服務敏感、售後需求複雜等特點,順豐專人專職提供鮮果專屬保障,客服、派送、車輛調配、貨物跟蹤均有專人負責,已形成專門的客服售後機制。籤收時要求客戶籤字確認,籤字完畢後上傳系統,實現數位化管理。
針對發貨延遲、天氣/道路異常、溫度異常、到貨異常則形成健全的處理機制。電話預約派件,物流異動提前告知客戶,形成預告-反饋-調試的良性循環。
對收轉派環節的不斷優化與創新讓順豐成為鮮果物流的「行家裡手」,這是順豐在垂直行業深入產業鏈深耕的結果,順豐鮮果物流的另一個殺手鐧則是科技賦能。
全鏈路智能物流,順豐或要成為農業新基建
聚焦用戶需求是順豐鮮果物流的底色,科技則是其中的亮點和壓艙石。順豐特色經濟項目負責人曾在採訪中表示,具備保證果品、食材安全送到餐桌上的能力,是入局生鮮水果物流的基本條件。而要做到安全保障,硬體設施和科技驅動是首要必備條件;其次,完善的監控機制和服務標準是其質控保障;除此之外,末端一公裡的客戶服務能力以及相應的售後處理機制更是服務品質的關鍵,這些也將長期成為物流企業生鮮水果運輸上的關鍵競爭指標。
鮮果物流只是順豐深耕農村的動作之一。農產品上行要順暢,需要智能物流、供應鏈、種植科技、金融服務、生產合作模式的配套升級,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順豐不只是做生鮮水果物流,而是針對農產品上行這一場景,提供有科技含量的全鏈路智能物流服務,構建農業「新基建」。
首先,疫情期間無人和無接觸配送價值凸顯,順豐已布局多時。
到今年3月上旬,順豐無人機在疫情期間累計運營23天,累計飛行1614架次,解決了溫州等地區的抗疫物資的物流問題,以及部分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出村需求。早在2013年9月,就有媒體報導順豐速運正在東莞進行無人機測試,後來力推在山區、偏遠鄉村等農村市場的無人機速遞業務;2018年拿到國內首個合法空域及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成為無人機物流領軍者。跟城市相比,農村應用無人機配送條件更便利,無人相對於有人配送優勢更明顯。此外,在無人車、配送機器人、移動智能快遞櫃等無人配送體系順豐均有完整布局,未來在農產品上行的應用上則會有更多可能。
其次,順豐毛細管網般的「人+車+網點」結構正在全面下沉。
「第一公裡」是整個生鮮物流體系的基石,而資源的全面下沉則為基石的牢固程度提供了保障。我國地理條件複雜,農業發展長期以分散的小農經濟為主導,集約化、成熟化的物流優勢難以得到發揮。在生鮮物流中,冷運車是極其緊缺的資源,也是各快遞物流企業的首要發力點。人、車、網點的全面下沉,是遷移順豐物流資源網優勢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在此基礎上,順豐基於十餘年耕耘生鮮物流的實戰經驗形成的應急物流模式,也能在如疫情這樣的突發情況中保障物流鏈的正常運轉。
最後,順豐正推動農業數位化進程。
在運輸途中,順豐車載路格設備、途寶等可全程追蹤鮮果位置、溫度,實現貨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針對消費者關注的高端水果溯源需求,順豐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平臺,消費者掃碼二維碼即可查看鮮果源頭;順豐基於「數據燈塔」大數據系統進行智能物流調度,提前30天滾動預測鮮果運輸需求,進行智能運力資源規劃。
順豐智能物流體系應用的無人技術、自動化技術、IoT技術、溯源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未來可開放給農業生產端成為普惠科技。可以說,順豐正在從物流環節拉動原產地農業數位化。
在「後疫情時代」,生鮮物流的競爭既是服務之爭,更是後備綜合能力的競爭。如果說生鮮物流是物流行業的皇冠,那麼生鮮水果物流則是皇冠上的那顆明珠,順豐正在這一領域不斷努力和探索。2020年發布會釋放的信號是,水果只是順豐物流的起點,順豐物流或將通過模式創新、智能科技和資源賦能,構建我國現代農業的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