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對95後本科生學霸情侶。連續3年,兩人包攬了專業排名前二名,從大一入學至今還共同「賺」到了8.3萬元獎學金,9個名校的研究生入學Offer,所獲的證書,可以拼成數顆「愛心」,真正活成了同學們口中「神仙學霸情侶演繹愛情最美的樣子」。
相識於心理劇,彼此才華初感知
楊逸倫&周昊宇,都是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原本並不在一個班級,因學院組織的一次「心理情景劇」而相識。
楊逸倫是編劇,周昊宇是演員。當時,只是「彼此才華初感知」的兩人,還不曾想到,這就是緣分的起始。
「認識是在2018年4月左右,決定在一起是2019年4月。」楊逸倫甜甜地說。原來,兩人再次相遇,是在一學期後的一次國家獎學金的答辯現場。那一次,他們雙雙摘得大獎。同樣的優秀,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的一來二往,他們暗喜,彼此的性格頗為契合,慢慢地,便是水到渠成,走在了一起。
優秀的人在一起,就是共同拼搏奮鬥
「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這是楊逸倫自我勉勵的一句話。
「那時候,電腦很卡,很想拿個國家獎學金,有錢換臺電腦。之後,每次學不下去了,看看自己的電腦,就又有動力去圖書館了。」學霸的大學奮鬥起點,有點皮。
楊逸倫直言,自己並非天賦異稟,如果有什麼秘訣,還是繞不開「不懈努力、勤奮求實」這樣樸實的奮鬥之路。無論是對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對於知識點細節,她追求的近乎吹毛求疵。「滿績」不值炫耀,偏要「滿分」才罷休,這就是她身上的一股子學霸勁。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課程之多、難度之大是公認的,但楊逸倫卻總保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從大一至今,她的必修課均分達到92.90,綜合學分平均績為3.88(滿績4),位列全學院第二。原來,第一就是自己的男友啊!
尤其是在一起後,他們便攜手一起成為更優秀的人。選課都愛選一起的,這樣,白天一起上課,晚上就在圖書館選好相鄰的位置,互相督促學習。考試周了,又一起整理好各門複習提綱,分享給班級的同學。
除了學習,一起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類大賽的日子也分外難忘,那是向著同一方向的努力和拼搏,有艱辛,有汗水,更有一路披荊斬棘後的人生獲得。
周昊宇先後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省級與校級獎項。另有一項發明專利已公開,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已授權。
楊逸倫則先後獲第十一屆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一等獎等8項國家級、省部級競賽獎項。一項發明專利已公開、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已授權。
8.3萬獎學金裡,單人單次最高就是2萬
如今,已經升入大四的兩人,都選擇了保研之路。面對9所名校的入學Offer,周昊宇選擇保研至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而楊逸倫最終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復旦和交大,也因此再組CP!
在確定保研學校之餘,一天,兩人心血來潮,盤點了大一至今連續三年獲國家獎學金等獎學金金額。「一共10個獎項:國獎8k×6=4.8w,fluor獎學金5k×2=1w,吳澤煒獎學金5k,寶鋼獎學金2w,共計8.3w,目前還有其他獎學金的評選正在進行,有希望衝擊更多吧。」楊逸倫謙虛中帶著自信。
就這樣,這對學霸情侶,這幾年裡,陸續更新了iPad、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用的都是獎學金!
楊逸倫透露,這其中,最高一筆獎學金是「寶鋼獎學金」,特等獎金額是2萬元,全國只有15位本科生,而自己成為了全校唯一的那個幸運兒。
「當時競爭的第一步是學院內答辯,也就是說,我需要和自己的男友競爭這個名額。我其實覺得自己希望很小,因為當時專業第一名是他,我是第二名,但是他完全沒有打擊我,而是很真誠地鼓勵我去衝。」
楊逸倫最終獲得了提名和獎金,而男友說那對他是「最好的結果」。「當時我很感動,因為這表明在他心裡,我更值得擁有這個榮譽,他為我感到高興和祝福。我也很感激和欣賞他的大氣!」
神仙愛情!兩個人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追夢,真的是慕了!
== 對話 ==
吃的苦,都會轉化成人生的能力和籌碼
記者:有沒有預料到,自己在大學裡竟然可以靠拿獎學金「賺錢」?
楊逸倫:考大學前當然沒想過可以靠獎學金「賺錢」,就像最初被電腦卡得心煩意亂,以及覺得能拿國家獎學金的人都很厲害,於是,自己也以此為志,督促自己學習和鑽研。我想,只要功夫深,拿獎,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記者:看到你們用證書擺出了一個「愛心」狀,這些證書是全部,還是冰山一角?
楊逸倫:愛心形的證書只放了競賽和榮譽稱號這種含金量比較高的。如果要擺,肯定還有啦。
記者:對於學霸的煉成,兩人有什麼經驗分享。科研之路,並非那麼容易,對此,都準備好了嗎?
楊逸倫:學習經驗就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課程學習上,心有餘力再去做科研競賽、學生工作等。學習上勤總結、多思考、肯鑽研,真的是不二法寶了。科研之路,我還是傾向再讀博,這個還是和個人性格和能力息息相關,只要是喜歡做的事情,再難也會去堅持下去,畢竟吃的苦,都會轉化成人生能力和籌碼。
周昊宇:上課多認真聽,課後對題目用心鑽研,這都是老生常談了。還有就是互相幫助非常重要,我們倆都有長板和短板,所以在學習時我們會互相取長補短,用自己的優勢學科去幫助對方的劣勢學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這對於我們彼此成績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的確,科研道路不容易,更需要自己有動力有興趣,這樣才能在艱難的道路上不那麼痛苦,不那麼累。互相幫助與支持,也是能讓自己走下去的精神力量,彌足珍貴!
記者:能談談生活中彼此眼中的對方嗎?
楊逸倫:閒暇的時候,我們也會一起打羽毛球、打撞球、出去旅遊。給我的感受是,他其實像一個小孩子,容易受委屈不高興,也會願意聽我哄;但生活上他又很照顧我,心態上很多時候我會照顧他,互相幫助。希望,未來的路上,彼此還能繼續攜手相伴、共進。
周昊宇:生活中她是個愛好很廣泛非常有趣的人,感興趣的事情很多,會的東西也非常多,可以帶著我玩,能把她的快樂傳遞給我,像是一道光,是自己苦惱時最大的慰藉和動力。生活上對我照顧很多,很多事情都很考慮我的感受,幫助我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