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契訶夫曾說:「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他剛出生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紙裡面將要描繪什麼圖案,不由外人或者外在的環境來決定,而由他自己去決定。你想做個勤勉的人,那麼自己就必須有一顆勤奮的心;你想做個樂觀的人,那麼自己的內心就一定要陽光。
可以這麼說,你想成為怎樣的人,關鍵是要看你擁有一顆怎樣的心。心態,往往能決定一個人前路歸途的走向。是走康莊大道,還是走羊腸小道,說到底,依舊是心態使然。
王陽明曾說:「心狹乃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一個人的福禍,終究會受到人心態的影響。倘若你的心變得狹隘,那麼你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都會是「短淺空洞」的,倘若你的心變得寬容,那麼你無論身處什麼處境,都將會活出「人間值得」的模樣。
修養自己的內心,是為人處世的重中之重。因為一個人的智慧,完全體現在他的心態之中。很喜歡一句話:「你的心態,就是你的命。」生命如何,我們無法把控,但心態如何,我們卻能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人,想要一生順遂,或者有所成就,那麼,良好的心態就少不了。下面這五種心態,將會給人帶來福報。
遇事不急不躁,穩如泰山
蘇洵在《權書·心術》中寫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心態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安穩的日常生活之中,更體現在困窘的處境裡。當人遇到困難之時,一個人的態度如何,是垂頭喪氣,還是不急不躁,完全取決於人的心態。
真正擁有好心態的人,他們做起事來有理有序,總是看著現狀去做事,不會過分著急,更不會優柔寡斷。哪管是面臨泰山壓頂的狀況,他也不會有所驚恐。這種臨危不懼的心態,恰恰是人成功的秘訣。
曾有一個企業家說道:「每個人都問我如何成功。我總是跟他們說,只要心態安穩,自然萬事可成。可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
生活,始終是痛苦多於「安樂」。如果人缺乏了「臨危不懼」的心態,那麼他也就容易在生活中碰釘子。
靜待花開,淡然處之
隨著社會氛圍的愈發急躁,人的內心也會變得「躁動」起來。很多人,總是想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卻不懂得慢慢去做人,踏實去做事。如此,人也就容易陷於「浮誇」的境地裡。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做人不會「急躁」,而是懂得像「水流」一般,細水流長,慢慢地流動。最後讓無數個細小的支流匯入百江大海,形成「千鈞」之勢。
生活,始終是個漫長的過程。就像人去跑馬拉松,不見得剛開始跑得快的那個人就一定能贏得比賽。相反,越是懂得慢慢去跑,按照自己原本的速度勻速前進的人,越容易厚積薄發,彎道超車。
人,不要過分急躁,而是要把心「靜」下來。唯有做人靜心沉氣,才能靜待花開,淡然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人生。
挫折面前不低頭,成功面前不放縱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個人,當他為了一些成就而沾沾自喜時,那麼他也就離「衰落」不遠了。相反,當這個人面對失敗,懂得化悲憤為力量時,這個人也就容易走回上坡路,東山再起。
就像小時候去讀書,總是想取得一個好成績。當這次考試考差了,人也就容易垂頭喪氣。那麼,未來的日子也就會被當下的情緒所影響。人,也就始終糾結於痛苦之中。
當人去到社會,面對上司的針對,同事的排擠,工作的失意,如果他懂得埋頭苦幹,懂得沉住氣去踏實做事,那麼,他當下的舉動就會影響未來的結果。人,也就有出頭天。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想要有所轉變,就該從心態的轉變開始做起。如此,不計成敗,不念過往,坦坦蕩蕩,未來可期。
自我反省,揚長避短
《論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如果總是喜歡揪著「缺憾」不放,那麼人的往後餘生也都只能是「遺憾」了。可如果人懂得去反省自己,進而揚長避短,補齊短板,那麼這個人,就算當下處境再差,也終究是暫時之事罷了。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什麼人,都有他的可取之處,都有自己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
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總認為自己是完美的,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差。就是這樣的自高自傲的心態,往往讓人錯失機遇,難以把握住人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像「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倘若裡面的人不去填補這個「缺口」呢?如此,裡面的羊群只會被狼群給吃光。這個道理,其實是相通的。
之所以人難以有所成就,或者沒什麼本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沒有學會「自我反省」,承認自己的不足,從而完善自我。
每個人,終究不是完美的。可如果你想讓人生變得完整,就該學一些你沒有的本事,好好填補自己的「不足」。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不記人過,不論人非,一念放下
小時候,老人常常對我們說:「人生之事多不順,人是人非多傷人。」
人身處在這個「爾虞我詐」的江湖中,遇到最多的,應該就是「是非」了。
有些時候,你不得罪他,他卻來侵犯你;有些時候,你幫助了他,他卻恩將仇報來欺負你。這樣的事兒時有發生,也多是人間的常態。
可是,當這些「汙垢」之事沾染了人的內心時,人的生活也就愈發過得不順,甚至還會將「豔陽天」過成「陰雨連綿」的模樣。
曾有一位老禪師說道:「一念放下,萬水千山,一念執著,滄海桑田。」
人,選擇放下,這是一種大度。生活本就不易,如果你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是非」的糾結上,那麼你的生活,只會是越過越糟糕。
餘生,練就好的心態,這不僅是一種「修身」的行為,更是一種無上的人生智慧。日子,終究由自己來負責。過得好不好,還得看自己。當你感覺過得不自在時,請問問自己,我的心態,真的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生活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