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地理位置往往早就地方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就比如漢族人習慣使用筷子吃飯;歐洲人偏愛刀叉;蒙古族人甚至住蒙古包、直接用手抓飯吃……而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日本客人進主人家裡的時候習慣性脫鞋,這便是日本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一種人文風俗的習慣。
獨特的地理環境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四面處(楚)海」的島國,佔地面積也是不大,更是火山、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個自然災害比較盛行的國家。而也是因為其自然條件的原因,日本人逐漸開始流行起來「脫鞋」習俗。
「脫鞋」的習俗源頭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94至1192年),當時日本的民居大多都是木質結構,日本人比較嚴謹和注重享受,他們習慣性地將木製小屋合理分配,並且將之裝扮得更加溫馨,這也是為何其幸福指數較高的原因之一。
而當時日本由於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不光火山地震比較多,氣溫也較高、雨水多、溼度大(好處是也形成了不少的溫泉,日本人泡溫泉可以說也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因此往往人們在外面走上一圈鞋子上便會沾滿了泥水,那麼當居民一般回家進門的時候,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將自己「溫馨的小窩」給搞破壞了,因此慢慢的便養成了一種進屋脫鞋的風俗習慣。
日本人的「神道信仰」
日本人大概在彌生時代便開始像許多民族一樣建造神殿,開始祭神。每個種族都有每個種族自己獨特的文化信仰,這也就使得每個種族祭拜神靈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中國人習慣性建造「寺廟」或者「道觀」,因為中國古代哪怕是直至現在都是「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盛行,而「寺廟」裡面往往皆是供奉「佛陀」,什麼如來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等;「道觀」裡不用多說,上至三清觀裡「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天尊,下到「灶神」「土地」等小神,都有自己各自的位置和祭祀之地。
日本的大和民族亦是如此,不過他們最初是建造「神殿」,這最初的神殿採取的是懸空高床式建築,神壇更是供奉在最上方的房屋之內。由於殿內殿外的高低差太多,而且殿內多是鋪上草蓆,所以「脫鞋」登殿去祭拜神靈也就合情合理了。
後來,神道教發展的越來越成熟,大家對祭拜神靈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多了。首先,不可背對神靈(屁股對著神靈)脫鞋;其次,不可以將髒鞋子擺在神靈面前,這些都是褻瀆神靈的表現。後來日本乾脆就發明了一種祭祀專用鞋——淺沓,以確保整個祭祀過程的合理合規。
客人「腳氣」怎麼辦?
從古至今,日本人的這項習慣也一直是流傳了下來,甚至逐漸成為了一種「禮儀」,客人一般拜訪別人的時候,必須以脫鞋以表示自己對主人家的尊重。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人進門倒還好,可是客人進門拜訪的時候,萬一有個腳氣、腳臭,又或者是由於長途跋涉而導致有了一些腳汗,有了些「腳汗味」,這可咋整?
首先,由於日本進門就得脫鞋,所以日本人都是格外的關心自己的「腳」。除了經常洗腳之外,有腳臭、腳氣的還會家中常備各種針對腳臭的噴霧和藥劑之類的。其次,萬一自己有腳臭而又必須應邀去朋友家做客的話,那麼他往往就會提前準備下,先自己家洗個腳然後再換上個新襪子,然後再儘量保證自己不會存在「腳臭」這個情況。最後,日本其實是出了名的尊重他人(這點我們必須承認),都是朋友之間,因此一般如果真的遇到了「腳臭」這個情況,相熟的可能會直接讓他們在自家洗個腳、換個鞋襪之類的。如果還是剛認識不是特別熟的話,那麼主人家也會給客人留下充分的面子,他們一般會假裝沒有聞到味道,甚至是保持原來的微笑。
也許主人心中可能不會是這樣想的,但是他們往往會保持著微笑,這才是日本人普遍存在的待客之道。就算是客人的腳臭味道再大,他們也會自己忍耐,不會表現出其他的不耐或者厭惡,更不會言語或者動作上做出任何不好的事情,這便是他們的待客之道——極其尊重和理解客人。
可是每個人也都有自尊心,主人往往會考慮到和充分理解客人,但是客人往往自己也會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哪怕主人不說,客人也會自己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於是針對這種情況,日本人又想出了一記高招——出門帶上一雙新襪子和清新劑噴霧。
往往在進朋友家門前,會先在門口偷偷的換上新襪子,再噴上比較重的空氣清新劑的噴霧,以此來遮住自己的腳臭。不過這也不是根本,只是一時的計策,那麼離開朋友家之後,肯定就會抓緊時間回去治療腳臭腳氣了哈哈哈。
其實現在想想,這也是一種日本的一種待客文化,哪怕是現在的中國,我們也會在進朋友家門的時候脫鞋去換上拖鞋,以此來保證主人家的尊重。文化本無大小,風俗更無國界,不過日本人對於腳臭的「錦囊妙計」倒是挺有意思的,你覺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