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藍」的榮譽時刻!7名文職人員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2020-12-21 中國軍網

「孔雀藍」的榮譽時刻

編者按

鮮花因汗水而綻放,事業因奮鬥而興盛。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代表依次登上主席臺領取榮譽證書。

見證榮耀時刻,傳承時代強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殊榮的人員中,有7名文職人員。他們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和崇高品質,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充分展示了軍隊人員忠誠於黨、奮鬥強軍的精神境界。他們手中的榮譽證書,是對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努力奮鬥、在推進強軍事業中頑強拼搏的高度肯定。

為發揚榜樣精神,發揮先進模範帶頭引領作用,文職方陣版陸續刊登全國先進工作者中部分文職人員的成長故事、心路歷程,敬請關注。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南巖東——

把能做的事盡力做好

■牛曉程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檀 琳

南巖東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圓滿完成任務後留影。姜 華攝

11月24日,冬日暖陽灑在天安門廣場,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南巖東走出人民大會堂。一身「孔雀藍」,身披綬帶,手捧剛剛領取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他笑得分外燦爛。

從中專生到博士生,從農家娃到軍隊文職人員,被問及成才心得時,他露出了樸實的笑容:「我只是把該做的事做了,把能做的事做好。」

南巖東來自陝北的一個小山村,兒時家境貧困,母親因病常年求醫問藥,父親挑起一家6口的生活重擔。後來,南巖東主動放棄重點高中,選擇就讀免學費的中專。

求學中,南巖東學醫的信念越來越堅定:「我要救母親,我要讀醫!」

他邊上班邊自學,上班期間努力工作,下班後通宵學習。為交學費,他工作之餘還打過很多份零工,加工粉條、做翻譯、到工地背石頭……因過度勞累,南巖東曾住院3次。考研前最後一個月,父親查出直腸癌,他在照顧父親的同時,繼續沒日沒夜地學習。

在周圍人驚訝的目光中,南巖東先後完成臨床醫學大專、本科學業,又以優異成績考上碩士研究生,並繼續完成博士學位。求學期間,母親因病過世,但在他心中,「我還可以救更多的人」。

2008年畢業後,南巖東向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投出簡歷,卻因第一學歷不達標被拒之門外。時任呼吸內科主任金髮光慧眼識才:「我看中這孩子性格踏實、勤奮自律。」

入職後,南巖東考取軍隊文職,始終嚴於律己、堅定信仰: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做別人不做的「小事」「苦事」。

他幾乎「長」在科裡,心裡裝著所有病人:為患者整理化驗單,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病因;盡全力幫忙協調,安排重症患者迅速住院;深夜接到急救電話,二話不說趕往患者家中……

今年,南巖東隨醫療隊馳援武漢。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工作時,他經常擔負任務較重的第一班。面對導尿、插管、機械通氣等被感染風險極高的操作,他總是衝鋒在前。

一次查房,南巖東對一名患者觸診時,感覺右側胸部似乎有些捻發感,但不是特別明顯。查完房回到辦公室,他放心不下,又來到病房反覆檢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容易產生氣胸,一旦處理不及時,隨時可能出現意外。他立即協調放射科進行檢查,結果不出所料。醫護人員立即實施胸腔閉式引流,為患者消除了潛在危險。

「我救你,請放心」是南巖東辦公室桌旁貼著的標語,也是他竭盡全力救治患者的初心使命。12年間,他從普通醫生到科室副主任,從群眾到共產黨員,對自我的要求從未改變。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個人三等功……獎項的背後,是他奮鬥的無聲證明。

「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是南巖東深沉的人生底色。對他而言,胸前的獎章是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回到工作崗位,他收起榮譽,繼續紮根一線、服務一線,踐行「生命至上,奮鬥不止」的錚錚誓言。

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樸——

逐鹿前沿的帶頭「角馬」

■張照星 曾 傑

周樸在某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彭一茱攝

「馬拉河西岸聚集數百萬頭角馬,準備跨越河流尋求茂盛的青草和乾淨的水源。懸崖峭壁般的河岸讓角馬群望而卻步,最終領頭的角馬會率先跳入河中。首批轉改文職人員,就如同帶頭角馬……」2018年,在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組織的文職人員宣誓儀式上,該院研究員周樸發言時,用帶頭角馬比喻首批轉改文職人員。

「他就像一隻帶頭角馬。」談起周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副研究員冷進勇感佩不已。從學員隊同學到研究所同事,冷進勇與周樸朝夕相處十餘年,見證了周樸的成長。

一起步就是高標準。2009年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周樸在導師劉澤金教授指導下瞄準了如何有效控制多束雷射這個當時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周樸閱讀上千篇技術文獻,理出研究思路、提出技術方案,並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證實了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帶頭啃下「硬骨頭」。

周樸不僅是「理論家」,更是「實幹家」。為實現技術應用,他跑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有關廠家,尋找性能優良、質量可靠的元器件和原材料;為實現系統設計最優化,他把上百個器件的性能參數熟記於心。

經過無數次實驗,2010年底他所在團隊終於實現千瓦級高功率輸出。2011年5月,數十名院士組成的專家組對成果進行鑑定,認為該成果是高功率雷射相干合成領域的重大突破。

留校任教後,周樸密切關注所帶研究生的課題進展,堅持為研究生講授專業課程,包括理論計算時推演的每一個公式、數值模擬時編寫的每一行代碼、實驗研究時用到的每一個器件。近5年來,他指導和協助指導的研究生有3人獲得國家級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4人獲評全軍或湖南省優秀學位論文,3名博士畢業生入選「博新計劃」。

一個人優秀,是一種現象;一群人優秀,是一種力量。周樸和他所在團隊課題組平均年齡不到30歲,近年來碩果纍纍,取得幾十項國家專利,2次入選中國光學重要成果,1次入選全球光學重要成果。

周樸行事嚴謹,慮無不周,但有時也會標新立異,一些重大突破往往來源於這些想法。

研究單纖雷射時,當光源功率增到一定限度後,會導致增益衰減。解決這一問題沒有經驗可供借鑑,周樸只能自尋出路。在應用中,他發現有種效應可產生正增益,但在雷射領域卻是要儘量避開的「攔路虎」。

「攔路虎」也許能成為「順風車」。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周樸卻另有想法。經過多次模擬推演,他發現其中的可行性,突破了這項世界性技術難題。

周樸白天上課、指導學生,進行項目研究和學科建設,夜晚閱讀文獻,進行科研攻關、期刊審稿,課題組經常在半夜收到他的郵件。同時,周樸還是《中國雷射》等30餘本期刊的審稿人。

中部戰區總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李瑛——

盡職擔當的護理巾幗

■覃麗萍 李 銳

李瑛(左一)指導年輕護士進行吸痰操作。姚 堯攝

幹練的短髮,炯炯有神的目光,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做起事來乾脆利落……中部戰區總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李瑛常給人留下「鐵娘子」的印象。從事護理工作25年的她,參加過戰區級專業技能比武、世界軍人運動會醫療保障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任務,鍛造了熱情能幹、盡職擔當的巾幗本色。

從踏上護理工作崗位起,李瑛先後在醫院骨科、護理部機關工作。2017年調任中西醫結合科護士長後,她發現疾病的發生與節氣緊密相連。於是,她萌生了開設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講堂的想法。

李瑛組織護士利用科室小講堂,為住院患者進行養生知識授課,現場教做香包、養生茶和民俗手工藝品。久而久之,二十四節氣養生講堂成為醫院特色護理品牌。

今年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醫院將二十四節氣養生講堂擴展到全院,各個護理片區輪流組織開展,充分發揮各科室護理特色,深受患者歡迎。

時光回到1月15日,李瑛接到命令,她所在的中西醫結合科整體改造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感染二病區。打掃病區清潔衛生,規劃汙染物存儲清理路徑,擬定工作處理流程……她迅速理清思路,對人員明確分工。

工作現場一片火熱繁忙,缺少擴音設備和對講機,爽利的李瑛放開嗓門和同事喊話。她是指揮者,有條不紊推進施工進度;她是聯絡員,發動所有資源籌措防疫物資;她還是搬運工,來回奔波運送不停歇……經過48小時連續奮戰,嶄新的病區建立起來。第二天,首批38名患者順利入住。

「鐵娘子」也有柔情時。除了護士長的身份,李瑛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病區建立起來後,她匆匆回家,隔著馬路,眼含熱淚看了一眼女兒和丈夫,然後一頭扎進車裡,從此把家安在了辦公室。

去年大年三十,李瑛和丈夫結婚21年來第一次沒有在一起吃年夜飯。5歲的小女兒一直嚷著等媽媽回來再開席,她要和媽媽乾杯。丈夫用手機給李瑛發去視頻,卻遲遲沒有接通。小女兒低著頭:「媽媽怎麼不接視頻,她是不是不愛我了。」稚嫩的聲音撞擊著丈夫的心。他知道,如果不是實在無法分身,李瑛一定會回個電話。

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特點,在中西醫結合科主任、教授何東初指導下,李瑛和同事們為患者開展艾灸治療。同時,她還指導康復期患者練習八段錦、太極拳,因地制宜開展穴位按摩、中醫定向透藥等獨具特色的護理活動,受到患者好評。

從1月17日開科至4月4日最後一名患者轉出,80餘個日日夜夜,李瑛吃住在科室,戰鬥在「紅區」。患者有任何病情變化、科室有任何運轉需求,她都第一時間知道、第一時間出現、第一時間處理,展現了軍中巾幗的過硬作風。

北部戰區總醫院幹部病房一科護士長、主管護師高銳——

用真情踐行愛患如親

■孫先鵬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白天任

高銳為住院老年患者開展床旁基礎護理。白天任攝

「患者高燒42度,意識不清,立即搶救!」2016年8月的一個午後,原瀋陽軍區總醫院急診醫學科值班護士高銳收治一名熱射病患者。

作為有著豐富一線護理經驗的文職人員,高銳深知必須在短時間內將熱射病患者體溫降至39度以下,一旦錯過搶救黃金時間,即便挽救生命,也往往會給患者留下腦損傷等後遺症。

鋪冰毯、戴冰帽,在患者身體主要血管處放置冰袋,用涼水持續為患者擦拭身體……高銳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搶救,採取各種措施為患者降低體溫。為避免降溫過程中患者因血管收縮引發抽搐,高銳還不斷為患者按摩四肢。29分鐘後,患者體溫降至38.7度。

當時,汗水浸透了高銳的衣服,但她絲毫顧不上,繼續為患者建立動脈留置針,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對症治療。緊張忙碌後,患者脫離生命危險,逐漸恢復意識,高銳和同事們臉上露出了笑容。

姓軍為兵是軍隊醫院的服務宗旨,愛患如親是高銳秉持的服務信念。

2014年10月的一個傍晚,救護車呼叫聲在車流中顯得格外刺耳。

「患者因車禍導致全身多處骨折,右側大腿碾壓傷,大出血!」聽到急促的呼喊聲,正準備下班的高銳迅速衝出更衣室。循聲望去,一名患者躺在急救床上,床單和衣服被鮮血染紅。

高銳一邊呼喊值班醫生,一邊給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與前來支援的同事一起將患者轉至重症監護室。

患者因嚴重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心率、血壓急劇下降,需要緊急輸液。為減少反覆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建立長久有效的血管通路,高銳憑藉多年護理經驗,當即決定在患者未骨折的脛骨處進行骨髓腔內輸液。定位、穿刺、連接一氣呵成,患者經過搶救脫離危險。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高銳的影子;哪裡有危險,高銳就會出現在哪裡。17年急診搶救護理實踐,高銳練就了過硬護理技能水平。2019年,通過層層選拔,高銳以北部戰區總醫院文職人員身份參加聯勤保障部隊護理備戰練兵比武競賽,參與奪得2個單項第一名、1個團體第一名,並榮立個人二等功。

「只有練就過硬技能,才能更好為兵服務。」走上醫院幹部病房一科護士長崗位後,高銳針對老年病特點創新護理模式、拓展護理方式,沒有因為崗位調整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今年9月,科裡一名百歲患者頻繁抽搐,需緊急處理救治。因患者血管緊縮,值班護士幾次嘗試靜脈注射都沒能成功。高銳聞訊來到病床前了解病情,她迅速接過針管,找血管、消毒、下針,嫻熟精準的操作讓患者家屬不禁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高銳先後數十次完成軍隊傷病員急難重症搶救任務,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堅定著自己的執著,履行著自己的諾言,以精益求精的護理技能、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踐行著姓軍為兵的服務宗旨。

 

相關焦點

  • 溫州11名「新晉」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京舉行。溫州11名「新晉」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據了解,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劉昌勇,男,漢族,197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康奈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製造中心總經理。201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0年浙江省傑出職工「金錘獎」稱號,2014年溫州市第三輪工業行業「名師名家」稱號,2017年浙江省QC成果二等獎,2018年領銜工作室獲溫州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
  • 中國醫大一院丁仁彧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國醫大一院丁仁彧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0-11-30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海澱兩名工作者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來自海澱的兩位勞動者劉可欽和王志勇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劉可欽現任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特級校長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從教近40年,她忠實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植根於深厚的中國文化,以富有前瞻性的創新,投身教育改革。
  • 榮譽是鞭策 奮鬥是職責——記「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王小梅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王小梅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並出席表彰大會。期間,她幾乎全天在崗,在線處理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檢查報表、審閱簡報、查看門崗記錄、慰問居家人員、幫扶貧困學生、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從大的方案到小的細節,她都親身參與過問,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她是全國先進工作者  珍惜榮譽繼續奮鬥此次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王小梅感觸頗深:「其實,感觸最深的是我們勞動大軍的磅礴力量。
  • 佛山七漢子在京捧回「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
    11月24日上午,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佛山市共有7人入選。其中,李金波、蘇榮歡、劉一軍、宋科明、唐奇、彭方昭6人獲評為全國勞動模範,王躍建獲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他們之中,有5人曾獲得「佛山·大城工匠」榮譽。
  • 江蘇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
    創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養學術骨幹近千名。建立中國血液病臨床醫學研究網絡,推動中華骨髓庫的迅速擴容。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48.李偉光,男,漢族,197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主任科員。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教授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教授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作為代表上臺領獎。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
  • 王金良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全媒體記者 王中鵬 通訊員 許曉微本報訊 昨天,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海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級農藝師、援川幹部王金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他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技推廣突出貢獻獎等榮譽。2018年,王金良請纓前往四川省屏山縣,支援當地茵紅李產業轉型發展。
  • 西陵區2名勞動模範和1名先進工作者受市委、市政府表彰!
    西陵區2名勞動模範和1名先進工作者受市委、市政府表彰!2021年1月6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市委黨校求索報告廳舉行2020年宜昌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會議對70名勞動模範和30名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
  • 海南38人在北京受表彰:全國勞動模範26人 全國先進工作者12人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南共有38人受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範26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2人。  他們是來自海南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他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敬業精神、忘我的擔當進取,生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
  • 青大附院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儀式在北京召開,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抗非典抗洪抗震救災,人民醫生屢立戰功1998年抗洪搶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傷員救治,2009年抗擊H1N1甲型流感,在一次次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的危急時刻,於文成教授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成為守護生命「萬裡長城」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 喜報丨市一醫院張筱鳳副院長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喜報丨市一醫院張筱鳳副院長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來源:健康杭州發布日期:2020-12-11 09:42瀏覽次數:2次日前,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張筱鳳副院長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 我市3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赴京接受表彰
    11月20日上午,我市舉行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赴北京參加表彰大會歡送儀式。據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共產生25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今年我市共有3名同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他們分別是河源殯儀館館長黃偉良、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王豔卿、龍川縣黃石鎮長洲村村民駱素娥。在歡送儀式上,代表們發言表示,將在今後工作中繼續發揮好勞模的示範和表率作用,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社會。
  • 華新水泥獲全國建材行業雙榮譽
    (記者 王璐 通訊員 柯鵬)據華新水泥公司18日消息,目前召開的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聯合授予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技術部「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稱號、華新襄陽公司董事長袁德足「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稱號。
  • 太優秀|烏海消防廖其濤獲得「烏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太優秀|烏海消防廖其濤獲得「烏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科科長廖其濤被授予「烏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3年12月入伍,200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累計參與各類火災撲救和社會救援、救助2000餘起,搶救被困人員436人,疏散被困人員783人,搶救財產價值9000餘萬元,成功處置了金盤商廈火災、東源油罐爆炸火災、甲醇罐車洩露事故等一系列生死考驗的急難險重災害事故。為保衛轄區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 深圳15人榮膺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我市有11名全國勞動模範和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接下來,將珍惜榮譽,保持本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拼搏奉獻,做好表率,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  據了解,黨中央、國務院每五年評選表彰一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今年我市獲表彰的15人,既有科研人員、警務人員、醫生,也有社區工作者、勞務工、快遞小哥等。
  • 鄂爾多斯55人獲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2月10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呼和浩特隆重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大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盟市和旗縣設分會場。鄂爾多斯市市直入選的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在康巴什區市分會場參加會議,各旗區入選的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在各旗區分會場參會。
  • 深圳33人獲評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12月2日,廣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召開,今年共399人獲評廣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深圳共有33人光榮入選,其中,31人被評為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2人被評為2020年廣東省先進工作者。
  • 儀式教育為文職人員建功軍營提供精神動力
    文職人員是我軍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樣適用儀式教育。實踐證明,規範有序開展儀式教育對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提升文職人員制度吸引力有現實意義。然而,個別同志對儀式感缺乏足夠認識,甚至認為儀式教育可有可無;個別單位組織儀式隨意性較強,缺乏規範,流於形式。「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完善自我穩步向前 武大靖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
    據悉,於日前公布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名單中,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武大靖也儼然在列。全國先進工作者作為表彰為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榮譽稱號,武大靖獲此殊榮不僅是對他在賽場上為國爭光的一種肯定,更是對他刻苦努力,不斷向前的奮鬥精神的褒揚。 「完善自我,穩步向前」是武大靖對自己詮釋與要求,縱觀其以往的比賽成績不難發現,他的狀態穩定性在運動員中堪稱出類拔萃,絕非靈光閃現的「神經刀」選手,每一步都走的十分踏實,只要上去了,就一定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