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曾想佔領中國臺灣島

2020-12-26 哈歷史
1853年7月14日佩裡率美國海軍登陸日本

說起1853年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那咱得先說說 日本的「徳川幕府」,它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幕府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獲天皇賜封為「徵夷大將軍」,於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開啟了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江戶時代」。天皇作為日本最高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手中並沒有掌控日本全國的權利。而掌控權在幕府將軍的手裡。幕府將軍直接掌管日本1/4的土地和多個重要城市。而日本其他地區被劃分成大小不一的「藩」,200多個「藩主」也就是首領被稱作「大名」,為世襲制,擁有屬於自己的武士,但必須聽從幕府將軍的調遣。德川家康於日本長慶十年(1605年)將「徵夷大將軍」位傳給了自己的三兒子德川秀忠。

為便於統治,幕府先後採取「禁教」和「鎖國」的政策。「禁教」就是取締天主教,根除農民中的天主教徒。同時規定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僅可在長崎和平戶進行貿易往來。其後,日本元和九年(1623年)又下令禁止西班牙商船來日貿易。緊接著英國、葡萄牙等斷絕與日貿易。至日本寬永十六年(1639年)日本成為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馬修·佩裡在日本橫濱會見日本官員。

在所有西方國家都試圖向遠東開放西方貿易的時代,美國成為了敲開日本國門的敲門磚。美國急於為其製成品尋求新市場,於是在當時具有軍事實力的美國,選擇了遠洋「敲門」的方式。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由美國海軍東印度分遣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四艘軍艦抵達日本江戶灣(今東京灣)的浦賀水道。

由於軍艦的船體被塗上具有防鏽功能的黑色柏油,因此被稱作「黑船」。 馬修·佩裡奉美國總統之命要求日本開國並與美國進行貿易,若幕府不接受美國的要求,他別無選擇將會對日本發起攻擊。日本接受美國總統的國書。日本嘉永六年(1854年)3月8日,馬修·佩裡率領艦隊再次造訪日本。3月31日,美國與日本經過不斷磋商,最後籤訂了「神奈川條約」。被迫向美國打開國門。這就是歷史上的「黑船事件」。

馬修·佩裡第一次到訪日本的途中曾經停中國上海。而第二次則曾在中國臺灣基隆的外海錨泊停留了一周多。馬修·佩裡對臺灣島很感興趣,期間派水兵登島對臺灣島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尤其煤炭蘊藏情況。馬修·佩裡將水兵調查的結果寫成報告。

清代臺灣島及澎湖列島全圖。

在報告中他強調,臺灣島易於防守,可作為美國在遠東地區進行貿易的一個中轉站,就如同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利用古巴作為中轉站是一樣的。希望美國立刻出兵佔領臺灣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打破歐洲國家在主要貿易航線上的壟斷。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皮爾斯認為,美國距離臺灣島太遠,為佔領一個遙遠的小島耗費如此多的資源不值得,加之國會也不贊同,最終佔領臺灣島的想法胎死腹中。

相關焦點

  • 日本摩託車工業的起源與黑船事件的關聯
    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海軍司令馬修.佩裡將軍攜四艘蒸汽炮艦造訪日本江戶,以武力脅迫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要求建立通商關係,德川幕府以茲事體大,須由天皇定奪為由,要求於次年回復美方請求。
  • 1945年日本投降時懸掛的一面國旗,本是日本的希望最終卻讓其絕望
    相對於日本那排水量僅為100噸的小木船,美軍那2艘排水量高達2450噸的通體黑色的蒸汽動力船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可戰勝,我想日本對於美國那近乎於跪拜的屈服,大概就是那時埋下的種子。 而這顆種子在九十三年後生根發芽。
  • 黑船來航(上)——日本被拖入近代
    日本,經歷了上蒼為一個彈丸之國設置的所有的殘酷考驗,它不止一次地答對了魔鬼懷著足夠的惡意為它出的選擇題。我們不禁要思考,它是靠著什麼一次次浴火重生?是什麼讓它在最危險的崖邊獲得了上帝的拯救?黑船祭      1853年,美國將軍馬修·佩裡率艦隊砸開了日本閉鎖的大門,迫使日本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大國崛起,是怎樣被美國「玩」殘的?
    如果說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話,那麼1853年美國海軍製造的「黑船事件」則無疑是日本近代史的肇始。中日這兩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東方國度,都未能在世界殖民主義的大潮中倖免。只不過,清王朝為了應對外敵入侵走上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近代軍事革新之路,而日本則乾脆全盤西化,甚至連西方殖民主義那一套也照學不誤。
  • 日本的焦慮:這個角落不隱秘
    「過分的好奇心」要了解日本性格的複雜性與連續性,可以藉助歷史觀察者們更睿智深邃的目光。長期專注於日本研究的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在《創造日本:1853-1964》這本書裡,作者伊恩·布魯瑪從1853年的「黑船來襲」一直寫到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
  • 日本最「正宗」的日本酒,為啥可以在日本大獲成功,竟有這段歷史
    在觥籌交錯之間,威士忌不僅僅是飲食文化的象徵,還折射出的是日本近現代史。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事件,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培裡(也譯作「佩裡」)和祖·阿博特等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的事件,最後雙方於次年(1854年)籤訂《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
  • 19世紀,武士刀與堅船利炮的較量,日本輸了,但日本又贏了
    而武士刀在堅船利炮面前,又是那麼地不堪一擊……霸道的商品侵略,背後竟是無聲的妥協1853年7月8日,一艘全黑的軍艦,冒著黑煙出現在了日本海上。在這艘軍艦上,還有300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士兵,迫切等待著「新大陸」。
  • 為何明治維新讓日本走上富強,清朝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告終?
    十九世紀以後,東方不復之前的榮光,許多國家都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清朝被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國門,日本則被美國海軍艦隊威逼被迫打開國門。近代時清朝與日本的遭遇何其相似,他們所做出的反應也大致相同,但最終清朝與日本的結局卻大不相同:明治維新讓日本走向富強,然而清朝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告終。
  • 他是日本近代維新之父,教出的幾個學生,影響日本上百年歷史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1853年,日本島國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用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在這之後,日本的這扇國門,逐漸向美國開放,並且走上了富強之路。在日本走向富強的道路上,有一個人是絕對繞不開的,這個人不是明治天皇,而是吉田松陰。很多人對于吉田松陰並不太了解,但是他在日本近現代歷史上,卻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他被人稱為「日本近代維新之父」。
  • 頂下郊拼,1853年臺北泉州移民的大規模群體鬥毆
    拼,這個詞在中國南方地區的一些方言中有著「衝突」,「爭鬥」之意,於是,南方一些身份的地方史之中,經常會出現帶有此字眼的特殊方言型地方術語,而這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1853年,發生在臺灣臺北的一些大規模鬥毆——「頂下郊拼」。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甲午海戰一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1840年的鴉片戰爭,英國資本主義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用大炮打開了中國關閉已久的國門。日本之所以會突然變強這都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有很大關係。日本的明治維新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一個由弱變強的轉折點。1840年英國人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樣的遭遇日本也經歷過。19世紀中期的日本正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
  • 抗戰勝利後,美國求中國派5萬部隊佔領日本,卻被此人親手毀了!
    1945年7月,以美、蘇、英、法四國為首的同盟國對戰敗後的德國進行瓜分。 同盟國對戰敗國進行軍事佔領的規定也在這一天成為了國際通例。 一個月後,美國的兩顆核彈壓垮了日本帝國主義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由美國牽頭召開同盟國會議,商討針對日本戰後處置,及軍事佔領成為了核心問題。
  • 19世紀日本如何避免成為殖民地的命運?因為太窮,列強看不上
    亞洲最富饒的地方是中國大陸以及南亞次大陸,英國佔領了整個南亞,俄國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然而19世紀中葉,亞洲的民族意識也開始覺醒。1850年,洪秀全發起金田起義,浩浩蕩蕩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數十年,1857年章西女王也發起了印度民族大起義。
  • 中國海警船密集出動,信號強烈!
    眾所周知,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日本一些政客多次在釣魚島問題上挑起事端。除了叫囂對釣魚島進行所謂「改名」,計劃在今年對釣魚島進行所謂「自然環境調查」,近日,日本還聯手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搞出小動作。
  • 羅森的記錄本《日本日記》,在他筆下的日本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
    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在近代史上一位中國人最早訪問日本,並寫下了有關日本的記錄文章。現在,即使筆者在此提及他的姓名,恐怕也沒幾個人能想得起這麼一個人物。也就是說他基本上已被歷史淡忘了。他正是筆者將要在這裡介紹給大家的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羅森。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結局如何?說出來很難信
    但凡說到日本歷史,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德川家族」,自從德川家康上位後,德川家族在此後的日子裡統治日本長達264年,公元1867年,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政府將會如何對待他們?德川家族的結局又會怎樣? 在說德川家族之前,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幕府」為何物。
  • 「日本不是真想佔領中國」 發動「無勝算」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原因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精研中國近代史的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28日在一場演講裡提到,日本不是真的想佔領中國,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但要到東南亞只有兩條路,一個陸路、一個海路走太平洋,國軍退到西南後,日本過不了,沒辦法打到四川;走海路會碰到夏威夷的珍珠港和菲律賓,但中國拖住日本數十萬大軍,日本不得不發動太平洋戰爭。
  • 近代的亞洲遠東地區,為什麼只有中國、泰國以及日本保持了獨立?
    但從近代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遠東地區僅有泰國、中國以及日本保持了國家的獨立,並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有句話概括起來其原因,還是挺有意思的,就是「中國太大、日本太強、泰國太巧。」雖然並不全面,但其實可以很形象地說明問題。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琉球的前世今生上世紀50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島鏈戰略。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經過琉球群島,連接臺灣島,最南端是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毫無疑問,島鏈是美國為了威懾亞洲大陸國家而設立的。在這條島鏈中,琉球群島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 曾是我國第一大島,被俄國佔領後探明大量石油,日本曾想偷偷佔領
    如果說日本是個犯了罪的國家的話,說不定會對日本更加憤怒,這個國家不太有名,這是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和之前的帝政俄羅斯,從十九世紀開始,俄羅斯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和非法手段,在清朝時期,割據了東北大部分地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