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除了留下很多經典電影,女演員們的一顰一笑也留在觀眾的腦海中。
瑪麗蓮·夢露,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電影女演員之一。她動人的表演風格和正值盛年的隕落,成為影迷心中永遠的性感女神。1999年,夢露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六名。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知名音樂劇與電影女演員,晚年曾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使。
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味的穿著著稱。生前主演的多部電影如《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為無數人眼中的經典。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
出演的《蒂凡尼的早餐》於1961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兩項音樂性獎項,奧黛麗赫本第四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這部片她的演藝生涯再創高峰,但她開始挑戰更有演技難度的作品。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這部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歌舞片獲得8項奧斯卡的獎項,但主演的赫本卻因由別人幕後代唱的關係無法獲得提名。
葛麗泰·嘉寶,原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出生在瑞典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被迫離開學校去百貨公司打工,做廣告模特,她在一個廣告短片中的形象被一名戲劇導演看中,並邀請她在自己的一部電影中擔任一個小角色。
受此鼓舞,嘉寶申請到瑞典表演學校的獎學金。從此展開了銀幕生涯。1924年瑞典導演斯蒂爾邀她主演自己的影片,片子公映後兩人雙雙被米高梅看中。
這時她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嘉寶,並以此名拍了在好萊塢的第一部影片《激流》(1924),這是一部默片,影片一上映就打破票房紀錄。
在繼續又拍了幾部默片之後,1930年她出演了第一部自己的有聲電影《安娜·克裡斯蒂》,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並給她帶來了一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35年的《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是嘉寶最為人稱頌的作品。前者讓她再次提名奧斯卡,而後者則充分展現了她演技中複雜神秘的一面。
嘉寶的最後一次奧斯卡提名來自1939年的《妮諾奇嘉》,而1941年拍完《雙面女人》後,正值巔峰時期的嘉寶突然隱退,成為了好萊塢一個永遠的謎。
1954年,奧斯卡為了紀念她的不朽成績,特地為她設了一個特別獎頒給她,但是她也並未去領獎。
英格麗·褒曼,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好萊塢電影演員,畢業於瑞典皇家戲劇學院。
1935年通過出演電影《Munkbrogreven》出道。1942年因主演電影《卡薩布蘭卡》而成名。1945年憑藉電影《煤氣燈下》獲得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46年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電影《美人計》。1957年憑藉電影《真假公主》獲得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1973年擔任第2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1975年憑藉《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 。
1978年出演演藝生涯裡的最後一部電影《秋天奏鳴曲》,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位。
「如果我總是擔心別人怎麼說,我便不能用自己的方式過好生活。」
-----英格麗·褒曼
海蒂·拉瑪1914年9月9日出生於維也納,父親是當地知名的猶太銀行家,母親是一名鋼琴家。她曾迷上了表演,跟隨著名戲劇導演馬克思·萊因哈特到柏林學習表演。最初她在影圈充當場記,憑著無以倫比的外表和表演欲,16歲的海蒂小姐就迎來了她的第一部電影《街上的錢》。
1937年的一天,在倫敦,她遇見米高梅三巨頭之一的路易·梅耶,在他的引薦下,她成功打入好萊塢,與米高梅籤定了一份拍攝合同,也因影片《Algiers》中所塑造的優雅的黑髮美女形象打破了由金髮女人統治銀幕的慣例。然而她在好萊塢令人驚豔了近40年,和包括克拉克·蓋博在內的數名影帝合作過,卻從未獲得過任何獎項。
Hedy Lamarr在27歲時。借鑑了鋼琴家安泰爾(第二任丈夫)之前同步演奏鋼琴的原理髮明了展布頻譜。這一技術也就是日後CDMA的基本思路。
2000年,海蒂去世,享年86歲,世界通訊協會給予了她高度評價,稱她是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