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日料的朋友應該對生食這一吃法不陌生。日本料理中,生食可謂佔據了半壁江山,不僅有生魚片、生牛肉,將生雞蛋和米飯、醬油拌在一起的吃法也很常見。
不少人覺得這樣的吃法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原本的鮮味和營養。一些健身人士也會直接食用生雞蛋,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補充蛋白質。
生吃雞蛋真的安全、美味、營養嗎?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雞蛋能不能生吃?
不少人認為,食物在烹飪過程中會造成營養流失,雞蛋也是如此,生吃雞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天然營養。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雞蛋到底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顯示,每100克雞蛋(煮)中含:
水分76.3克,蛋白質12.1克,脂肪10.5克,碳水化合物0.1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39毫克,含有多種礦物質,包括磷206毫克,鈣35毫克,鉀130毫克。
從這組數據可以發現,雞蛋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而且其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膳食中蛋白質的優質來源。
但是,研究發現,生雞蛋和熟雞蛋的消化吸收率存在很大的差別。熟雞蛋的消化吸收率可達100%,而生雞蛋卻只有30-50%。
這是因為生雞蛋中含有一種抗酶蛋白,這種物質會抑制人體的蛋白酶活性,阻礙蛋白質的吸收。
此外,由於生雞蛋是一種半流體物質,通過胃腸道的速度比較快,也就更加不容易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從這一角度考慮,熟雞蛋的營養價值是要高於生雞蛋的。
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來說,熟雞蛋要優於生雞蛋。但有些人只是單純喜歡生雞蛋的鮮味和口感,如果不考慮營養利用價值,雞蛋究竟能不能生吃呢?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不建議大家食用生雞蛋。雞蛋殼是存在孔隙的,細菌包括致病菌都有可能通過孔隙汙染雞蛋的內部,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生雞蛋最常見的致病菌是沙門氏菌,調查發現,日本每年因為食用生雞蛋而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數可以達到2.8萬。人食用含沙門氏菌的雞蛋後,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瀉、急性胃腸炎等症狀。
可見食用生雞蛋是存在一定健康風險的。而雞蛋中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過煮沸來消除,因此出於安全和衛生的考量,還是熟雞蛋更勝一籌。
生食雞蛋確實有其獨特的風味,如果實在喜歡,不妨適當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可生食雞蛋。
這類雞蛋在生產、運輸的過程中會注意滅菌,且有嚴格規定的保質期,可以儘量減少致病菌汙染的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為了大家能夠健康地吃雞蛋,提幾點小建議:
1. 選購雞蛋時,選蛋殼略粗糙、大小適中、沒有異味的蛋,此類蛋比較新鮮。
2. 雞蛋要放冰箱低溫保存,7攝氏度以下為宜。存放之前可以用紙擦拭,不要破壞外殼。
3. 煮雞蛋的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4. 每天吃一個全蛋,包括蛋白和蛋黃。不要因為擔心膽固醇超標就棄掉蛋黃,膽固醇也是維護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