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全國兩會重要內容,提請審議的民法典草案中的諸多法條引起社會熱議。民法典草案中的繼承編部分將遺產規定為「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擴大了原有《繼承法》規定遺產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和著作權等合法財產的範圍。有聲音認為,這意味著虛擬財產、遊戲帳號等都將成為可以合法繼承的「遺產」。
新京報記者隨機採訪網民發現,出於人格屬性及隱私考慮,大多數人不支持自己的社交帳號被繼承,而對於遊戲帳號的繼承則相對較寬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曉東表示,民法典頒布之後,像遊戲帳號等財產權屬性比較重的虛擬財產,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很有可能被判能繼承。涉及個人隱私的QQ帳號等虛擬財產是否能夠被繼承,需要未來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出臺來綜合考量,協調處理。
01
部分網民不希望帳號被繼承
有虛擬帳號網上叫價10萬元
5月24日,就是否希望自己的網絡帳號被繼承,新京報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不同行業的網民,其中有4人支持虛擬帳號被繼承,9人不支持虛擬帳號被繼承,此外還有7人表示需要看情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支持虛擬帳號被繼承的人佔大多數。多數人不支持虛擬帳號被繼承的原因多與虛擬帳號有人格屬性有關。如從事證券工作的柴先生認為這些帳號「都是私人空間」;抖音玩家李女士認為「我的抖音號不值錢,後代想要看我,可直接點擊我的抖音號看,沒必要登陸帳號」;微商陶女士表示「每個人都是個體,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延續我的想法」;在國外上學的曹同學則表示,相對於被繼承,「更希望社交帳號被追加為悼念帳戶」。
支持虛擬帳號被繼承的網民則多特指有經濟價值的帳號,如遊戲帳號。從事城市設計工作的文先生認為,「虛擬帳號也有經濟價值,就像財產一樣,本身可以交易,是值得被繼承的」;遊戲玩家王先生表示,「非常支持,我steam戰網中買的遊戲值不少錢。有的人喜歡收集手辦、古董,我就喜歡收集遊戲」;只有房地產從業者羅先生希望自己的虛擬帳號被無條件繼承:「留給子孫也是一種紀念」。
新京報記者發現,目前遊戲帳號在市場上確實有出售的價格,如在虛擬交易平臺上,有285個皮膚的「王者榮耀」帳號可以賣出7300元,有高等級裝備的「魔獸世界」帳號也可以賣出超過1000元的價格。此外,年代久遠或號碼漂亮的QQ號也有市場價,等級稍高的7位QQ帳號售價超過1000元,數字重疊的6位數QQ號售價甚至超過10萬元。
丁曉東表示,對於具有價值的虛擬帳號是否能繼承,要看這個遺產是屬於人格權屬性多一些還是屬於財產權屬性多一些,財產權屬性比較多的帳號應該是可以繼承的。民法典頒布之後,像遊戲帳號等財產權較強的虛擬帳號,在今後的司法實踐中很有可能會判可以繼承。但是比如像QQ帳號等人格屬性很強的,可能會涉及信息保護的問題,可能會出現爭議。
02
繼承還是不繼承?
網友們考慮的可能是這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京報記者採訪多位網友發現,無論遊戲帳號還是社交帳號,不願意交給後人繼承的帳號多是較多個人烙印的虛擬帳號,即人格屬性較多的帳號。
「遊戲帳號和遊戲帳號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從事傳媒行業工作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有基本上沒有個人烙印的帳號,比如steam平臺帳號的作用基本上就是用來購買各種遊戲,不給別人繼承就浪費了。「LOL」和「王者榮耀」等遊戲,基本上每一局隊友都不同,也沒有裝備,不給別人繼承會浪費。但RPG(角色扮演)類的網路遊戲帳號就不同了,遊戲帳號是自己的化身,不捨得讓別人代替你,更別說滿是好友通訊錄和自己照片的社交帳號了。」
對此,丁曉東表示,網絡虛擬財產繼承與個人隱私存在衝突。「個人在網絡平臺進行活動,為了虛擬財產的安全,排除他人在非授權情況下進行訪問或者使用等,需要通過設定用戶名、密碼等方式進行保護。由於一些虛擬財產本身特性,如微信、QQ等聊天記錄、電子郵件等,多涉及用戶個人隱私, 不經允許不得查看或者下載是常態,即使是對自己親密的人,人們常常也希望保留自己的隱私空間。有的虛擬財產還會涉及到第三人隱私,如雙方的電子郵件往來,聊天記錄等,一旦被後代繼承,其必然超出第三人所能控制的範圍。因此如何處理第三人合理的隱私,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應當承認,涉及親人關係的個人信息保護歷來是難題,我認為對於虛擬財產要區分其財產信息和人格信息。在財產信息上,親屬要有繼承權和知情權,而在人格信息上,要相對謹慎一點。在實際操作中,不少虛擬財產可能人格信息和財產信息兼具,對於此類虛擬財產,在人格權方面哪些能給家屬繼承哪些不能,未來怎樣去實踐,目前還是具有爭議的問題。」丁曉東表示。
03
遊戲公司:帳號繼承影響用戶資料變動
專家:繼承虛擬帳號要注意隱私保護
新京報記者發現,由於虛擬帳號由相關運營商進行運營,所以對於虛擬帳號的繼承問題,實際情況更為複雜。
「大多數虛擬帳號是與人的身份信息綁定的,若進行繼承,此前綁定的身份信息自然需要更新,但為何不新申請一個帳號呢?」某遊戲公司法務袁先生表示,「虛擬帳號的繼承和網際網路產品的特性相關,讓他人『繼承』舊有帳號會導致用戶資料和註冊信息混亂,這對APP產品的用戶信息保護,甚至更新迭代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袁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涉及這一塊的法律確實是空白,「目前民法典草案也只是用了較為寬泛的表述,留下了討論的空間。」
新京報記者查閱舊有案例發現,在實際操作中,多數虛擬帳號確實不支持繼承。如根據公開報導,2004年,美國一位父親把雅虎訴之法院,要求獲取兒子生前使用郵箱的帳號密碼,獲取兒子在郵箱中保存的照片、文字以及其他數據資料,以作緬懷。法官最後判決雅虎公司將相關的數據資料刻錄在一張光碟上交給了這位父親,但帳號密碼仍不予交付。
另一則公開報導顯示,2011年,遼寧王女士的丈夫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其丈夫QQ及郵箱裡保存了大量關於兩人的信件和照片。王女士不知其QQ密碼,因而無法獲取這些資料,只好向騰訊公司求助,但最終關於其丈夫QQ帳號的繼承權歸屬問題也沒有解決。騰訊公司對此的解釋是,根據公司與用戶之間達成的協議,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只擁有號碼的使用權。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QQ帳號申請協議,QQ帳號使用權僅屬於初始申請註冊人,禁止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QQ、MSN等帳號若長期不使用,甚至會被凍結或註銷。
有律師認為,遊戲帳號能否繼承,首先要確定是否屬於財產。如果屬於財產,那麼屬於動產還是不動產。按照通行的理論,遊戲帳號並非財產,而是一種合同利益,即註冊人與遊戲公司之間籤訂了一份電子合同,根據這份電子合同的約定,註冊人可以使用這個帳號。以後能否繼承,需要看雙方合同的約定。沒有約定的,依照法律規定,繼承人可以繼承被繼承人的合同利益,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董娟建議,網絡服務提供者應制定更為完善的用戶協議條款,如增加「繼承條款」,由帳號持有人決定自己的網絡虛擬財產是否可以被繼承,以及選擇可以被繼承財產的具體範圍。「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允許帳號進行繼承和轉讓,可以把過戶更名作為繼承和轉讓的一個必要的程序,由此避免『無法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追溯』的情況。」
對於繼承帳號問題,騰訊互娛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信息。三七互娛方面則表示,公司會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運營遊戲,保障玩家帳號合法權益。
本文轉自新京報 作者:羅亦丹
本文編輯:孔繁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