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江南,似乎從小就對水、橋、古鎮,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節,無論到了哪裡,只要這裡有類似的古鎮,便會抽出空閒時間去走訪一下,去感受一下。在杭州生活了幾年,一直聽說過位於杭州富陽的一個古鎮——龍門古鎮,但一直沒能成行去走訪一下,有些遺憾,這次疫情控制得差不多了,正好抽空去看一看,感覺人也不會很多,結果真是讓我意外的驚喜,因為這裡不僅僅原汁原味,還有著被世人遺忘的清淨。
龍門古鎮最大的名頭便是三國孫權的故裡,離杭州市區50餘公裡,自駕開車過去花了1個小時多點。
古鎮雖說是孫權故裡,但是裡面的建築當然不會是那麼古老的三國時期的了,現存最主要的古建築是以明、清時代的為主,算得上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了。
龍門古鎮的鎮後有一座龍門山,海拔高度超出1000米,是富陽最高的山峰,遠遠望去,峰巒重疊,氣象萬千。據說當年嚴子陵遊龍門時,留下一句「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因此小鎮得名「龍門」。
龍門古鎮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皆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所以古鎮內部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共建有孫氏廳堂40多座,從這裡就可見一斑。鎮內建築布局錯落有致,屋舍房廊相連,長街曲巷連貫相通,外人進入鎮裡,如入迷宮,說起來這迷宮般的古鎮還是有八卦陣的效果。古鎮內的古建築大部分保存完好,伴隨著古樟、小橋、溪流與古街,一起構成了古鎮原汁原味的獨特風景。
龍門古鎮內有一條四百餘米的古街,由卵石鋪設而成,古巷裡清風如水,街上的卵石溫婉,原汁原味的古風、古韻隨處可見。街的兩旁店鋪林立,依稀可見一些舊時招牌,步入一家小店,店內光線暗淡,舊式的算盤、盛著糖果的玻璃瓶、還有紅紅的二踢腳,都擱在高大沉重的老式木製櫃檯上,遊客不多,掌柜也不大聲吆喝招攬生意,大有買不買由你的味道,特別喜歡這種感覺,因為清靜。
出了小店,前邊有個拐角處,有一長長的條石,上面坐著幾個當地的老人,正在話著家常,站在旁邊聽了幾句,不算太明白,也知是鎮上大大小小之事吧。
龍門古鎮除了原汁原味的古韻之外,精華之處就在於青山綠水間。青山,就是古鎮背靠的龍門山,山勢巍峨,雄偉壯闊,山上樹木茂盛,植被豐富。而發源於龍門山瀑布的龍門溪,從鎮內貫穿而過,淙淙汩汩,流入剡溪,最後匯入富春江中。慈祥、蒼老的太婆橋與那棵好幾百年古樟一起見證了古鎮的滄桑歷程,千百年來一直不變的終究還是那個旋律,「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生活,所以這裡還有著 被世人遺忘的清淨。
龍門古鎮裡的當地居民看上去生活簡單而淳樸,鄰裡之間也相當的和睦,這種氛圍讓人能忘記城市的煩惱,快速地融入到古鎮生活之中。
古鎮內的宗氏祠堂裡依然是燈籠高高掛起,那種當年的大戶人家的氣派和味道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散。
古鎮裡依然還保留著傳統的手工作坊,有一家老字號的餛飩店,做的餛飩皮薄肉Q,湯汁又有豬油的香味,實在是回味無窮。
夕陽西下,伴隨著夕陽的餘暉,古鎮門口處的稻田一片金黃,整個稻田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映襯著古鎮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