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對人生的態度,樂觀的人一定比悲觀的人走得遠,走得更好,雖然人生的真相更值得悲觀。這就是《曾國藩》給予我的啟示。」——白巖松
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沒有誰可以簡簡單單的成功,我們所知道的勵志故事只是只是他們所有經歷的冰山一角,勵志的背後往往事痛苦的真相。
著名央視主持人、新聞評論員白巖松,以尖銳的語言風格被大家所熟知,他曾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這樣一個風光無限的人,也有著鮮為人知的一面。
白巖松:抑鬱五年,三次想要「自殺」
2001年,白巖松精心籌備著央視的新欄目——《子夜》,這個全新的節目寄託著白巖松希望,然後由於一些原因,節目卻一直沒能播出,這讓白巖松的壓力驟增,再加上周邊人的質疑,白巖松的內心轟然崩塌。他開始產生自我懷疑,每天夜不能寐,一度拒絕和外界交流溝通。
白巖松患有的抑鬱症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他曾3次想要自殺。
幸運的是白巖松的妻子細心地發現了白巖松的症狀,並且堅持勸他接受科學的的心理治療,幾經周轉,白巖松最終選擇看書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讀了大量的書之後,白巖松從一個個人物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他發現自己的經歷、挫折,在很多人面前都不值一提。他說:「讀書就是在讀自己,是在提升自己。如果不去讀很多書。讀很多的人,我怎麼能明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後我覺得就完美多了!」
曾國藩7個字點醒白巖松
在抑鬱症最嚴重的哪段時間,白巖松在讀有關曾國藩的書時,一下被曾國藩所言的七個字所震撼:花未開全月未圓。
花一旦全開,就離零落成泥碾作塵不遠了;月亮一旦全圓,就會慢慢變成殘月。這是在告誡眾人,有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完美人生。
生活本身並不重要,面對人生的態度才是關鍵,樂觀的人一定比悲觀的人走得更長遠。曾國藩的這句話讓白巖松放下許多,也終於戰勝了抑鬱症。
白巖松在熬過了抑鬱症之後,重新出發,這幾年來又全新的投入到節目中去,如今新聞1+1、感動中國、焦點訪談等等一個個受歡迎的節目都是他主持的,白巖松已經成為了央視最重要的主持人之一。
我們常常追求人生的完美,卻很少有人能做到,曾國藩的一句話讓白巖松迷茫困惑的時候,懂得了人性的複雜,解開了心結。
晚清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其實我們並不陌生,他歲年少時愚笨,卻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著,十年七遷,連升十級,最終成了成為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半個聖人。
曾國藩一生的智慧全部記錄在了他《曾國潘全書》中,在這本書中除了能學到他的智慧外,還能學習到為人處世的辦法。曾國潘的思想對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一直都在激勵著每一代,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此書由文言文翻譯而成,詳細記錄了官場、生活、與人相處。讀懂曾國藩,領悟修身治學處世智慧,成功與失意間,看到人性最複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