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2020-12-14 海峽導報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國民黨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復校」。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對外開放,2019年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交流點」。舊址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黃埔草創時的狀況,孫中山辦公室、蔣介石辦公室、學員宿舍等都還保留當年的樣子,兩岸記者饒有興致地參觀著。

「黃埔軍校也算是我母校」,臺灣人民報資深記者黃仁傑透露,自己研究生畢業後,曾在位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結束後再赴金門大擔島服役。他說,很多臺灣成年男子當兵都會有類似的經歷。

臺灣記者們來黃埔軍校舊址參觀感到很親切,同樣的根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薛洋 柳瑞鴻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90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原創」
    全國重點文物2019/02/26廣東廣州黃浦區黃埔軍校位置:廣州市長洲島,珠江環繞,易守難攻。我們千裡來到這裡,還沒下車就開始激動。就是國民黨撤退臺灣,在臺灣高雄續辦黃埔軍校的第24期以及後來一直到78期,也應該稱呼「中國黃埔軍校!」與美國的「西點軍校」一樣驕傲!往事如煙,已經90多年過去了,在人們心目中「黃埔軍校」依然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軍事學校,沒有那一所軍事學校能在民族危難之際,培養出如此之多的元帥和將軍!
  • 【兩岸e眼】臺青許辰瑞:新晉B站up主的兩岸觀察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5日廣州訊(記者 莊楊筱)在第二屆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中偶遇許辰瑞時,記者腦海中立刻浮現他在B站(嗶哩嗶哩,大陸視頻網站)上標誌性的開場白:「哈嘍大家好我是辰瑞,是一個臺灣學生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曾衛東:提升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廣度與深度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曾衛東:提升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廣度與深度 2020年12月05日 17:5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廣州訊 (記者高旭)12月5日,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2020年兩岸青年繪畫展開幕式在廣州舉行。
  • 臺灣推出「兩岸郵政e小包」
    工作人員展示交達的首個「兩岸郵政e小包」。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本報臺北12月16日電 (記者吳亞明、任成琦)在兩岸「通郵」5周年之際,臺灣中華郵政公司於16日啟動「兩岸郵政e小包」業務,以滿足民眾網購需求。同日,「海峽兩岸珍郵特展」也在中華郵政公司郵政博物館開幕。   據介紹,「兩岸郵政e小包」業務定位為新型大陸掛號小包業務,即日起在全臺郵局受理民眾交寄。
  • 「盟拓教育」帶你探秘黃埔,親子拓展+遊珠江+黃埔軍校+親子野炊
    學習革命精神,親子拓展體驗,還可以遊珠江、參觀黃埔軍校,野炊!遊珠江:觀賞珠江風景,學習安全知識!從廣州塔碼頭啟航前往黃埔軍校碼頭,老師讓家長和小朋友互動,還有機會獲得小禮品。還有茶水、小點心提供哦!參觀將帥的搖籃:黃埔軍校舊址,憶輝煌歷史!
  • 原黃埔軍校總教官何應欽,12幅行楷書法欣賞:剛柔相濟、文武兼備
    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比如宋代的辛棄疾,被人們稱其為"詞中之龍」,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他也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親率數十名親兵勇闖金兵大營,並成功擒得叛徒而歸,這怎麼看也更像是一名將軍才能做的事。所以說,將軍未必不能詩詞書畫。又比如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原黃埔軍校總教官、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的書法,也是相當得不錯!
  • 狼性愛瑪,黃埔鐵軍!千名愛瑪經銷商黃埔軍校一期訓練
    市場即是戰場,愛瑪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創造了不平凡的戰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全國29個省區,千名愛瑪戰士,在號召下集結奔赴廣州,正式開展愛瑪黃埔軍校一期訓練。為讓愛瑪戰士們重拾創業初心,喚醒少年時拼搏的理想,至此,我們選擇在這裡打響我們的第一戰,革命軍人的搖籃——黃埔軍校,迎著朝陽,踏著革命先輩的腳印去拼搏去戰鬥去改變。
  • 臺灣「前陸軍總司令」痛批蔡英文 直言臺軍戰力是0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 李東堯】「我是中國人,是驕傲的象徵,悲哀的是中華民族仍有不少敗類,不顧祖宗的榮耀,要做美日的走狗。」29日,臺灣「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在一場活動上痛批評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無知、無智、無恥」「歪曲歷史、指鹿為馬」。臺媒稱近一段時間兩岸形勢緊張,陳廷寵當天直言若兩岸真的開戰臺軍沒有戰力,「戰力是0,擋不住(對岸的攻勢)」。
  • 廣州長洲島,黃埔軍校就在這裡,還有愜意的美景、懷舊的美食
    感受歷史的痕跡長洲島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這裡絕不僅有著名的黃埔軍校,還有辛亥革命館、中山公園、文塔公園……可以說是文化古蹟遍地。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2000年,黃埔軍校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 【兩岸e眼】在穗臺青:擁抱大灣區 盼「粵」來「粵」好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5日廣州訊(記者 莊楊筱)「各位勇敢的臺灣青年,面對廣大的大陸市場,請你不要客氣,盡力揮灑你的專業與能力,好好擁抱未來美好的願景,勇敢地擼起袖子幹吧!」
  • 都說黃埔之後無俊傑,但96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致敬黃埔軍魂
    當然我國也有世界聞名的軍校,如近代最為出名的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第一所革命軍政學校,1924年6月16日始建於廣州黃埔長洲島,通稱為「黃埔軍校」,正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全國也有多處分校。
  • 《到黃埔去》歌曲首發 廣州科學城綠軸廣場上演千人快閃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範敏玲):「我們一起到黃埔去,放飛夢想;天南地北的黃埔人,神採飛揚……」12月13日,隨著動人的旋律和動感澎湃的歌聲響起,廣州科學城綠軸廣場逾千名群眾共同參與見證了一場別出新意的音樂快閃活動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廣州·臺灣商品博覽會
    ,我們設立青年館這個平臺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幫助他們對接廣州跟大灣區的資源的同時,整合兩岸的資源,讓他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先穩定下來,然後再迅速的向外擴張和發展。」臺灣青年專館相關負責人鄭明嘉接受記者採訪
  • 臺灣「前陸軍總司令」痛罵蔡英文:我是中國人!
    29日,臺灣「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在一場活動上痛批評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無知、無智、無恥」「歪曲歷史、指鹿為馬」。臺媒稱近一段時間兩岸形勢緊張,陳廷寵當天直言若兩岸真的開戰臺軍沒有戰力,「擋不住對岸的攻勢」,「戰力是0」。
  • 牽手絲路行 共續兩岸情——2020「絲路行」兩岸記者採訪安康行活動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訊 「牽手絲路之行,不虛此行!」沿著絲綢之路, 11月22日, 2020「絲路行」兩岸記者採訪團來到安康,來自海峽兩岸記者們屢屢發出這樣的聲音。邀請了來自新華社、央廣總臺你好臺灣網、中國網、臺灣工作通訊、華夏經緯網、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臺灣東森電視臺、臺灣導報等兩岸媒體參與,是近年來海峽兩岸媒體第一次大規模對安康絲路文化進行集中採訪。20餘名媒體人風雨兼程,對安康平利、石泉進行深入採訪,所到之處,安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雲霧繚繞的茶園風光,小橋流水的最美鄉村,給兩岸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世界十大著名軍校:中國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要強
    學校教員多數從日本士兵學校畢業,其中有一部分教官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這使講武堂成為當時雲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這所軍校的大門陸續走出了8313名畢業生,他們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元帥朱德(第3期步兵科學生)和葉劍英(第12期炮兵科學生)、國民黨陸軍上將朱培德、王鈞、金漢鼎、唐淮源、範石生、胡瑛、孫渡、龍雲、盧漢、盛世才等。
  • 黃埔軍校的鐵甲部隊,後來成為始終效忠人民的軍隊!這怎麼回事?
    導讀 :黃埔軍校成立後,曾建過一支機械化部隊,就是在北伐戰爭中立下過戰功的鐵甲部隊。1924年11月,鐵甲車隊成立。它的全稱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鐵甲車隊」。建立鐵甲車隊是中共廣東區委與孫中山商議並經過他同意後建立的。
  • 遠離廣州市區江心小島,曾有所英雄輩出軍校,成著名景點免費參觀
    來廣州旅遊的朋友如果想感受古代南越國的文化,可以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越王井、南越王墓等,如果您想感受真正的廣州西關生活,您可以遊覽上九步行街、荔枝灣等,解廣州千年文化發展,去北京路、越秀公園等,廣州有白雲山、陳家祠、黃埔古港等許多著名景點,如果想離開廣州的繁華街的話,可以了解中國的近代史
  • 格力的機器人演奏《我和我的祖國》,臺灣記者的反應是這樣
    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離開深圳市,進入此次採訪的最後一站——廣東省珠海市,體驗這座美麗濱海城市的活力。今天下午,兩岸記者首先來到珠海華燦工場參訪,一探臺青的工作與生活現狀。據了解,華燦工場是依託民革中央主辦的設計類知名賽事「華燦獎」創建的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和專業孵化器,是粵港澳大灣區內首家面向兩岸以及港澳的數字經濟產業專業孵化器。
  • 參觀港珠澳大橋,臺灣記者跟著唱起《我和我的祖國》
    為期一周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10日下午在廣東珠海圓滿落幕,最後一個行程是坐船參觀港珠澳大橋,在世界級工程面前,兩岸記者深情唱起《我和我的祖國》。把時間回撥到700多年前,同樣是在這片海域,文天祥兵敗被俘,在途徑伶仃洋時,寫下了千古名篇《過零丁洋》。如今一橋架起,天塹變通途,全世界都為之震撼,伶仃洋終於不再零丁。當船行徑港珠澳大橋橋底,每個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