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流國產廠商對自家旗艦手機產品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小米發布了三款「至尊版」系列機型,一舉衝擊 5000 元價位。
OPPO Find X2 Pro 那頂級屏幕,頂級拍照能力以及出色的外觀,直指頂配旗艦定位。
vivo X50 Pro+、iQOO 5 Pro、vivo NEX 3S 三箭齊發,以三種全然不同的姿態登場,發力高端旗艦機。
三家大廠同時發力,在頂配旗艦機市場打得格外精彩。
不過。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擔心一件事情 —— 今年這麼精彩,明年咋辦?
今年,我提前想到了一個答案。
明年就不用買旗艦機了吧
為什麼會有這個答案呢?
因為,從年底的手機來看,明年的中端機可能會比今年強很多。
很多方面都強很多。
處理器
處理器方面,次旗艦晶片 Exynos 1080 已經發布,接下來高通驍龍 7 系列以及聯發科同級別的處理器都要來了。
按照定位以及曝光的配置來看,三款處理器性能預計不相上下。
我們以 Exynos 1080 為例子。
從跑分成績來看,Exynos 1080 的性能和今年的驍龍 865 差不多。
不過,長時間測試下 Exynos 1080 仍然存在之前的問題 —— 不持久。
有數碼博主曝光稱,三星 Exynos 1080 量產版的持續性能打不贏驍龍 865。
跑分確實展現了 Exynos 1080 處理器的峰值性能,但持續使用性能還是不太行。
有點可惜。
但是!
你有沒有發現。
作為一款次旗艦,也就是中端機使用的晶片,我們在討論它的性能時對標的產品已經是今年的旗艦驍龍 865 了。
但去年的這個時候,討論驍龍 765G 時,我們說的是架構媲美驍龍 855,性能接近驍龍 845。
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一代 Exynos 1080 、驍龍 7 系列以及聯發科都將用上了和 2021 年旗艦處理器的 CPU 及 GPU。(旗艦處理器用 X1 超大核區分)
今年 ARM 新出的 A78 CPU 以及 G78 GPU,都已經是明年中端以及旗艦處理器的標配。
當然還有 5nm 工藝(聯發科除外),集成 5G 基帶等等…
在性能方面,今年底以及明年的中端處理器,已經能摸著驍龍 865 的屁股,直接跳過了驍龍 855 這一代。
所以,你能看到三星標註「相較於上代處理器,CPU 多核性能提升 2 倍、GPU 性能提升 2.3 倍」的驚人數字。
而驍龍 7 系列和聯發科接下來的產品,也不會輸。
正如三星所說,次旗艦處理器已經實現了旗艦級的性能表現。
這是其中一個足夠讓人滿意的升級點。
來,下一個。
攝像頭
明年,旗艦手機在攝像頭方面的進展應該不會太快。
如無意外頂配的旗艦機仍然會以 5000 或者 1.08 億像素大底攝像頭為主,核心升級點大概會落在算法以及副攝像頭上。
所以,如果你在意的只有主攝像頭的參數,副攝像頭的優先級不高的話,中端機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攝像頭方面,小米已經把 1 億像素攝像頭放到紅米 Note 系列產品上。
紅米 Note 9 Pro 採用了三星新款 1.08 億像素 HM2 傳感器攝像頭,支持 9 像素合一技術。
雖然,相較於 HM1,新款傳感器在單像素麵積上有所縮減,從 0.8μm 變成 0.7μm,但也換來了不少優秀的特性。
用三星的話說,是「體積大幅縮減 15%」,帶來了「相機模組厚度減少 10%」、「專為 0.7μm 研發優化的 ISOCELL Plus 以及 Smart ISO 2.0 技術」等特性。
三星的意思大概就是 —— 雖然我們單像素變小了,但通過技術優化,還是保障了出色的光學性質,甚至提高了 12% 的感光度。
明年,想要在 1599~1999 元的這個價位搞贏紅米,至少需要滿足在 2000 元左右實現 HM2 同級(1/1.5 英寸)大底這個要素。
有這個門檻在,明年中端機的影像能力,差不了。
續航
續航方面,中端產品今年的打法分兩派。
一派大電池,一派快充。
大電池方面紅米已經進軍 6000mAh 電池,哪怕是高功耗的 5G 網絡也能滿足日常使用。
在電池這一塊,明年應該不會有什麼進展。
主要的升級,是充電速度部分。
今年年底,65W 充電已經下放到了千元機上;
華為方面的 66W 快充也在售價更低的機型上使用,比如 nova。
按照這個趨勢,明年中端產品 65W 級別的快充預計會成為標配。
甚至如果研發跟上的話,年底在 3000 元左右價位買到一臺超過 100W 快充的手機都不是問題。
至於電池,我還是那句話 —— 電池的核心的材料部分不跟上的話,也沒法指望有多大進展。
最後一塊,是屏幕和設計。
屏幕和設計
明年,中低端產品也可能很難看到沒有高刷新率的屏幕了。
不用高刷新率屏幕的手機品牌,可能僅剩蘋果一家。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接下來中端手機採用的屏幕普遍是 120Hz、144Hz 刷新率以及 FHD+ 解析度。
屏幕還是以 LCD 為主,如果是 OLED 屏幕,2000 元價位的手機,顯示質量會比旗艦款差些。
此外,這個價位的手機仍將採用挖孔屏幕,且屏幕挖孔會往中間放。
屏下攝像頭明年會有產品,但中低端是沒什麼希望用上的。
哪怕要用,也是類似於今年那種比較「將就」的屏幕。
你懂的。
換到背面,除了沒有陶瓷,中低端產品機身材質幾乎和旗艦手機沒有什麼差別。
康寧大猩猩玻璃、AG 工藝、素皮材質都會用在這個價位上。
其實這些機身設計,今年就都已經都用上了。
整體來看,如果你關注的配置是屏幕、攝像頭、處理器性能的話,明年買中端機就已經夠了。
而且,從剛發布的紅米 Note 9 Pro 來看,雙揚聲器、線性馬達、NFC 等等的這些小功能也不會缺席。
對於夠用黨來說,這些個升級點已經很讓人滿意了。
當然,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要跟大家說明一件事情。
真的不能買旗艦手機嗎?
首先,並不是說明年的旗艦手機就不好。
也不是真的讓大家別買明年的頂配旗艦機。
只是說,如果你覺得今年的旗艦手機配置就足夠激進,明年的中端機型上,你幾乎能看到全部同級別的配置。
除了屏幕素質差距比較大之外。
如果你是夠用黨,選 2000 元左右的手機一定是個更好的選擇。
當然旗艦機也會有更進一步的技術探索,這個,咱們下回再說。
經過這幾年,我現在覺得安卓手機更新迭代速度特別快,也不都是一件壞事。
因為,它同時也意味著,旗艦手機的配置很快就會下放到中端產品上。
而最近這幾年,更為激進的手機廠商在旗艦手機上拿出了更多的玩法。
1 億像素、5000 萬像素超大底、120W 快充、50W+無線快充、高刷新率屏幕、曲面屏、素皮材質、更強的處理器等等等等…
這些旗艦的玩法,第二年都會下放到中端產品。
更新迭代快,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快地用更低的價格,用到足夠好的配置以及設備。
雖然,很快這些配置的價格會降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