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衛健委
「到我們這裡來的,要求政治素質過硬,心理素質好、身體素質強硬,女同胞最好剛完例假。」這是門診黨支部書記、門診辦公室主任應莉敏為發熱門診「招兵買馬」時常說的一句話。
在「戰時狀態」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黨建堡壘有了具體的形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的「第一道防線」發熱門診,以黨員為先鋒的「中流砥柱」隔離病房,紛紛提交請戰書的 「後援部隊」各黨支部,共同築成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隔離病房有一支精銳部隊在打仗
從1月19日至今,黨員、主管護師王泓權已經整整14天沒回家了。從確定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那一刻起,他和科室的黨員幹部等日夜奮戰,在兩天之內就將普通病房改造成隔離病房,並在年三十那天迎來第一位外院轉來的患者。
在隔離病房裡,是一支精銳部隊在打仗:由許兆軍主任帶隊的重症醫學科和鄭南紅主任帶隊的急性感染科曾經牽頭打贏過SARS、H1N1、H7N9等多場硬仗,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中堅力量,此外還有從全院各科室抽調的資深醫護人員,作為有益補充。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主動請纓的共產黨員。
王泓權說,除了要和時間賽跑、和疫情做鬥爭,這支精銳部隊還要應對許多意料之外的挑戰——
硬體達標了,但軟體還需要一點點完善。在生死競速的隔離病房,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事關患者生命的大事。就拿防護面罩來說,面罩很容易起霧,視線完全模糊,醫護人員只能跑到外走廊去「涼快」一下,等霧氣凝結成水珠,再趕緊跑回去進行操作,特別耽誤事。
「類似的困難很多,但所幸我們有整個醫院的戰友們做後盾,一方求援,八方支援,群裡一說,大家就絞盡腦汁為我們出招,在試驗了酒精、防霧劑等各種材料之後,我們最終採用塗抹肥皂原液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王泓權說。
還有種種生理上的不適:穿著厚厚的隔離服連續工作,本身對體力就是一種挑戰,為了減少消耗,醫護人員還要忍飢挨渴,有些乾脆穿著尿不溼工作;為了避免針刺傷,給患者打針要帶三層手套,這讓醫護人員幾乎只能憑經驗跟著感覺走……
更加虛無縹緲的敵人是心理上的壓力,大伙兒不說,但王泓權能感覺得到:連續多日在安靜而密閉的環境中高強度工作,病房裡的氣氛常常是緊張而靜默的。王泓權總是試圖調節下氣氛,比如拿起對講機呼叫:長江長江,我是黃河,讓我來給你唱首歌吧……
深夜兩點,是王泓權每天的下班時間。這個時候,他會悄悄走到外走廊,透過窗戶,看那暮色之中的零星燈火。他想念那些生機勃勃的人間氣象,想念同院工作、留在寧波獨自過年的妻子,更想念遠在上虞外婆家的孩子,偶爾也會偷著樂會兒:「如果有人冷不丁看到我穿得像外星人一樣站在這裡,肯定會嚇一跳。」
小夥伴們集體剪髮了,隨時待命中
和隔離病房的靜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熱門診的喧鬧吵雜。為了在第一時間準確篩查出新冠肺炎患者,1月21日,全市46家醫療機構開設24小時發熱門診。
1月24日,黨員幹部基建科科長戴金華和行政一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陸萍聯手,短短六小時就騰空後勤倉庫,將發熱門診擴至三層,儼然一家獨立醫院。1月25日至今,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請求加入發熱門診,應莉敏、金豔豔負責選人用人,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寧波晚報 劉波/攝發熱門診每天要分診上百個發熱病人,絕大部分前來就診的病人都是配合的,但也有不情願被家人拖來的,還有抱著一絲僥倖心理、罵罵咧咧不肯配合的……醫護人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滿頭大汗地給患者篩查診治,還要進行科普講解。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下班後又不能和家人見面,說不累、不怕是假的,但是沒有人退縮,護士潘偉芳的父母出了車禍,但門診排班時,她對家裡情況隻字不提,直到應莉敏打電話給她愛人表示謝意,才知道她母親剛動完手術。家人說,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寧波晚報 劉波/攝
為了更好地「抗疫」,發熱門診專門成立了由25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其中,蔡珂丹為支部書記,李立成為宣傳委員兼醫護黨小組組長,幹放為紀檢委員兼醫技黨小組組長,江傳林為組織委員兼行政保障黨小組組長。為了給大傢伙兒鼓鼓勁,黨支部還抽空錄了個「大片」: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舉著「抗擊疫情,黨員先行「的橫幅給自己喊加油。
從1月20日開始,發熱門診的護士從最初的2位一路增加到8位、12位、20位,但仍是24小時滿負荷運轉。但應莉敏說她不擔心沒人用,因為後援隊伍挺龐大。
就在昨天,一位護士在朋友圈裡寫道:小夥伴們集體剪髮了,隨時待命中!
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組織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面動員起來,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做到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裡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
疫情之下,危機之中,「黨建堡壘」這個虛擬名詞,有了生動而具體的形象:
疫情發生後,全院迅速進入應急戰鬥狀態,醫院黨委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的防控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壓實責任,不分晝夜,連軸運轉,已組織召開10多次專題工作會議,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兩個爭取」「十個最嚴」的要求,堅決果斷、全面周密地落實各項防疫工作。
年三十下午,院黨委發布「醫者擔當 護佑健康」的徵集令,面向全院招募一支支援武漢和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志願者隊伍。徵集令在釘釘群、院內網發布後, 「我願加入這支隊伍」的消息在各個群裡刷屏。
在武漢駐地,陳海燕給隊員演示防護服穿脫
年初一中午,包括我院院感科副科長許小敏和重症醫學科護士陳海燕在內的首批13名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隊員在市衛生健康委集結,出發前往武漢。
1月26日,院黨委發布「嚴防死守、上下齊心、全力以赴,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的總動員令,全院黨員幹部職工爭做先鋒表率,急診、重症、心胸實驗、影像、腎內泌尿、放療、行政、北院等10餘個支部提交了請戰書,志願到武漢和防控最前線戰鬥。
「作為一名黨員,平時我對黨建堡壘這個名詞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我特別深切地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力量,感受到了百姓的期盼,感受到了肩頭的重任!」許小敏說。
作為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臨時黨支部書記,許小敏在馳援日記裡寫道:儘管,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儘快結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後記
寫下這篇文章之時,已是華美人與病毒「短兵相接」的第N個24小時。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努力攫取的每一個瞬間,都只是這場「全民戰爭」的小小剪影。
面對無形而狡猾的「敵人」,無數堡壘建在前沿,無數黨員站在前線,努力到無能為力,奮鬥到感動自己,為群眾健康構築起一道道「紅色防線」。
就在截稿時,我們突然得知消息,王泓權的外婆已離世兩天,家人怕他擔心,之前並沒有告訴他。
這場「戰疫」,是對人性的考察,對黨性的檢驗,更是對醫院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今天的新聞,將成為明天的歷史。願我們的「直擊華美24小時」系列報導,記錄一些真實,保存一些影像,更留下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