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幫助石門貧困山區網絡「賣茶」

2020-12-26 紅網

紅網時刻常德3月23日訊(通訊員 孫開國 廖化 丁芙蓉)3月22日,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教授、湖南省科技特派員、湖南(石門)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成員朱海燕率一行,專程赴位於石門縣雁池鄉的西山埡茶葉基地指導春茶採摘、加工,並利用網絡平臺現場直播該基地生產的茶品及加工流程,幫助山區茶農擴大銷售、穩固脫貧攻堅成果。

茶產業帶來的西山埡山區新農村圖景。王勇攝

西山埡茶葉基地是常德市優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石門縣渫峰名茶公司旗下的茶葉生產加工基地之一。長期以來,該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直接帶動石門西北山區5個鄉鎮11個行政村發展茶園1萬餘畝,並擁有訂單茶農108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99戶、1500人,2019年貧困人口依靠茶葉產業人均增收達1200多元。特別是西山埡1420畝有機茶基地,畝平鮮葉收入過8000元,最高達1.7萬元。

朱海燕教授(左)與「中國制茶大師」覃小洪(中)切磋手工制茶技藝。王勇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春茶銷售面臨嚴峻挑戰。湖南農業大學急茶農所急,迅速組建直播團隊赴西山埡,推介基地春茶生產形勢,並邀請「中國制茶大師」覃小洪現場演繹手工制茶技藝。截至3月23日上午,直播平臺收視量已達5600人次。該公司已接到20多筆線上訂單,銷售「石門銀峰茶」「牛抵茶」等高檔明前茶150公斤,其中清荷、大河兩家茶館分別購買50公斤,大大提升了當地茶農依託茶葉產業穩定增收的信心。

相關焦點

  • 一所大學與貧困山區的「陪伴式成長」
    選派優秀在校學生到鄉村學校頂崗實習支教的探索,被作為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推廣;校地合作共建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基地的科技扶貧模式,被作為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和高校定點扶貧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的校地合作處,獲得國務院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集體……  近年來,西南大學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和教師教育方面的學科優勢,
  • 為貧困山區學校接入網絡,WiFi萬能鑰匙助力數字教育
    讓網絡進入校園,不僅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也為解決教育不均衡問題鋪平了數字道路。作為全球免費上網平臺,WiFi萬能鑰匙通過旗下夢想鑰匙公益項目,致力幫助解決貧困地區中小學的連網難題。截至2019年底,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經過五年努力,基礎教育歷史性地解決了「有學上」問題,同時,改善教學辦學條件、消除教育大班額的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 想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怎麼直接資助貧困山區孩子?
    很多朋友想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怎麼聯繫怎麼資助,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越來越好,但全國十大貧困山區之一大涼山,依舊還貧困,物資始終還是很缺乏,小孩子們沒有乾淨漂亮衣服穿只能穿著又大又舊的衣服,從小還得做很多的農活,冬天也沒有棉被和厚棉服禦寒,家裡也沒有個像樣的學習桌椅,但他們特別熱愛學習
  • 看中國農大、華中科大、中南大學給幫扶地產業...
    直到2015年,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團隊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河邊村的「極貧」命運。李小雲教授團隊於河邊村成立了小雲助貧中心,與貧困農民共同生活,在扶貧「最後一公裡」進行實踐創新。通過團隊和村民的共同建設,30多間具有瑤族特色的客居在兩年內迅速建成,農戶的收入大幅提高。
  • 「茶院士」劉仲華受聘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
    【「茶院士」劉仲華受聘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依託雲南省豐富的古茶樹資源,西南林業大學不久前成立了世界與中國唯一的古茶樹研究中心。為進一步推動雲南古茶樹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6月10日,中國工程院劉仲華院士受聘為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
  • 關於貧困山區的資料,貧困山區兒童的資料
    中國正在高速發展,但歷史原因,仍然有少數貧困地方,國家6月30號之前要脫貧,關於貧困山區的資料, 貧困山區兒童的資料,我想說明一下。以下圖片為四川大涼山,2019年資料,2020年這裡國家戶戶做了新房,村村修了公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是主戰場——安徽農業大學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這些村都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群眾選產業比較盲目,定位不準,我們幫助他們把好脈、找準路子,在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的基礎上,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農業專家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董召榮說。  2017年,安徽農業大學在金寨縣古碑鎮迎河村、宋河村,吳家店鎮東高村、竹根河村,石臺縣仁裡鎮杏溪村5個重點貧困村開展產業扶貧整村推進。  幾年前,宋河村的茶園還是「雞肋」,產量不高、質量不行,賣不上好價錢。
  • 年產蜂蜜2000餘噸 石門近3萬貧困群眾過上「甜蜜生活」
    尚一網訊(記者曾蘭通訊員陳碩 蔡書文)5月7日,記者從常德石門縣扶貧辦獲悉,近些年,石門縣通過示範引領、統籌規劃、資金扶持等措施構建「空中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蜜蜂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雙贏的特色脫貧路
  • 這所大學為山區學生用20臺無人機上了一堂課,幕後故事...
    通訊員 程振偉 康會然 楊家偉記者 方秀芬婁底漣源市位於湖南中部,這個山區市2019年貧困剛摘帽。漣源四中在橋頭河鎮,是一所典型的山區高中。寒冬12月的一個夜晚9點,校園上空上演了一場「光影之舞」。原來這是一節信息科普課,主講的是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若聯科技的聯合教學團隊。而教具則是他們從1050公裡之外的杭州帶來的20架列隊表演無人機。這堂課的來源,可不簡單。今年9月漣源四中剛開學,學校「杭電班」的高一學生李瑤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大三學生李銘超寫信,說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 貧困山區地址親自去,自己怎麼去貧困山區體驗生活參加吃苦夏令營
    目前中國最貧困山區在什麼地方,如果是貧困山區地址親自去,自己怎麼去貧困山區體驗生活,2020年帶孩子參加吃苦夏令營要怎麼辦呢。貧困山區貧困山區目前作為中國最貧困山區,四川大涼山,隨著國家扶貧力 度加大,每戶分到了國家做的新房,村村也修好了路,但孩子們雖然在艱苦條件下,非常勤勞,刻苦學習。
  • 中國農業銀行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
    原標題:中國農業銀行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方面,農業銀行增強扶貧創新能力,延伸貧困地區服務網絡,持續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12月15日,農業銀行在北京舉辦「助力脫貧攻堅 網點『雲開業』發布會」,以現場連線的形式呈現農業銀行貴州畢節野馬川支行和四川涼山州螺髻山支行兩個網點新建開業的情況,向公眾集中展示2019年以來農業銀行新建開業的鄉鎮人工網點風採。
  •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楊國平教授國畫山水畫作品欣賞
    楊國平號湘西山民,1958年出生於洪江,畢業於懷化師專美術系、湖南師大美術系。師從著名畫家易圖境、楊曉村、王乃壯諸先生。現為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農業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畫院特聘畫家、湖南瀟湘書畫院院長、湖南省九歌書畫院副院長、 湖南省文史館研究員、湖南省國畫家學會顧問、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顧問。
  • 南開、天大、湖南大學為幫扶地帶來先進教育...
    天津大學湖南大學的扶貧故事一起來看南「興學之路」教育扶貧項目建立了100間夢想教室通過夏令營、雲課堂結對幫扶等形式跨越千裡為山區的孩子們築夢逐夢助力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他們幫鄉村建起最美小學湖南大學盧健松教授帶領團隊成員
  • 「湖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種活「產業樹」 喜結「幸福果」
    ■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 是什麼讓本無血緣的他們紮根貧困山區,默默「燃燒」自己
    一、張桂梅老師張桂梅老師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的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1600多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 尋訪最美產業教師|華農教授八年捂熱一方「冷水魚」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浩 通訊員 魏鵬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士峰 「魚教授」張學振「大家快來領魚啦!」14日下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一樓,張學振熱情招呼著同事們,在他身旁,擺放著一箱箱來自500公裡開外深山裡冷水養出的鱘魚。
  • 臨沂大學為沂蒙山區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科研助力「點豆成金」
    原因是臨沂大學李廣軍教授「點豆成金」,為企業研發了零添加天然鮮腐竹。這一產品一經上市,就銷售「火爆」,成為全國各地火鍋店的涮菜新寵。李廣軍是該校農林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致力於大豆分子育種。他以「豆豆樂」為網名,可見他對大豆研究與開發一往情深。
  • 《雪峰山的黎明》:講述山區貧困老百姓奔赴小康的傳奇故事
    原標題:講述山區貧困老百姓奔赴小康的傳奇故事 12月6日,由湖南省作協主辦,省報告文學學會、雪峰文化研究會聯合承辦的「張雄文長篇報告文學《雪峰山的黎明》作品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譚談出席。
  • ...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小紅
    情灑武陵山區——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小紅5月23日,李小紅代表在湖南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建議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就業扶貧支持力度。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趙持 攝影報導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黃巍從1999年在懷化開辦第一家超市,21年來,她一直情灑武陵山區,紮根深度貧困片區發展實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她的心裡始終裝著山區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