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航海家們等人開闢了一條條從新航線,建立起一個個新的殖民地,人口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的大量增加。擁有悠久商業傳統的歐洲,在航海貿易的支援下,經濟也得到了空前發展。繁榮的商業推動了一切手工技業的發展。
商業帶來財富,財富滋生享樂。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物資需求之後,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進。人們需要更優秀的文藝作品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新興資本家的資助下,藝術家和文學家,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許多傑出的人物閃亮登場,璀璨一時,這個時期,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
在義大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1519年)、拉斐爾(Raffaello Santi,1483年—1520年)、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1564年)等人的藝術品,精美無比,讓人賞心悅目,貴族們趨之若鶩。
西班牙的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以一部《唐吉坷德》將騎士制度諷刺得體無完膚。而英國,則出現了享譽世界的大文豪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1616年)出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莎士比亞的父親出身是自耕農,但他棄耕經商,經營毛皮生意以及其它雜貨。當莎士比亞出生時,他的家庭已經頗為富裕。莎士比亞的母親出自貴族家族,其家族信仰天主教。
莎士比亞7歲時被送到當地的一個文法學校念書,在那裡讀了六年的書,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他還學過拉丁語和希臘語。
1565年,莎士比亞的父親成為鎮上的參議,1568年成為市政官,但這位鑽營官場的父親卻因為疏於經商,結果負債纍纍。
隨著父親債臺高築,莎士比亞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1577年,他被父親從學校接回,幫父親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
莎士比亞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幹過其它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莎士比亞給博克雷伯爵的兒子當家庭教師期間,用英文翻譯普勞圖斯的劇本給伯爵保護的戲班子使用。因為對逐字翻譯感到厭煩,他的翻譯充滿創造性,就像再創作一般,讓原著煥然一新。
1582年,莎士比亞與一個農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結婚。結婚時,莎士比亞18歲,安妮26歲。婚後6個月,他們的女兒蘇珊娜出生。莎士比亞結婚的原因不言而喻。
那時的莎士比亞,自己也沒有預料到,他會走上戲劇創作的道路。他非常喜歡寫詩,夢想成為詩人。畢竟在那個時代,詩人是受人尊敬的文人,而戲班子則是四處流浪的下等人,只能靠著貴族的庇護過活。然而,寫詩是貴族的遊戲,不是莎士比亞這種平民的謀生手段,他根本不可能靠寫詩來賺錢。
1585年,一對雙胞胎降臨這個家庭,莎士比亞的經濟壓力陡然上升。1587年,在一次與妻子的爭吵之後,莎士比亞憤然離家,他跟父親拿了點錢,帶著自己在伯爵家寫的劇本,加入了一個戲班,然後跟隨戲班來到了倫敦。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劇作家生涯。
當時,由於文藝復興的風氣,貴族對于欣賞文藝作品頗有熱情,而戲劇的受眾就更加廣泛了,無論貴族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大家都對戲劇很感興趣。那個時代,戲班子很多,新劇場也不斷新建。
來到倫敦,為了謀生,莎士比亞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莎士比亞努力向有名的劇作家學習,儘管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天賦驚人,傑出的才華很快就讓他嶄露頭角。
1592年,莎士比亞所寫的歷史劇《哈利六世》在玫瑰劇場上演,獲得巨大的成功,莎士比亞開始聲名鵲起,以至於遭到前輩的嫉妒。順便一提,這一年倫敦爆發鼠疫,劇場關閉直到1593年底。戲班子因外出巡演而躲過一劫。莎士比亞卻留在倫敦,居住在南安普頓伯爵的府邸。除了戲劇創作,莎士比亞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十分熱衷於寫十四行詩,後來還出版過詩集。戲班子外出巡演時,莎士比亞就以詩人的身份成為伯爵夫人的隨從。
在給南安普頓當差期間,莎士比亞寫了一些優秀的劇本,其中最著名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威尼斯商人》,這兩部劇都取材於南安普頓家族的一些事件。
1596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但莎士比亞卻遭遇了不幸,他年僅11歲的兒子哈姆內特夭亡。也是這一年,首席授勳官終於把他父親夢寐以求的「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賜給了莎士比亞家。1597年,莎士比亞榮歸故裡,並在家鄉購置房產,居住一段時間後,他又回到倫敦,創作不斷。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球劇院,並成為股東兼演員。1599年至1602年間,莎士比亞著力創作一部以自己早夭的兒子的名字為主角名字的劇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1603年,女王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莎士比亞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創作了《奧賽羅》並於1604年公演。1606年又創作了《麥克白》和《李爾王》。這樣,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悉數完成。
莎士比亞在戲劇方面的成就無人可及,在世時就已享有盛名,並且因此致富。他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特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裡斯特拉特福。
1616年4月23日,一代文豪莎士比亞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因為莎士比亞出生日期沒有準確記載,只知道其受洗日是4月26日,故而後世將莎士比亞的生日也定在其逝世的日子,這個日子還是聖喬治節。誕辰和忌日是同一天,這樣既便於紀念,又具有某種神奇的色彩!
文藝復興最大的意義不僅僅是這些不朽的文藝作品本身,更代表著人文主義精神的出現和發展。
人文主義,即對人性的關懷,強調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的世俗文化,反對暴力與歧視,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的思想。人文主義把西歐人從一味追求宗教生活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歌頌人世間的幸福,崇尚文化和理性,反對矇昧無知。從物質豐富到精神發展,文藝復興都推動了西歐人的思想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