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針灸學》三部曲:現代針灸學科構建軌跡

2021-02-12 南中醫學工

當代的針灸學,與古代針灸學,如《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等,有明顯的不同。其演變過程,主要發生在民國時期。而現代針灸學科的構建者,主要歸功於承淡安先生及其弟子們。尤其是承淡安先生的《針灸學》三部曲,代表了其演變的三個階段。

第一曲:總結針灸臨床經驗,提煉針灸臨床原理(《中國針灸治療學》)

這一階段(1931年-1935年),以《中國針灸治療學》出版為標誌,系統收集、整理、歸納和總結針灸臨床經驗。承淡安對於針灸學術的思考,還只是停留在臨床實用技術和針灸療法的階段。迨至《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出版,始體現了對針灸原理的理性思考,是針灸現代學術研究之開端。

《中國針灸治療學》是承淡安先生的第一部針灸學專著,1931年6月由中國針灸學研究社首次出版。主要依據家學及其臨床體驗編撰而成,並融會新舊學說,引用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等知識。1933年邀請孫晏如先生補充醫案、修訂完善全書,並更名為《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至1937年5月,該書出至第8版,每個版次遞有修訂。曾被《中國醫學通史》譽為「近百年來影響最大的針灸專著」。

1931年6月第一版《中國針灸治療學》,在體例上共分三編6章。即:

第一編「經穴」,包括「針灸之沿革」「經穴之考正」2章。

第二編「手術」,計1章,即「針灸施用及設制」。

第三編「治療」,包括「針灸治療總訣」「針灸治療各論」「針灸治療分類摘要」3章。

1933年5月第四版始,改名《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增至四編。即:

第一編「總論」,計有「針灸術的沿革」等5節。

第二編「經穴之考正」,包括「人身度量標準」「人身骨度」「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等23節。

第三編「手術」,包括「針之製造」「針之形式」等12節。

第四編「治療」,包括「針灸治療總訣」、「針灸治療各論」和「針灸治療分類摘要」3章60節。

第二曲:構建現代針灸學科體系,確立針灸學術框架(《中國針灸學講義》)

這一階段(1935年-1954年),以《中國針灸學講義》系列教材為標誌,初步構建了針法、灸法、腧穴、治療等為核心內涵的針灸學科體系和框架。其中1940年10月出版的《中國針灸學講義》,確定了針法、灸法、腧穴、治療等為《針灸學》四大核心內涵,尤其在針、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研究方面有深入系統的闡述,已經具備了現代針灸學科學術專著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1937年1月承淡安先生提出了「針灸醫學」的概念,對針灸學科學術體系整體性、系統性的概括,與「針灸療法」已非同日而語。

《中國針灸學講義》是承淡安先生以針灸教育教學而編撰的教科書,最初為「中國針灸講習所」學員的油墨自印教材(1935年夏)。抗戰爆發後,承淡安先生鑑於「戰爭時期中,藥物來源困難,針灸術可代藥物療病,……以利民生」,於1940年10月定名《中國針灸學講義》正式付印出版,將承淡安先生「針灸也能抗日」的理想付之實踐。抗戰結束後,至1952年10月共出四版。

1940年10月《中國針灸學講義》第一版,仍為四編,內容大不同。即:

第一編「針科學」和第二編「灸科學」,除了傳統針灸操作外,還增加了古今刺法和灸法操作對比、刺灸對人體生理變化的影響等內容。

第三編「經穴學」,包括「總論」「經穴」「附錄」3章。其中第二章「經穴」部分,取材於《中國針灸治療學》。

第四編「針灸治療」,亦以《中國針灸治療學》為藍本,分正續兩編,共計43門202個病症,其中正編30門,包括時令病、臟腑病等;續編12門,包括婦女病、幼兒病、五官病、四肢軀體病等。

第三曲:匯通中西醫學知識,回歸針灸經典理論(《中國針灸學》)

這一階段(1954年-1957年)以《中國針灸學》出版為標誌。除補充少量針灸學原理外,最突出的變化是「概以西醫病名為主,旁註中醫舊稱,以便中西醫皆可適用和溝通交流」。在「經穴學」「治療學」部分,都是按照現代疾病分類及其名稱介紹諸病症的針灸治療,體現了承淡安先生匯通中西,改進針灸學理,是「中醫科學化」的延續和成果表達。另外,承淡安先生在《中國針灸學》「自序」中指出「現在針灸之學理,正在整理改進途中,尚未建立成為完整之理論系統」。這個尚不完整的理論,從同時的學術論文和講稿、遺稿推測,即是經絡理論。承淡安先生去世後三個月,由先生弟子們編著完成的《針灸學》(1957年10月,江蘇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首次將經絡、腧穴、刺灸、治療確定為現代針灸學科的四大核心內涵,標誌著現代針灸學科體系和框架的確立,並一直延續至今。該書也被李鼎教授評價為「新中國針灸學科的奠基之作。」承淡安先生對中西醫理論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和匯通,確實對傳統經典理論進行了一定的回歸。

《中國針灸學》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1955年8月首次出版。此時承淡安先生已經擔任江蘇中醫進修學校校長近一年,並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有感於針灸「在改進中醫學術途中,實以先呈推陳出新之勢。……往昔所編之講義,原只為適應當時中醫界之學習針灸者而作,已不能完全適用於今時」,編著出版了《中國針灸學》。該書不僅內容上作了較大修改,而且無論是針灸基礎知識還是病症描述,已經大大融匯了現代醫學的新知,讀者對象亦遠遠超出中醫學界。故本書一經出版,僅一年內即三次印刷,印數近五萬冊,但仍供不應求。該書被公認為承淡安先生學術成就的代表作。

1955年8月《中國針灸學》仍分針科學、灸科學、經穴學、治療學四編。

即:

第一篇「針科學」凡3章,即「總論」4節、針法操作「各論」22節和「針科之科學原理」8節。其中尤其注重介紹刺灸的科學原理,以闡明刺灸在生理學上的作用。

第二篇「灸科學」凡3章,即「總論」9節,「灸法操作與應用」17節,「灸法之科學研究」4節。

第三篇「經穴學」凡2章,即「總論」4節和「各論」14節。凡全身各穴之「部位」「局部解剖」「主治」「取穴法」「針灸」等,皆分條羅列。

第四篇「治療篇」凡分「總論」「各論」「附錄(即:分類摘要)」3部。其中「各論」分11章32節220個病症,敘述各病之「原因」「症狀」「治療」「護理」「預後」等。

值得注意的是,承淡安先生在「經穴學」和「治療學」部分,概以現代疾病分類及其病名為主,旁註中醫名,以便中西醫皆可適用學習,也便於中西醫溝通交流,已充分顯示了承淡安先生中西匯通努力和實踐的成果。

承淡安先生是近現代最傑出的針灸臨床家和針灸教育家之一,對於近現代針灸學科體系的構建和學術內涵的確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承淡安《針灸學》三部曲,全面展現了這一發展過程。其中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是承淡安針灸學術之路最輝煌的兩個階段。以針灸臨床療效為起點,參考西方醫學模式,吸收近代針灸研究成果,最後回歸傳統針灸經典理論,是承淡安先生對針灸學術求索的歷程,也是西學東漸以後,東西方文化衝突和中西醫交融的成功典範。正是由於承淡安及其弟子們的努力,三十載構建了現代針灸學科體系。

張建斌

澄江針灸學派傳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澄江針灸學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江蘇省名老中醫藥專家李玉堂工作室負責人;第四批全國中醫優秀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兼任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ISO註冊專家,中國針灸學會流派研究與傳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評價和推廣委員會副會長、南京針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主編出版《十二經脈理論臨證指要》《經絡千古裂變》《承淡安醫集》《楊長森針灸學術講稿》《澄江針灸學派特色診療技術》《中醫古籍珍本集成·針灸推拿卷》《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depression》《針灸推拿學專業導論》等著作16部;發表學術論文189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課題15項;主持完成國家標準1項。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針灸學會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

研究方向:中醫針灸經典理論及其臨床轉化、中醫針灸適宜技術規範化及其臨床應用。

主講課程:《針灸學》《針灸推拿學專業導論》《經絡腧穴學》《經絡整脊法》《針灸理論研究》《針灸理論與臨床應用》等。

臨床擅長:督脈診察和督脈治療,針灸促通技術治療頸肩腰腿痛、中風偏癱、失眠症和抑鬱症等。

圖文: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張建斌

排版:朱亦青

審核:蔡亮  侯春秀  馬新飛

相關焦點

  • 溫氏現代針灸學簡介
    拜師溫崇凱先生已經一年半多了,臨床運用溫氏現代針灸法收穫了太多的奇蹟和驚喜。
  • 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擘(手法經驗)
    承淡安先生以弘揚針灸學術為畢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追隨先師的學術風範和學術路徑,繼往開來,在現代針灸學術研究、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進行了重要的拓展。北京的趙爾康、楊甲三、程莘農,南京邱茂良、楊長森、楊兆民、肖少卿,福建的陳應龍、留章傑,廣東曾天治,廣西羅兆琚,河南邵經明,浙江高鎮五,安徽陸善仲、孔昭遐,山西謝錫亮,湖南詹永康等,無不以師出承門為榮。
  • 針灸名家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臂(手法經驗)
    承淡安先生以弘揚針灸學術為畢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追隨先師的學術風範和學術路徑,繼往開來,在現代針灸學術研究、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進行了重要的拓展。更有諸多承門傳人,如香港盧覺愚、謝永光、鄧昆明,新加坡何敬慈、鄧頌如、劉致中,菲律賓高達三、關飛雄,以及被譽為「美國針灸之父」的蘇天佑等,追尋承淡安先生遺訓,將針灸廣泛傳播至東南亞及至歐美代代相傳的承門針灸薪火,逐漸鑄成了眾口稱譽的學術豐碑,令中外學界引頸而望,形成了中醫針灸學術發展史上具有科學學派特質的現代學術流派。
  • 針灸名家承淡安丨一代針灸巨擘(手法經驗)
    承淡安先生以弘揚針灸學術為畢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追隨先師的學術風範和學術路徑,繼往開來,在現代針灸學術研究、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進行了重要的拓展。北京的趙爾康、楊甲三、程莘農,南京邱茂良、楊長森、楊兆民、肖少卿,福建的陳應龍、留章傑,廣東曾天治,廣西羅兆琚,河南邵經明,浙江高鎮五,安徽陸善仲、孔昭遐,山西謝錫亮,湖南詹永康等,無不以師出承門為榮。
  • 針灸學的三次大總結
    《素問·靈樞》中有大量篇幅專門論述針灸學理論和臨床治療,故又稱《針經》,標誌著針灸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 魏晉時期的皇甫謐將《素問》《靈樞》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等針灸內容匯而為一,編撰成《針灸甲乙經》,共收錄349個腧血穴的名稱、定位和刺灸方法,並對各科病症的針灸治療進行了歸納和論述,是繼內經之後對針灸學的又一次總結
  • 《針灸學》耳穴
    《針灸學》耳穴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人體某一部分有病時,就會反應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這些部位就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為耳穴。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區域。
  • 軌跡手遊《星之軌跡》公測上線
    自04年日本Falcom《英雄傳說:空之軌跡》面世之後,軌跡系列一直都是日系RPG玩家心目中的經典。《空之軌跡》三部曲,以及後續推出的《零之軌跡》、《碧之軌跡》、《閃之軌跡》,將軌跡的世界描繪得細緻而宏大。歷代軌跡作品採用不同視角,不斷延伸世界觀、豐富劇情細節,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角色,因此也成為新一代玩家對日系RPG的回憶。
  • 全新視角的情節與畫面《閃之軌跡》| 遊戲史上的今天
    當軌跡看似遇到瓶頸的時候,一款全新視角的新作救了整個系列不過最初的三部曲故事講完後,後續推出的《零之軌跡》、《碧之軌跡》並沒獲得太好的市場反饋,外傳作品《那由多的軌跡》更是招致很多人的不滿,認為Falcom是在過度消費
  • 我省印發《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
    我省印發《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 2020-12-1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ilibili聯合暢遊共同發行軌跡系列正統續作《英雄傳說:星之軌跡》
    作為系列正統續作,《星之軌跡》延續了經典玩法,還收錄了「軌跡」系列歷代的主要角色供玩家收集。
  • bilibili聯合暢遊共同發行軌跡系列正統續作手遊《英雄傳說:星之軌跡》
    《英雄傳說:星之軌跡》(以下簡稱《星之軌跡》)。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0月,bilibili已經對外宣布代理了軌跡系列十周年紀念頁遊《曉之軌跡》,這兩作均由臺灣宇峻奧汀開發。此次bilibili聯合暢遊共同代理了《星之軌跡》,可見三方的深度合作關係。英雄傳說軌跡系列是日本遊戲廠商Falcom旗下重要遊戲作品,《星之軌跡》作為目前軌跡系列正統續作手遊第一彈,同樣繼承了軌跡系列的龐大世界觀,延續了軌跡系列未開拓的劇情。
  • 經絡實質與針灸學原理與現代科學觀
    就現代資訊理論觀點而言,經絡即是人體中信息傳遞的通道, 亦即信道,在其內時刻存在著物質、能量及信息的不斷流通(生命信息流的體現),從而使人體這個開放系統,不斷從外界吸收負熵,排出正熵,保持其有序穩定態——即陰平陽秘的生理活動狀態。 人體內臟——經絡——穴位構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信息系統,相當於信源——信道——信宿。
  • 鋼鐵俠三部曲和美國隊長三部曲,哪一個更好?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漫威影業發行了多達23部電影,而其中只有三位角色有三部曲,當然,雷神很快就會有第四部電影。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三部曲最早完成,有不少粉絲一直在討論哪一個三部曲更好。如果要在鋼鐵俠和美國隊長三部曲之間做選擇的話,感情會讓我們選擇鋼鐵俠。
  • 智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著力點
    要按照五中全會的部署,推動補短板和鍛長板相結合,加快構建新時代產業基礎能力體系,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鏈,更好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兩業融合,催生現代服務業發展強大動力國際經驗表明,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Falcom經典軌跡系列中文版21年登錄NS
    雲豹娛樂聯合Falcom將在NS平臺推出一系列帶有光放中文的軌跡作品,從《碧之軌跡》到《閃之軌跡4》都有。對於日式RPG遊戲的老玩家來說,Falcom這個名字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一家老牌日本遊戲公司,雖然在早期階段Falcom嘗試過各種遊戲類型,但是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日式RPG類型上深挖發展,旗下也有了諸多可以在遊戲圈立足並且擁有一定數量粉絲用戶群的經典系列。
  • 本妍詩膠原蛋白微雕三部曲
    本妍詩膠原蛋白微雕三部曲本妍詩膠原蛋白微雕三部曲是咖盟集團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是由以色列研發,聯合韓國生產,共同推出國際聯合出產護膚品。創新微雕理念,3D網狀自然收縮,提拉緊緻,重塑臉部優雅輪廓。將提拉緊緻與深入滋養皮膚相結合,打造盈潤水光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