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搖號也不限行
交通擁堵,是現在大都市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堵車,不僅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時間和成本,影響工作效率、也抑制了人們的日常活動,讓城市活力大打折扣,而且,在機動車迅速增長的過程中,擁堵對環境的汙染也不斷增加,成為都是環境質量惡化的主要汙染源,嚴重影響著居民健康,
治堵,考驗的是城市管理水平,人口超過1300萬的日本東京,雖然做不到路路暢通,時時暢通,但上下班高峰等絕大多數時間不堵車是有目共睹的,東京人多車多,地狹路窄,但沒有出臺過搖號限購,單雙號限行等政策,交通秩序依然井井有條

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是東京消除擁堵的利器,與各大國際都市相比,東京地鐵系統非常給力,絕對稱得上領先世界,據東京都的統計,目前東京的交通出行總量中,地鐵系統佔80%,遠遠高於紐約的54%,巴黎的37%,倫敦的35%,東京的汽車出行只佔交通總量的10%,另外公交巴士,摩託車及其他(自行車步行),分別佔1%,
早在1927年,東京就修建了從淺草至上野的地鐵2.2公裡長的地鐵,二戰後的1954年,東京開始大規模建設地鐵和輕軌,目前東京都兩個小時通勤圈內軌道網總長寬達2365公裡,遠遠超過巴黎,紐約和倫敦,東京軌道交通不僅路線長,規模大,而且十分準時,發車頻率一般為3到5分鐘一班,高峰時兩分鐘,一般包括自然災害在內的平均延誤僅為0.6秒,這些軌道線路形成了一個覆蓋整個東京的交通網絡,

東京地鐵系統的發達,並不僅限於線路多和覆蓋面廣,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換乘便利,站內指示牌隨處可見,而且交叉站點的換乘步行時間平均不會超過五分鐘,有的更是簡單到車門對車門,連站臺都不用出,
星羅棋布的地鐵站設立後,還必須減少居民前往站點的時間,如果太遠,他們往往會放棄軌道交通,改換其他方式出行,在東京工作或生活的人,在以住宅或工作地為中心的不大的圓周內,能夠很方便找到車站,

東京都所有住戶中,從住宅到附近車站距離不足500米的佔62%,超過1公裡的只佔0.6%,因此東京市民出行根本不需要依賴汽車,開車一般都是假日去購物或旅行,
當然,與其他大城市一樣,東京也少不了,就想自己開車上下班的任性市民,對待他們,東京的辦法是,讓他們買得起停不起,寸土寸金的東京市內,能為員工準備停車位的單位,絕對算得上是土豪,連1%都不到,可想而之,有車也沒位置停放的,日本人的工資一般包含了通勤費,但這個通勤費嚴格按照居住地點至單位的軌道交通費用計算,如果選擇自己駕車上下班,那就得自己承擔高得驚人的停車費,

東京市區停車費用不統一,在路邊劃定的區域路停車一個小時300日元,相當於20元人民幣,但是只限定停一個小時,超過時間就會被馬上貼條,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張1.5萬日元的(約900元人民幣)的罰單,最為常見的是自助式停車場費用,大概是每小時600日元(約36元人民幣)至1500日元(約90元人民幣)不等,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東京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薪平均在20萬日元左右,如果每天自駕車上下班,停車費按平均每小時800日元,每天8小時計算,一個月工作22天就需要14.8萬日元,換句話說,如果自己駕車上下班,停車費用就要佔到一個月的工資的70%以上,還沒算上油價,在這種情況下,誰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單位的,

停車費太貴,可能有些人就會亂停車,東京本就狹窄的道路將更加擁堵,對此,東京政府毫不留情,採取了嚴格的處罰措施,從2006年開始,東京警視廳聘用了大量民間監督員,治理亂停車,對於違章停車的處罰也是立即執行,一次罰款達到1.5萬日元(約和900元人民幣),高壓政策實行後,效果非常明顯,東京十條主幹道違章停車現象四年間減少了82%,平均每公裡的行車所需時間減少了11%,在嚴格的城市交通管理下,東京不會擁堵也成為一種城市交通常態了。
本文糸百家號社會新小百原創文章,謝謝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