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使歷經兩千多年,仍被稱為「聖人」,縱觀歷史,很少有人能讓後人記住2000多年,然而,孔子的影響一點也不為時間所浪費,相反,事實證明,影響越大,正如世界上許多地方所知道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聖人,他的名字叫「孔子」
我國有句老話叫「奇人必有異象」,在許多史料中,長相奇特的名人較多,尤其是皇帝、王子、將軍和大臣,他們的出生往往伴隨著「異象」,他們的長相有很多特點,不可否認,它們具有誇張的特徵,但大多具有隱含的意義。
以朱元璋著名的「鞋拔子臉」為例,很多人認為朱元璋長得很醜,畫家為什麼敢畫?你不怕被斬首嗎?其實,古人對美醜並沒有一個狹隘的定義,所謂「鞋拔子臉」其實是古人一張非常豐富的臉:「龍臉」,而且,在一些畫像中,朱元璋的嘴邊還有兩條長長的「龍鬚」,我們能想像他是這個樣子嗎?
從傳世畫像中很難判斷一個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我們也必須遵循歷史,孔子的許多畫像都是一樣的,給人一種親切而睿智的感覺,和朱元璋一樣,他的相貌也可以歸為「怪人」,很多史書都有記載。
據史料記載,「生而首上圩頂」,因此名丘,明丘和司馬遷一定比我們更接近孔子,他們能得到比我們更多的信息,畢竟,一些線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所有關於孔子出現的描述都非常有說服力。
所謂「圩頂」,是指山頂像一個反建築,像屋頂的反面,中間地面是四周高,因此,絕大多數普通人並不具備這一特徵。
孔子身高九英尺六英寸,今天大約一米九,即使在現代,孔子也屬於一個高級階級,此外,其他許多古籍中也有不少關於孔子長相的線索,說他眼睛長,顴骨高,這是一種長壽的形象,荀子還把他的相貌比作驅鬼闢邪的形象,這是醜惡可怕的,孔子不美,但他有自己的特點。
史料中還有一段說孔子從宋國逃了出來,到了鄭國,弟子失散了,有人看見他可憐地站在東門牆下,就告訴子貢,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自貢去了東門,找到了孔子,他告訴他,他的上身和姚明一樣纖細,頭也抬了起來,皮膚是藍色的,腰也不到俞覺敏的3英寸,實際上,他的腿很短,所以孔子是一個身體長,腿短,額頭高的人。
孔子笑著自嘲道:「喪家之狗」,顯示了他偉大的胸懷。
有這麼多五官,可以說孔子的形象畫得更好,只要突出其特點就行,但現在我們看孔子的畫像,最突出的是他兩顆分開的門牙,為什麼?
有學者解釋說,孔子的兩顆門牙並不簡單,它們有著特殊的含義,叫做「駢齒」,所謂的「駢」有對偶的意思,而駢齒即兩顆門牙重疊在一起,這種出現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聖人的出現。
除孔子外,《史記》中還記載,周武王生有駢齒,為了突出孔子的「聖人」形象,後人誇張地把平行的牙齒畫成兩個獨立的門牙,這對孔子形象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