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沂水縣黃山鋪鎮龍山官莊村西,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院裡,藏著姚程傑的寶貝——70多頭梅花鹿。鹿舍內,三五成群的梅花鹿正在悠然地吃著飼料,幾頭剛出生不久的小鹿在母鹿身邊吮吸著奶水。看著圈舍裡毛色鮮亮、活蹦亂跳的梅花鹿,身為鈞程梅花鹿繁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姚程傑樂得合不攏嘴。
姚程傑今年40歲,養了6年梅花鹿。
姚程傑當初投入了40多萬元引進優質梅花鹿種,進行培育繁殖。按他自己的話說,養殖梅花鹿經濟效益高,但是風險也大。第一批引進了21頭梅花鹿種,結果就存活了9頭,損失了將近30萬元。原因就是鹿種對沂水當地的氣候不適應。經過幾年的發展,剩餘的鹿種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氣候,如今種群已發展至70多頭的規模。
「一頭公鹿達到產茸高峰時,一年能產10斤鹿茸,目前鹿茸的市場均價是20元/克。」姚程傑說。除了鹿茸,他經營的梅花鹿產品還有鹿油、鹿茸血酒、鹿胎膏等,主要銷往南方地區,如四川、廣東等地。銷售方式以自營為主,客戶上門購買的佔多數。
去年,姚程傑的年收入是60多萬元。看到他的腰包越來越鼓,許多村民想和他一起養殖梅花鹿。第一個來找他的是村民付春文。付春文原來在青島打工,沒賺多少錢,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只好回村種地。看到姚程傑養梅花鹿賺錢,2016年,他找到了姚程傑。
「養梅花鹿不是養只雞養只羊,你能承受多大風險?」姚程傑對付春文說,養鹿一般養兩頭,一公一母,兩頭成鹿的市場價是兩三萬元,而且養殖風險大,管理難度高,正規鹿場的死亡率是15%。付春文思慮再三,仍決心一試,只是提出要求,鹿由姚程傑代養。
今年,姚程傑替付春文養的鹿已經到了5頭。讓姚程傑煩惱的是,從去年起,陸續有20多戶村民找到他,要和他籤訂代養合同。
「一個鹿群最少要達到150頭左右才能形成一個種群,我這個規模太小了。」姚程傑介紹說,如果不斷地把鹿分出去,他這個種群的繁育速度會更慢。「鹿的繁殖率特別低,不僅單胎,一頭母鹿要懷胎9個半月才能生下一頭小鹿。」姚程傑說,他現在也很著急,希望幫助更多的村民掙錢,可自己有心無力。
「合作社現在有30多頭母鹿,再過兩年,就差不多能達到150頭鹿了,那時候,代養模式應該能夠複製了。」姚程傑說,他期盼那一天能快點到來。
郭傑
(文章來源:山西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