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2021-01-08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大部分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成功,第一反應就是,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好像孩子只要學會很多東西,就離成功不遠了。但其實,健康的人格遠比學到多少知識文化重要多了,可惜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孩子人格出現問題時,還後知後覺。

上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結果遲遲沒有看見她家孩子,我以為她家孩子不在家,可是問了才知道,孩子在知道家裡要來人後,就說要回房睡覺,讓誰也別打擾他。

後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孩子看見我,也是眼神閃躲,沒怎麼打招呼,吃完飯就開溜了。朋友說,她家孩子這樣已經能有一段時間,估計是太害羞、太內向了。但是,我卻看出,孩子這是「逃避型人格」。

「逃避型人格」會阻礙孩子獲得成功

說起「逃避型人格」,很多家長會感覺到陌生,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逃避型人格,就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對負面評價以及能力不足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害怕見到陌生人,甚至逃避跟人打交道,躲起來,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

「迴避型人格」和內向很相似,但是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內向只是安靜、保守、喜歡和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往往是遇到問題想要去逃避,不去解決,消極應對。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在社交和求職的時候,容易碰壁,很難獲得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導致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常見原因

我們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大多都是「作天作地」,膽子比較大,陌生人逗他玩,他也很容易跟人親近。但是,為什麼孩子長大了,人格反而出現了問題,給人一種別彆扭扭的感覺呢。其實,孩子「迴避型人格」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

①無法消除的自卑感積壓而成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導致的。如果孩子自卑,他在遭到拒絕和反對的時候,容易受到較深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增加了他很大的社會不安感,就慢慢開始逃避陌生人、陌生環境。

其實,年齡小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生理方面也不夠強大,很容易產生無能為力的挫敗感。像生活中的一件常見的小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輔導他寫作業,反覆給他講一個知識點,但是他就是弄不明白、記不住,他也容易產生自卑感。如果這種自卑感沒有被及時消除,孩子認為自己是笨的,不如別人的,就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

②神經敏感且耐受性低,容易受到打擊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充滿了重重困難,期間遇到失敗和打擊,也都是正常的。但是,即便是遇到同樣的打擊,每個孩子的表現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自愈」能力很好,過一會兒就跟沒事人一樣,該說說該笑笑。但是,有的孩子就不行,他們會遲遲沉浸在上一段的痛苦中,以至於接下來的正常生活和學習,也受到影響。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就是孩子神經方面的承受能力。

如果孩子神經敏感且耐受性低,可能輕微的打擊,對他們來說就是沉重的。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遠離不確定因素、逃避打擊,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③接受到太多的消極暗示

人在面臨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會做的就是,衡量自己的實力能不能應對。當孩子有較高的自信心,對自身能力有較高的評估時,他就比較勇敢,不怯場。但是,如果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不足,低估自己的實力,可能就會產生心理負擔,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的孩子,從小受到太多消極的評價,周圍人出於打擊他或者鼓勵他的目的,估計錯誤低評價他,告訴他有種種的不足。當孩子接收到太多消極的暗示,孩子就會自覺地養成遇事退縮、迴避的態度,最終形成「迴避型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遇到重大的問題都會選擇逃避的方式應對,甚至直接選擇放棄,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的,他會錯過很多機會,而且「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遇事不積極主動的態度,也很難獲得成就感,長此以往影響他的幸福感。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呢?

①多給孩子客觀積極的評價。中國家長普遍喜歡用打壓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引起重視,積極應對。但是,「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低估自己的實力,產生不必要的自卑情緒,可能會導致他形成「迴避型人格」。所以,建議家長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多給孩子客觀積極的評價,讓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②幫助孩子找到擅長的事情,源源不斷地獲得自信心。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往往會更加如魚得水,獲得自信心。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強項,讓孩子對外展現自己的優勢。當孩子把擅長的事情做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和崇拜的時候,他就會更加順利融入集體,不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有「迴避型人格」嗎?】

相關焦點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父母都希望孩子獲得成功,每天都督促孩子進行學習,認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容易成功。但實際上,健康的人格會比這些重要得多。很多孩子能力不差,但卻不敢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總想躲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這樣的孩子往往心態消極、怕事,可想而知將來很難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迴避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1、長期自卑的心態造成的有些孩子可能不善於交際,甚至會逃避與人進行交流。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但是如果過度內向家長不進行處理的話,這只會使孩子的性格漸漸的演變成迴避型人格,而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學習上,更會給孩子帶來麻煩和影響,成為他們進步的阻礙。什麼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其實指的就是在社交方面存在問題能力不足,而且對負面的評價非常敏感的一類人。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但是孩子一旦從內向的性格演變成為迴避型人格的話,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02分析:小花孩子的這種性格特點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他和內向有著一些差別,迴避型人格會喜歡逃避問題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分辨孩子是否是「迴避型人格」。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看過一個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叫一一,就是一個典型的內向的孩子。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質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質,就是來源於小時候的不安全依戀模式。 一個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在母親或其他重要養育人和他分開的時候,並不會有明顯的情緒反應。不像有些孩子,一旦母親離開就會哭個不停,迴避型依戀的孩子並不會抗議,也不會太多的去表達傷心或者焦慮。 等到母親回到孩子身邊時,他也不會自發地去尋求親近,而是持續保持自己和母親之間的距離。
  • 孩子越長大越害羞,和迴避型人格有關,用這3招撥亂反正
    等到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小李和自己的妻子才發現,孩子之所以會越長大越害羞,是因為孩子已經形成了一種迴避型人格。當初因為他們沒有對於這個問題及時的引起重視,所以孩子害羞的這種情況才會在後來越來越嚴重。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人格是一種比較病態的人格,又稱為迴避型人格障礙或者是逃避型人格,這種人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非常喜歡逃避社交,而且整個人的狀態一直都是比較自卑的。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有明顯表現,如果孩子有以下這些特點,多半是迴避型人格。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自我剖析
    但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大多是因為在童年時期,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回應而形成的,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面對其他人的情感需求,自己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行為回應。並且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往往在關係中也是無法穩定自己的情緒的,因為內心總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個狀態。所以作為他們的伴侶,也常常會感覺不知所以然,因為總是會面對一些不知原因的負面情緒。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爸媽要注意
    不過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發展處一種迴避型人格,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因為對很多事情不擅長,就一點一點迴避,退回到讓自己舒服的環境中去,這樣的話,孩子的舒適空間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封閉。以後在學習和工作中,孩子也會選擇逃避困難,很難取得進步和成長。什麼叫迴避型人格?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拒絕評價,拒絕改變,孩子是如何一步步養成迴避型人格的?
    我發現很多孩子就出現了不斷壓縮自己,不斷迴避的傾向。在《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書中,講過一種人格,或者說有一種人格障礙,叫做迴避型人格,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表現除了這種典型的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卑,逃避社交。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根據Ted Reichborn-Kjennerud和Nikolai Czajkowski對女性雙生子的研究結果顯示,迴避型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症在基因上的易感性是相同的。 認知理論家表明,這類人群發展出功能失調的信念,心中將自己定義為沒有價值,與後期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父母早知早受益
    不僅如此,即使是已經見過面的叔叔阿姨,他們再一次接觸孩子時,孩子還是會有一些害羞,總是放不開自己。對此,甜甜的父母也非常著急,不止一次的問我該怎麼辦。其實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是有好處的,只要讓孩子不形成迴避型人格,那麼並不會對孩子之後的人生產生什麼壞的影響。01、迴避性人格的孩子會有這些特點,父母在平時要小心了。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有人說,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更為重要。因而,孩子的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病態人格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