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麼麼噠⬆️
在上上期中,我介紹了nike lunar force 1,其中就提到了它中底所運用了的lunarlon緩震系統,今天這篇推送將詳細介紹它的功能與地位
先說說它的設計師們:
1:凱文 霍福Kevin Hoffer
他本人絕對是低調中的低調了,在google了十幾分鐘之後我放棄了尋找他的照片。
但是他的作品卻十分強大:
除了著名經典的lunarlon科技之外,他還為以前飽受低估,今年大有翻身之勢的Air presto提供了設計理念
2:埃裡克 埃瓦Eric Avar
和前面那位比起來,他就出名的多了!
他是不久前剛剛退役的科比的籤名鞋:KOBE系列的設計師
前段時間科比在退役賽上腳之後價值火速上漲的KOBE 11 Elite lowFade To Black就是eric的傑作之一
lonarlon緩震科技便是這兩位傳奇設計師擦出的火花
所謂lunarlon:
lunar的本義是月亮,放在這項科技中,它被在材料上與功能上賦予了兩個新義:
1: 材料上,使用了源於NASA登月時使用的緩衝墊材質配方
lunarlon的初衷,便是製作一種集合柔軟,緩震,輕質三種特質的緩震技術
設計師們經過不斷的尋找和試驗後,發現了一種航天用泡棉:
這種泡綿是由輕質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彈力球一樣有彈性的丁腈橡膠(NBR)融合而成。
翻譯成中文,就是由你們運動鞋的鞋底加一種彈的飛起的橡膠組合而成
但在那個階段,這種泡棉還只是和棉花糖一樣黏軟,完全沒有辦法投入實戰。在不斷的嘗試之後,
2005年,設計師們發現了可以將泡棉加注到phylon泡棉外殼之中
roshe的中底就是使用了phylon泡棉
phylon泡棉是nike早先的專利技術,那時被運用在幾乎所有運動鞋的中底之中
它和lunarlon相比太笨重,太堅硬,減震太弱
可就是這樣的性質,反而為lunarlon提供了最理想的保護與支撐
如今我們在各種搭載了lunarlon的鞋底都能看到的波浪狀中底是phylon外殼,lunarlon緩震膠被注入了它的內部。(在鞋底通常都有露出的lunarlon緩震膠,在把玩的時候用手可以切實地感受到它的軟度)
2: 性能上,就像在月球行走一樣為運動員帶來獨一無二的緩震與回饋[當時
在2008年,lunarlon技術大致完成後三年,Nike一次性發布了兩雙,首次搭載了這項科技
Nike Lunaracer
和
Nike Hyperdunk,現在最強的實戰球鞋系列之一的第一雙
這兩雙鞋一問世,便受到了運動員們的各種好評
這無疑是因為,這項革命性的科技
在這之前,人們腦子裡總會有一種,強力緩震與笨重是劃上等號的觀念,而這種新式緩震泡棉所帶來的輕量,柔軟與反饋給他們會心一擊
首先,lunarlon經過發泡,密度極低,比同體積的phylon泡棉要輕上30%,也就是說,佔球鞋重量很大一部分的中底瘦成一道閃電,和同輩們比簡直不能再輕。正因為低密度,它也為穿著者提供了很好的舒適度,也就是所謂的「踩屎感」
其次,前文就提到過,它的成分中除了一般我們使用的材料,還加了一種和彈力球一樣有彈力的橡膠。這樣,lunarlon也為運動員提供了非常好的反饋
穿上之後,就會像之前所說的,在月球行走一樣
估計有人看到這裡,會疑惑,標題不明明是時代的眼淚嗎??為什麼寫到這裡都是在介紹(吹)它的好處呢??這是不是標題黨??是不是欺詐??
當然不是
首先,回答問題,lunarlon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嗎?
就目前來看,是的。
lunarlon有一個致命的短板:不耐用
在經過無數次穿著之後,那塊發泡中底會被踩扁,緩震性能大大降低。
壽命對於一雙鞋的性價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別是實戰鞋!
而且
因為lunarlon的造價相對zoom air等中底科技更加低廉,搭載了lunarlon價格卻與搭載那些科技的球鞋價格沒有很大的區別,不論成本低是真是假,這也在球鞋圈裡為它引來了圈錢工具這樣的罵名。
不過至少,當時沒有其他科技能在這些方面超越lunarlon,直到2013年,boost科技問世:
我最喜歡的跑鞋-ultra boost
boost可謂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泡棉,性能方面也完成了一次完爆。(在以後的推送中會詳細介紹boost科技)
從那以後,大家漸漸開始冷落lunarlon,開始傾向於購買搭載boost科技的鞋(特別是跑鞋),儘管lunarlon堅持在耐用性和性能上實現一次又一次的升級,但總之每次發布都反響平平
今年發布的lunarepic,將lunarlon又一次全面升級,帶來全新的外觀和首次在跑鞋上使用了中幫
然而上架之後,依然,反響平平。
不過我倒對它蠻有好感的,也許是因為和我喜歡的undercover有過聯名??
也許,它的漸漸冷落是因為在這球鞋之間不斷革新科技的時代,2008到2016的跨度已經太大。lunarlon固然性能很強,但因為致命缺陷,做不到zoom air的經典,也被後起之秀boost所超越。也許Nike需要一項新的緩震科技了。
這讓我想起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也不禁讓我感嘆:出生在這樣的時代,能看到球鞋之間互相比拼科技,並非一枝獨秀,而是有種百花繚亂的感覺,真的很幸運。
-看完覺得不差就掃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