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只想和風扇空調在一起
特別是夏夜,
沒有風扇和空調的晚上就是
無盡的失眠……
但是!!!卻有人因為吹風扇一個晚上而導致面癱!據新聞報導,10歲的女孩佳佳因為風扇對臉一夜,第二天醒來的時候發現,左眼無法閉合,嘴巴歪斜不能控制,還有口水流出。原來孩子患上了面癱!
一搜新聞發現,吹風扇空調導致面癱的還真不是特例。
案例一:江蘇揚州5歲的瑩瑩,家長怕孩子熱著,就拿著風扇對著吹,結果瑩瑩先是受涼感冒,緊接著面部就出現了嘴歪,眼睛也閉不起來的問題。
案例二:30歲的楊先生晚上應酬完回家,洗了個冷水澡後便打開空調倒頭大睡,第二天起來發現自己右眼閉不上,漱口時嘴巴也閉不上,還有點歪斜。最後到醫院被確診為面癱。
人們口中的面癱,在醫學上稱為「周圍性面神經炎」,是一種莖乳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症,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其起病突然,病因尚未明確,但多與受涼、勞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常見症狀為眼睛閉合不全、嘴角歪斜、鼓腮漏氣、抬眉聳鼻不能等等。
長期受冷會使面部經絡阻塞、氣血不暢,面部血管因血流循環障礙而易發生攣縮,便可導致面神經出現缺血及水腫。
面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對面部各個表情肌有支配作 用。當面神經受損後,會失去其正常功能而無法支配表情肌,導致表情肌出現運動障礙而無法完成皺眉、閉眼、撅嘴等動作,便可造成一定程度的面癱。
有些人運動後或者很怕熱,夏天時常對著空調或者風扇的風口猛吹,突然來襲的冷風侵襲面部微循環,刺激面部神經和血管收縮,影響供血障礙,從而引發面癱。
面癱雖不是很重的疾病,但確實對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面癱的治療重點是消炎,另外輔以營養神經、面部肌肉功能訓練、針灸等,通常情況下,如果在面神經炎起病一周內就治療,一般2-3個月就能痊癒。治療上分為三個階段:
發病後的一周以內是面癱的急性期,除了第一時間就真外,這個階段要注意面部保暖,忌吃辛辣,油炸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12。治療上,在這個階段配合神經科的藥物治療,但要慎用刺激性治療手段,如針灸,中頻電刺激等。
急性期過後,配合紅外線局部熱敷/照射,改善血液循環,消炎,止痛。同時給予局部低中頻脈衝電刺激治療和面部功能訓練,有助於患者面部肌肉主動收縮功能改善。
在這個階段患者除了進行恢復期的治療外,重點突出面部功能訓練。面部功能訓練包括:抬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吹氣/吹蠟燭等。
我們在使用空調的時候,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應該注意哪些呢?
即使室外再炎熱,室內的空調溫度也不宜設置太低,一般成年人在空調房內最適宜溫度為25-26度,體弱者27-28度,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超過8度,如溫 差過大,很容易造成頭暈,口乾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適,嚴重時可能引發中風。因此,建議一般情況下,最好將空調調到26℃左右,室內外溫差不可超過7℃,否則會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
有些朋友出了一身汗,回到家馬上打開空調猛吹,這樣有害健康。因為此時毛孔完全打開,還來不及閉合,容易讓體溫急劇下降,誘發感冒等病症。因此,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室內,應至少10分鐘以後再開空調。另外,睡覺時人體體溫下降,若圖涼快徹夜開著空調,同樣容易引起頭痛、感冒等,睡前一定要關閉空調,或設置定時關閉。
夏天也有很多人感冒和發燒,主要是在空調房裡呆太久而沒有注意預防,其實預防空調病很簡單,大家不要貪涼,出門前半小時把空調關閉,避免溫差導致感冒,另外,還多注意身體補水。
有關節炎、風溼病的老人、發育不完全的小孩以及孕婦等身體免疫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少用空調。尤其每天清晨和黃昏室外氣溫較低時,應多到戶外做些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日光浴,加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開空調會使室內空氣變幹,並且由於空氣不流通,環境得不到改善,容易讓人鼻塞、喉嚨幹、打噴嚏等。因此,應該注意時常換氣,建議1個小時左右開一次窗,每次約15分鐘。
尤其是一些患呼吸道疾病的人,開空調的時間儘量要短,溫度不要太低,室內要有加溼器,一旦覺得胸悶、頭暈,要及時到戶外走動,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下的人,為預防皮膚乾燥、喉嚨幹癢,應多喝水、菊花茶,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
開空調時,冷空氣向下沉,因此風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風直吹身體。靠近空調的人,最好面對空調坐,因為冷風從後面吹著你的背部、腰部,比迎面風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更大。坐辦公室的朋友,如果座位挪不開,最好多預備一條小絲巾,圍住頸部。
要是長時間坐著辦公,如打字、書寫等,不妨備件穿脫方便的衣服,穿裙子時可用披肩護住腿部,特別是膝蓋。寒從腳下生,應不時站起身活動活動,以增進末梢血液循環。
健康度夏,
小夥伴們吹空調和風扇不要太猛哦!
轉自:生活計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