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傳統養老模式相比,「智慧養老」運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藉助「養老」和「健康」綜合服務平臺,提供高效快捷、智能的養老服務,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這一舉措也在無形中連接起了用戶、家庭、服務商,讓養老服務形成數位化的雙向反饋機制。
智慧養老極大拓展了養老範圍,豐富了養老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為整個養老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養老」能為老年人帶來怎樣的利好?當前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發展態勢如何?
線上+線下:全域推進服務讓「智慧」深入養老的方方面面
「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是《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重要任務。杭州在積極打造「數字治理第一城」的過程中,積極將網際網路引入養老服務各個領域環節。近幾年來,杭州全面實施「網際網路+養老」服務行動,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為老年人及家屬提供高效便捷的供需對接、質量評價、遠程監測、數據分析等服務,打造形成線上快速響應、線下良性互動、全程留痕監管的智慧化養老模式。
智慧養老要由「雲端」落到「地上」
李志宏: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
這幾年,「智慧養老」由學術概念迅速發展為國家的行動計劃、企業的商業實踐和部分老年人的時尚生活方式,也為我國諸多養老難題的破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案。然而,目前智慧養老依然存在「叫好不叫座」現象,相關技術產品和模式落地難、應用難、推廣難等問題突出。
如何疏通堵點,讓智慧養老由「雲端」落到「地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要注重造就愉悅的客戶體驗。
企業應把「科技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把科技的精度和人文的溫度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研發生產老年人、養老服務機構感到有用、好用、愛用、用得起的智慧養老產品。
要注重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升級。
目前的智慧養老服務和產品重在滿足老年人的基本安全需求,更多是智慧助老,滿足老年人更高層次需求的智慧用老、智慧孝老等產品和服務的發展並不充分,應根據老年人需求結構及時升級迭代相關的產品和服務。
要注重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
引導扶持智慧養老產品生產企業、軟體開發企業更加注重服務的落地,組建隊伍開展養老服務,或者尋求與相關養老服務運營企業合作。推動信息平臺運營企業更加注重線下服務的拓展,建立自己的線下服務網點。
要注重智慧養老平臺規劃設計。在更高行政層級和區域單元,建立上下貫通、結構功能協調、標準規範統一、資源充分共享的智慧養老平臺。如浙江省打造全省統一的「浙裡養」平臺,在有效整合各類服務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受理中心、評估中心、辦理中心、支付中心、監管中心等實現多方式受理、統一評估、一證通辦、線上支付及嚴格監管,為我國省級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提供了樣板。
要注重拓展老年人連結智慧養老平臺的模式。
針對當前老年人信息素養較低、難以熟練操作智能終端的實際,應更多考慮線下實體店、養老管家、無介入傳感器、電話模式等,讓老年人更便捷地連結智慧養老平臺,消除數字鴻溝。
要注重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
與保障貧困、低收入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安全需求密切相關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應納入基本養老公共服務的範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切實解決特殊困難老年群體和託底保障性養老機構無實際支付能力的問題。
智慧養老相關產業發展有待周期更迭,管理、服務與產品更應注重人性化
葉菊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
其次,對於一般老人來說,居家養老還是首選的養老方式,社區還是老人最為主要的生活與活動場所。握在手裡的智慧呼叫終端能夠讓老人自主化選擇服務內容,家門口的健康小屋能為老人提供最全面的生命體徵監測和健康檔案儲存,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將小區整體環境與居家生活的各種細節都改造得更為貼合老人生活習慣……想要讓「智慧養老」普及,這些方面的服務就必須做到位。
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老人對子女的情感依賴是客觀存在的,並且高齡老人大多還是多子女狀態,之前一家子團聚的生活方式已然成型,對於長時間的陪伴自然要求更多。而對於低齡老人和健康狀況較好的老人來說,由於已經直接間接地享受著智慧養老參與的生活方式,他們的養老觀念會隨社會發展慢慢變化,這又會反作用於養老產業,會對養老產品提出新的需求。
當然,每一個產業發展都有其規律和周期,需要投身智慧養老產業的企業時刻為受眾訴求「把脈」,探求「智慧養老」環境下老人的新需求、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