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治庸懶、強擔當、樹新風」主題實踐,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公安局各派出所戶籍窗口深入推進和諧警民關係新「五小工程」專項行動,以 「楚雄公安千警進萬家」活動為契機,自覺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通過開展「雙上門」服務,為轄區群眾解決小疑問、小煩惱、小問題,使群眾充分享受到了公安「放管服」帶來的便利。今年5月以來,楚雄市公安局19個派出所,90餘名戶籍、社區民警背上戶籍裝備走遍了轄區102個村委會、2182個村民小組,為群眾開展了「雙上門」服務活動。兩個月的時間,送達身份證300餘個、解決戶口問題218起、解決脫貧戶戶口問題27件,向上萬群眾開展了戶籍政策宣傳和講解。
「移動」戶籍室讓派出所與群眾沒有距離
楚雄市地處彝州首府,但山區面積卻佔到了80%。為大山裡的群眾帶來公安改革福利,做好群眾工作,「移動」戶籍室發揮了極大作用。5月26日,新村派出所的戶籍民警李曉梅背著相機包拿著核查平板及相關材料將戶籍室「搬」到了轄區群眾李某家中。李某長期在外乞討流浪,今年家屬找到了流浪多年的李某,但李某的戶口已經被系統自動註銷,成為了「無戶口」人員。為了核實李某的身份,民警通知李某至派出所進行核查,但由於李某患有疾病,無法到達。戶籍民警李曉梅便將戶籍室「搬」到了李某家中。在村委會相關人員的協助下一同開展戶口核查和相關詢問材料的製作,為李某解決了「無戶口」的難題。6月15日大過口派出所民警冒著大雨來到腿腳殘疾的杞奶奶家中,為她解決戶主變更業務。杞奶奶拉著民警的手一直感謝。她對民警說:「路那麼遠,你們還冒著雨來!」民警回答道:「只要有需要,無論是暴雨還是多遠的路,派出所和你們就沒有距離......」
不止在山區,據統計,在「雙上門」服務活動期間,全市19個公安派出所通過前期深入轄區,進行摸排,對貧困居民、孤寡老人和身患疾病、行動不方便群眾進行及時走訪慰問。主動上門為群眾解決戶口問題上百起,將戶籍室「搬」到了群眾的家門口。
「微警務」平臺將「網際網路 」送到了山區
為有效解決群眾辦證、領證的實際困難,社區民警積極開展「網際網路 政務」宣傳,通過村委會普及「微警務」平臺運用。群眾在平臺上預約辦證,預約取證。對有困難、無法
辦理的,通過平臺預約後,戶籍民警上門服務。6月5日,三街派出所黑泥村委會劉家村的群眾老楊領到了民警送來的二代身份證。老楊從小就身患小兒麻痺症,家裡人又常年在外打工,老楊所在的村子交通十分不便,他不想麻煩同村人就一直就沒有到派出所換領過期的二代身份證。後來,村委會得知這一情況,就為老楊在「微警務」平臺上預約了身份證辦理業務。民警通過平臺得知該情況後,為他開展了上門辦證服務。這一來一回,民警走了30多公裡。15天後,一份身份證加急件由戶籍民警送到了老楊的家中。幫他上網預約辦證的村委會人員說:「沒想到有一天,咱們戶籍業務也能上網,更沒想到這網連到了大山裡來。」
「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不包郵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目前,楚雄市公安局7個山區派出所的戶籍民警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群年輕的警察,將服務送到了邊疆,送到群眾身邊。下一步,楚雄市公安局將持續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措施,繼續組織全市公安機關民警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網絡。採取走訪慰問、警情通報、警民懇談、警營開放、平安志願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密切聯繫群眾,廣泛發動群眾,熱情服務群眾,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樹立彝州公安新時代新形象。(文/圖 高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