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出版社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由多位著名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製圖家、攝影師、插畫家和編輯組成的多學科團隊精心創製。
該系列共包括30種圖書——《最初的法老》《埃及帝國》《古埃及的終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近東的王國和帝國》《希臘的起源》《古典希臘》《雅典的陷落》《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共和國》《地中海的羅馬徵服者》《羅馬共和國的終結》《羅馬帝國的崛起》《羅馬統治世界》《羅馬帝國的隕落》《拜佔庭的輝煌》《中世紀歐洲》《伊斯蘭的擴張》《基督教王國和十字軍東徵》《通往東方的新路線》《中世紀的終結》《徵服美洲》《文藝復興》《土耳其、俄羅斯帝國與明代中國》《絕對君權》《探險的時代》《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19世紀的世界》《世界大戰》。
此次最先上市的是該系列的第一輯——《羅馬帝國的崛起》《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19世紀的世界》和《世界大戰》。
這套叢書立足於歷史與文明的思索,以時間軸展開對世界各地文明及人類歷史發展變量的解讀和記錄,可以說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次歷史叢書項目,是其100多年歷史文化內容的培育與積累。30種圖書的叢書規模前所未有,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歷史內容的精髓。從人類文明的源起一直講到20世紀世界大戰,不僅從整體上梳理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而且從單品圖書上看,也是富於研究價值的歷史專題。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年鑑學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雅克·勒高夫評價說:「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視野寬廣,結合了不同時期和地域的歷史文化,堪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最具雄心的作品之一。」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1888年1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成立,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如今享譽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此外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還擁有國家地理頻道等包含電影、電視節目、圖書、網站等一系列跨媒體品牌,如今學會現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盈利的教育與科學機構。
對全球史前沿、權威的歷史解讀和闡釋本套叢書編委由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等國際頂級學府中的歷史學者組成,無論從叢書體例上,還是內容結構上,都給予了前沿、權威的歷史解讀和闡釋。
▷本叢書顧問編委: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劍橋大學文化史榮譽教授。
約翰·艾略特爵士(Sir John H. Elliott):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榮譽教授、牛津奧裡爾學院榮譽院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榮譽院士。
▷其他幾位主要編委:讓-克勞德·施密特(Jean-ClaudeSchmitt):法國著名的中世紀史學家、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研究主任,曾師從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年鑑學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雅克·勒高夫,參與年鑑學派的相關工作。
費利佩·費爾南德斯—阿梅斯託(FelipeFernández-Armesto) :英國歷史學家、美國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藝術與文學教授。
漢斯—烏爾裡奇·貢布雷希特(Hans-UlrichGumbrecht):文學理論家、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作品橫跨語言學、哲學、符號學、文學和文化史,以及日常生活的認識論。
弗雷德裡克·T. 希伯特(Fredrik T. Hiebert):考古學家、探險家、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考古研究員。他已經在陸地和海洋上追蹤古代貿易路線超過25年,領導了從埃及到蒙古的絲綢之路遺址的發掘工作。
羅賓·蘭尼·福克斯(RobinLane Fox):英國古典學家、古代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新學院的名譽研究員和牛津大學古代歷史教授,以其有關亞歷山大大帝的著作而聞名。
曼努埃爾·盧塞納·吉拉爾多(ManuelLucena Giraldo):西班牙歷史研究所高級科學研究理事會研究員、西班牙IE商學院人文科學教授。
安吉洛·迪·奧爾西(AngeloD』Orsi):義大利歷史學家、都靈大學政治科學系政治思想史講師。
何塞·恩裡克·魯伊斯—多明尼克(José Enrique Ruiz-Domènec):巴塞隆納自治大學中世紀歐洲史講師、巴黎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講師。
約瑟佩·塞吉(GiuseppeSergi):都靈大學中世紀歷史講師。
安德烈·賈爾迪納(AndreaGiardina):義大利歷史學家,在佛羅倫斯的烏馬內義大利科學學院講授羅馬歷史,還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任教。
弗朗索瓦·哈託格(FrançoisHartog):法國歷史學家、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古代和現代史教授。
專業的歷史解讀,全球化的視角,觀照人類歷史與文明「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權威的編委成員,專業的研究團隊,使這套叢書的內容有著堅實學術基礎,多種史實的參照互研,讓廣大讀者能夠從紛雜繁複的各種歷史敘述中,無限接近歷史真實,也能夠讓我們以理性、人性的視角來理解歷史人物。同時,不僅梳理王朝更迭、政治演進的歷史脈絡主線,而且在經濟史、日常生活、宗教生活等領域,也給予詳盡的講述與解讀。
比如《羅馬帝國的崛起》一書,記載了羅馬帝國的誕生與不斷擴充影響力的傳奇歷史過程,從朱裡亞·克勞狄王朝一直講到四帝之年的紛爭,涉及羅馬帝國的內政、外交、文化、日常生活、王室內部關係等。
而自公元1世紀起,羅馬的史官大多出自元老院貴族階級。後來貴族階級在共和政體到君主政體的過渡中地位下降,使得他們對王權心生不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會偏向記錄一些含有不敬意味的逸聞趣事和王宮的生活情節。在這些記錄裡,他們大肆控訴羅馬皇帝的惡行,描寫酒神節聲色犬馬的淫亂場景,想要通過此離間統治者和羅馬民眾,想要羅馬皇帝失去民心。這也給我們心中留下關於羅馬帝國王室成員匪夷所思、顛倒錯亂的行止印象。
《羅馬帝國的崛起》一書則依託第一手史料(碑文、錢幣等考古發現),和一些駁斥當時著作的作品,還原了這些歷史人物的真實形象,重現了被籠罩在迷霧中的羅馬1世紀史詩。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對世界歷史的解讀是真正的全球化的視角,力圖在某個特定歷史時間段的坐標體系中,標記世界各國歷史和各地文明發展的最重要的變量,給予一種大歷史的觀察視角與闡釋。
如《19世紀的世界》一書,以「革命」這個關鍵詞標註19世紀的歷史發展特點——人口革命,工業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思想的革命。諸多革命因素導致新國際秩序建立,各國之間的聯繫從而更加緊密,最終形成各國互相依存的狀態。本書講述了這一世紀裡,整個世界的政治、社會、經濟動蕩變幻,世界各國的歷史與文明的演變和發展,以及在這些動蕩與秩序重組過程中,所醞釀的戰爭因子。
再如《世界大戰》一書,以全球史的視野,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相關國家戰前戰後所經歷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藝術的演變及聯動影響,探討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歷史必然因素及對全球勢力均衡的顛覆與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5000幅珍貴四色歷史圖片,是對人類歷史與文明的直觀記錄「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內容呈現上,極具視覺衝擊效果,擁有豐富的地圖、繪圖和歷史圖像資源——共計5000幅珍貴四色歷史圖片,來自世界著名博物館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賴以成名的圖片庫,完全體現出國家地理品牌的強項。儘可能地展現歷史細節豐富性,給讀者以歷史情境感與代入感。
與本套叢書合作的博物館資源有——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佛洛倫薩烏菲茲美術館;梵蒂岡美術館;凡爾賽宮法國歷史博物館;裡昂美術館;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倫敦國家陸軍博物館;漢堡藝術館;米蘭博物館;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紐倫堡德國國家博物館;曼徹斯特美術館;溫莎城堡皇家藏品;華盛頓美國國會大廈;哈佛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羅馬卡比託利歐博物館;的黎波裡考古博物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聖彼得堡冬宮的赫米蒂奇博物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本套書裝幀為四色精裝,護封以美國國家地理的經典黑色作底,書名採用燙金工藝;內封裱殼用深咖啡色特種紙,英文書名用燙銀工藝。高端大氣,極富典藏價值!
ISBN 978-7-5143-8420-8
《羅馬帝國的崛起》記載了羅馬帝國的誕生與不斷擴充影響力的傳奇歷史過程,從朱裡亞·克勞狄王朝一直講到四帝之年的紛爭,涉及羅馬帝國的內政、外交、文化、日常生活、王室內部關係等。對羅馬諸君主(屋大維、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勞狄、尼祿)的人生經歷、性格、君王素質進行了入微而鮮明的刻畫。
在羅馬從共和政體到君主政體的過渡中,元老院貴族地位逐漸下降,貴族出身的史官故而也鍾情於記載王室的荒唐行徑和緋聞。本書則依託第一手史料(碑文、錢幣等考古發現),和一些駁斥當時著作的作品,真實地重現了被籠罩在迷霧中的羅馬1 世紀史詩。
ISBN 978-7-5143-8417-8
《世界大戰》以全球史的視野,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相關國家戰前戰後所經歷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藝術的演變及聯動影響,探討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歷史必然因素及對全球勢力均衡的顛覆與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ISBN 978-7-5143-8419-2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挖掘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成因、歷史發展過程和細節,以及大革命後不同政治派別的博弈,揭示了啟蒙運動的批判精神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覺醒開啟了法國大革命的實質,自由的口號如何被新舊秩序之間的暴力衝突所淹沒,拿破崙如何成為那段動蕩而傳奇的歷史的中心人物。旨在全球視野下重新認識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之於現代國家轉型的啟示和警醒。
ISBN 978-7-5143-8418-5
19世紀的關鍵詞是「革命」——人口革命,工業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思想的革命。諸多革命因素導致新國際秩序建立,各國之間的聯繫從而更加緊密,最終形成各國互相依存的狀態。本書講述了這一世紀裡,整個世界的政治、社會、經濟動蕩變幻,世界各國的歷史與文明的演變和發展,以及在這些動蕩與秩序重組過程中,所醞釀的戰爭因子。
名家推薦《美國國家歷史地理》雜誌社在歐洲推出的歷史叢書系列,在全球史領域頂尖學者的指導下,按歷史事件為主體,以時間流動為線索,從文明的起源到兩次世界大戰,從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到蒙古帝國的擴張,以宏觀的視角重現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注重歷史事件的描述,強調人類文明的互動,語言通俗易懂,配以生動活潑的圖畫與解說,特別適合對全球史感興趣的廣大歷史愛好者學習使用。
——範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博士,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亞校區歷史系副教授,《中國與亞洲歷史學刊》書評編輯《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有三點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舊題新作,看似老生常談的題目,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創新性解讀,因此,這本普及性讀物即便對專業法國史學者亦有重要參考價值。二是圖與文相得益彰,本書堪稱讀圖時代最為成功的嘗試之一。三是其全球化視野並不僅僅停留在方法論意義上,而是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孫一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篇幅適當,詳略適宜,歷史事件與物質文化並重,適合世界歷史與西方文化的愛好者閱讀。叢書圖文並茂,配有大量精彩圖片,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夏洞奇,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創辦的《國家地理》雜誌,因科學性、人文性與美學趣味性精妙結合而享譽全球。該學會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教育與科學機構。它出品的「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是部規模宏大的歷史叢書項目。
該叢書,著眼對世界歷史文明的思索,融考古、地理、歷史、語言、製圖、攝影、繪畫諸多科學藝術門類為一體,旨在全球視野下,以時間為軸心,呈現世界各地文明及人類歷史的演變與發展、各民族相互聯繫依存的狀態、各國政治經濟的進步與動蕩,力求建構成一軸立體的、動態的、形象的宏大又微觀的清明上河圖式的世界歷史景觀長卷。
——汪兆騫,著名文化學者、作家、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