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陳孝先同學
就在9月2日『A智慧保』發布「車險綜合改革9月啟航?」後,9月3日這一消息兌現了。銀保監會正式披露「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明確表示9月19日開始施行。保險公司,準備好了嗎?
從銀保監會開始下發關於車險綜合改革徵求意見通知,到搜集意見、修訂文稿、正式發布,時隔兩個月,正式版《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終於浮出水面。
9月2日,『A智慧保』選取了部分典型公司,揭開了這次車險綜合改革下的險企應對之策。此次,『A智慧保』又針對車險綜合改革的監管規定,對比徵求意見稿與指導意見內容,發現有三處出現較大變動。
2020年9月2日
車險綜合改革9月啟航?銀保信啟動聯調測試!揭開險企應對之策!
變化一
輕微交通事故鼓勵「互碰自賠」
徵求意見稿
(五)優化交強險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係數
在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浮動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變,下浮由原來最低的-30%擴大到-50%,提高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
指導意見
(五)優化交強險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係數
在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浮動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變,下浮由原來最低的-30%擴大到-50%,提高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對於輕微交通事故,鼓勵當事人採取「互碰自賠」、在線處理等方式進行快速處理,並研究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
對比兩方內容,在確定的指導意見中,銀保監會在第五條中加入了「對於輕微交通事故,鼓勵當事人採取「互碰自賠」、在線處理等方式進行快速處理,並研究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的內容。
其實,從車險的觸發原因看,很大一部分是基於輕微的交通事故。但一旦報案保險公司進行理賠,下一年的車險保費就會上升,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並不划算的「買賣」。
為此,輕微的交通事故,如當事人協商自賠,就不會觸發下一年的保費上升,也就是這一因素不會納入車險費率調整的因素,消費者或許可以減少支出成本。
變化二
純風險保費測算周期由2-3年變為1-3年
徵求意見稿
(十)完善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
支持行業根據市場實際風險情況,重新測算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建立每2-3年調整一次的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的常態化機制。
指導意見
(十)完善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
支持行業根據市場實際風險情況,重新測算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建立每1—3年調整一次的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的常態化機制。
從變化內容看,在指導意見中,銀保監會將調整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的周期由此前的2-3年變為1-3年。
先來說何為純風險保費?純風險保費是指,在財產保險中,保險人根據保險標的損失率或風險發生機率計算而得的保費,專門用以賠償保險責任範圍內保險標的的實際損失。
其保費計算公式一般為
純風險保費=
基準純風險保費 × 風險因子1 × 風險因子2 × 風險因子3…… × 風險因子n
例如,車險的新保與續保的風險因子不同,男性與女性的風險因子也不同,這些都會成為影響保費的重要因素。
為此,調整更加靈活的商業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有利於車險行業更快速地應對變化中的因素。
變化三
清晰明確應用於車險行業的新技術範疇
徵求意見稿
(二十一)加強新技術研究應用
加強對車聯網、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應用的研究,提升車險運行效率,夯實車險服務基礎,優化車險發展環境,促進車險創新發展。
指導意見
(二十一)加強新技術研究應用
支持行業運用生物科技、圖像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升車險產品、保障、服務等的信息化、數位化、線上化水平。加強對車聯網、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應用的研究,提升車險運行效率,夯實車險服務基礎,優化車險發展環境,促進車險創新發展。
對於技術的運用,是各個行業都在進行的事情。在此次車險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加入了「支持行業運用生物科技、圖像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升車險產品、保障、服務等的信息化、數位化、線上化水平」的內容。
雖然在此前的指導意見中,對於新技術的研究,銀保監會已明確表態支持。但此次指導意見中,對於科技手段,銀保監會進一步對具體的科技手段做出列舉。
通過鼓勵險企利用先進技術發展車險,既可以提高車險的運行效率,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風險的檢測,有利於節約成本,促進車險的創新性發展。
同時,在中小險企發展車險的道路上,可以給予其創新的支持,鼓勵中小險企走差異化之路。
車險改革歷程
2015年6月
全國推進商業車險條款與費率改革
2017年6月
全國進一步擴大雙核係數下浮範圍,引入三率閾值監管
2018年3月
七地區再次擴大雙核係數下浮範圍
2018年8月
手續費率上限報行合一
2019年12月
車險綜合改革啟動
《指導意見》影響如何?
○「消費者是否滿意」成為改革的根本目標和衡量改革成敗的關鍵指標。
○ 市場導向,優化結構 ,減少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倒逼行業運營效率提升。
○ 健全制度機制,豐富監管手段,強化監管力度和深度為改革平穩運行提供保障。
○ 短期看,單均保費走低加劇擴大保費規模缺口,誘發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市場短期波動難以避免。
○ 長期看,市場主體會更加分化,缺乏競爭力的中小公司,經營可能會比較困難,也將倒逼車險經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