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日報記者張同李國玉史天一攝/黑龍江日報記者蘇強
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道外區啟動「智慧社區技防系統」試點,打造「刷臉智慧小區」。道外區在8個小區安裝了116個門禁,採取面部識別門禁方式出入小區。11月18日黑龍江日報以《進出小區只能刷臉?居民要求有更多選擇》為題報導了居民對人臉識別系統生物信息安全的擔心,以及希望有兩種以上門禁方式的訴求。20日雪後,一些讀者反映,氣溫下降後小區人臉識別系統出現問題,有的反應遲緩,有的失去作用。
1
系統已經啟用進出刷臉不靈
11月26日,記者前往哈爾濱市太古商圈查看刷臉進小區的實際使用情況。在祥泰花園的幾個出入口,記者看到,雖然視頻攝像頭已經啟用,但小區的幾個出入口都是敞開式的,有的還把小區大門打開,並沒有真正使用刷臉系統。
有的居民為了方便出入,用雪或者用繩將人行通道門固定住,讓人行通道可以長時間開放。一位居民從太古街出口外出時,特意把積雪都清走,將通道門關上,電子閘將門鎖死。隨後4位居民出入,站在攝像頭前幾次變換位置,刷臉系統沒有任何反應,幾個人無奈地繞行去小區的其他出口。
居民孫女士說:「本來以為刷臉挺方便挺安全的,但是現在小區還是大敞四開,什麼人都能進,而且這個刷臉系統燈是亮著的,可人沒法正常用。」居民王先生說,這個門臨近太古街坐公交特別方便,現在關上了打不開。連一個電話都沒寫,這要是誰把小區幾個出入口的門都關死了,居民出門還是個問題呢。他不反對使用先進設備,但不應該倉促啟用。記者在周邊幾個小區走訪時發現,多數小區的攝像頭的指示燈已經亮了,但小區還都處於開放狀態。
2
只有刷臉可進出出現意外咋應急
太古小區居民劉穎對只能刷臉進出有些排斥,她說:「之前沒有人徵求過我們的意見,等於是直接就用刷臉系統了,而且還沒有其他開門的方式。前幾天我們一個鄰居因為路滑在院子裡摔倒了,周圍商鋪四五個人看到給送的醫院,如果要刷臉,大家就被隔離在門外了,你說有點兒什麼事要進門得多著急。」
另外,還有幾位居民對安全依然擔心,他們說只是到社區把臉錄入了,但至今也不知道信息到底儲存在哪裡?哪裡負責管理?如果遇到問題應該找誰。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安全隱患。他們認為在行人出入口應該有明確的公示牌,張貼技術單位、管理單位的名稱和聯繫方式,「誰要真有啥急事,走到這兒發現門鎖著打不開,還不知道找誰,多鬧心!不能安個攝像頭一通電就不管了,最起碼應該有兩種以上的開門方法作為應急備用。這樣對於居民來說才真是方便。」
3
北興教育園刷臉+刷卡尊重居民選擇獲認可
在北興教育園小區,記者看到刷臉門禁已經啟用,幾位居民站在距離門口大約兩三米的地方,攝像頭就開始啟動並發出語音提示,門禁會自動打開。如果沒有完成識別系統會進行語音提示,要求居民對準位置再次嘗試。而在門禁的左側,還有一個刷卡可以通過的識別裝置,用門禁卡也可以正常通行。在此居住的某學校孫老師說,既然已經開始投用,作為居民應該儘量配合,但他比較認可既能人臉識別也可以用門禁卡的方式。「我覺得,小區是否安全主要在管理,人臉是按照實際居住錄入的,門禁卡也要按照實際居住錄入,那麼外人就沒有機會進小區,冬天特別冷,出門捂得嚴實,在門前還要把圍脖口罩都拿下來刷臉,真是不方便,所以我覺得管理應該更加人性化。」
4
問題屢屢發生解決方案受限
26日,針對一些小區出現的問題,記者撥通了靖宇街道辦的公開電話。工作人員稱,如果小區人臉識別系統出現問題,可由小區所在社區向標段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其派人進行檢查和維修。「有些居民素質不好,破壞人臉識別設施。」她說,街道辦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已經到各小區去走訪了。記者詢問,如何申請在使用刷臉功能外,利用卡扣進入小區?她回答:「居民們如果對使用刷臉系統有疑問,要求有更多的進出方式,如果形成多數,可由居民代表、社區、施工方等召開協商會,看看問題如何解決。」同日,記者也撥打了東萊街道辦的公開電話,工作人員則稱並不了解相關事宜,普通居民要經過社區逐層反映問題。
記者調查了解到,哈爾濱市此次「刷臉小區」試點,分布在南崗區和道外區臨街單元和500戶以下庭院。一場大雪過後,已經安裝使用刷臉設施的小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居民投訴不斷增多。一些街道辦負責人,將信息向上反饋,得到的答覆是:刷臉系統是科技安保方式,如果採用了其他進入途徑,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比如允許居民利用卡扣進入小區,小區大門就會和以前一樣「失守」,防疫、防止閒雜人等進入的功能就不能落實。
5
試用可以多選試點咋就不行
劉先生家住平房區東安名苑小區,他說去年該小區就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回家只要刷臉就能進門,但刷卡也能進出。「之前小區不是封閉化管理,大門對外敞開,什麼人都能進入,環境相對較亂,現在好多了。」
記者了解到,平房區刷臉打造「智慧小區」與南崗區和道外區並不同步,平房區是政府和物業公司共建模式,由物業公司出資負責小區內高清探頭建設,由區財政出資安裝小區出入口卡口人臉識別高清探頭、車牌識別高清探頭、RFI D射頻(識別電動車),並負責後臺建設。「平房區事先徵得居民同意,試用期間進出管理方式也因居民建議而增加,因此贏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主城區的安裝試點咋就不行?」劉先生父母家住南崗區,老人遭遇的問題讓他不解。
6
竟是強指強派街道辦壓力大
其實,早在哈爾濱市確定在南崗區和道外區安裝刷臉系統試點之初,不少區域的街道辦負責人就提出過疑問。除了全國範圍內「洩露個人隱私」爭執輿情外,焦點主要還有三個:一是北方天氣寒冷,是否適合在室外使用該系統,並沒有得到驗證;二是政府推廣試點,但監管落實的並非公安局和科技局,而是民政系統通過街道辦和社區強壓,沒有嚴密的責任劃分,誰能保障不出事、出了事誰負責,都是未知;三是施工由雲崇、科達兩個公司負責,對這兩家公司的背景、資質、技術等情況並不了解,他們說是免費安裝,但要求小區的網絡連線、電線位置、電壓情況,都要符合他們的要求,這裡面的困難就大了。
以道外區為例,原來要打造「大東萊刷臉群」,包括了6個街道辦轄區的所有臨街單元和500戶以下庭院,但最後是全區推廣。一個街道辦按兩個公司要求「收拾完線路、電壓設備」,普普通通也要搭上個二十幾萬,實在是讓人煩惱。而一場雪後出現的問題,更是讓人無力處理,只能拖延和「協調」。道外區有二十多個街道辦,如果每個街道辦都為此搭進去這麼多錢,整體區級財政就要多支出五六百萬元。
網友熱議刷臉
應徵求民意給更多選擇
此前《我的臉我能做主嗎?哈爾濱試點刷臉進小區居民有話說!》報導刊發後,引起了網友熱議,在微信端、第三方平臺閱讀量超過了10萬+,有數百名網友留言參與討論。
網友可心表示,高科技是雙刃劍,在配套安全系統與相關追責法律不完善的前提下,不能強行推進,還是應該有不同的方式,多措並舉。網友WM則建議,可以先進行試點,看看效果,多聽群眾的想法和建議,要考慮大部分人的要求,也要考慮到少部分人的顧慮,科技進步目的是服務百姓。網友霹靂蒼穹說:「太古小區是沒有電梯的9層樓,之前外賣和快遞都能送到家門口,刷臉系統啟用以後,居民要來回上下樓,非常不方便。」
網友晴天也有類似觀點,她在留言中說:人臉識別還沒有到無懈可擊的智能程度,很多人臉識別都有漏洞,識別錯誤、AI替身換臉等,而且儲存終端萬一被不法之徒濫用,後果相當危險,希望小區門禁不止這種方式,可以指紋識別刷卡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