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黃昕
浙江在線09月12日訊昨天凌晨,蘋果公司終於推出傳說中的iPhone5c和iPhone5s兩款新手機。但這個本該豐收的季節,卻比往年任何時候都令人尷尬:產品發布會後,蘋果股價居然反常下跌,盤中最多下跌2.87%,以494.64美元收盤,下跌2.28%。
顯然,庫克的「蘋果」,未能砸中投資者的心。一個主要的原因,無疑是iPhone5c的定價。這個老早就被冠以「廉價iPhone」的產品,一度吊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和胃口。2500元?3000元?我們猜了又猜。
然而,最後公布的4488元的中國售價,既閃瞎了消費者的眼,也讓國產手機廠商們鬆了口氣,還讓投資者們灰了心:庫克,你真的認為這與iPhone5s僅800元的差價,足以撬開中國消費者的荷包麼?
A
iPhone5c都好意思賣4488元?
蘋果「貪心」引來吐槽無數
4488元的iPhone5c,完全無視此前市場對傳說中的「廉價版iPhone」兩三千元的預期。
這麼「離譜」的定價,或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蘋果還是貪心的。在這場收復失地的徵程中,它不願意捨棄高端品牌的定位,同樣也不願意犧牲高額的利潤。
然而,高不成低不就,也意味著,它既無法爭奪中低端市場,也無法擠入高端市場。也就難怪昨天本報微信群裡全是小夥伴們的「吐槽」了。就連瑞銀、瑞信和美銀美林也不看好,周三紛紛下調蘋果公司評級至「中性」。瑞銀將蘋果股票目標價從560美元降至520美元,並稱,市場上安卓手機價格不到iPhone5c一半,在中國等市場上,iPhone5c競爭力不強。蘋果公司股價開盤下跌5.82%至465.8美元。
早報的微信用戶,也對蘋果新品的高富帥姿態投去了白眼。
微信用戶「cc」:太貴了!iPhone5c傳說中蘋果最便宜的機型,除了外殼哪裡又便宜了呢,同等價格還不如買個iPhone5。再說說iPhone5s,除了在5的基礎上加了指紋解鎖就再無新意,而價格卻一再盲目走高!到底是機子本身的價值所趨呢,還是蘋果固守其品牌定位呢?
微信用戶「小智大愚」:後賈伯斯時代,蘋果真的是創新乏力,江郎才盡,換個外殼就當新產品了,我和小夥伴都驚呆了。蘋果向來對中國市場特殊對待,5c遠高於國外市場的定價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寧可買兩個手機,一部諾基亞神機用來打電話發簡訊,一部小米來玩遊戲刷微博。
微信用戶「譽天」:蘋果有什麼神氣的!屏幕解析度不是最牛!屏幕尺寸不是最大!性價比不是最強!蘋果現在也就只剩下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系統」。要知道,人人都是蘋果範兒,就不再是範兒了!
微信用戶「福哥」:現在是屌絲逆襲高富帥的時候了,我支持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蘋果原先先進的設計理念,在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何況小米和蘋果同樣都是富士康代工,做工上也沒有什麼不同,再加上經優化後的系統更匹配國人的使用習慣,小米性價比還要高出一大截。
不過,真正的果粉,也不是那麼容易「變心」的。「竹影箐箐」就說,「哎!雖說現在國產手機性價比高,但一旦用了蘋果,那超順的手感和方便的操作,以及一年內維修可以免費換個新機的售後服務,還是讓我們欲罷不能!」
B
「中華酷聯」、「小步金魅」
國產手機廠商崛起
事實上,蘋果也不是全無創新。
比如,它為iPhone5s新增了指紋識別安全功能「Touch ID」,探索佔領人體物理入口的可能:在5s上,指紋識別不但可以解鎖,還可用於購買App Store應用程式等。而提供更多顏色和價位的選擇,也標誌著它在效仿更多智慧型手機廠商的「路數」。
甚至於,蘋果發布會此次在中國設分會場,也被認為是蘋果對中國市場釋放出的極重視信號。只可惜,發布會上,無高層到場,也沒有運營商站臺,僅僅是播放一遍美國發布會的錄像,其誠意最終還是遭到各種炮轟。
技術創新放緩,水土不服,都讓蘋果在中國越來越缺乏優勢。在杭州本土市場,也早早顯露出苗頭來。
前幾天,記者在杭州的各大數碼城裡轉悠了一圈,聽到銷售員推薦最多的手機型號,既不是三星也不是蘋果,而是他們所認為性價比較高的華為P6和小米2S等機型。
「今年以來,蘋果的銷售勢頭明顯不如三星,而各大外資手機品牌技術創新乏力,也給了國產手機更多機會。」杭州西溪數碼港總經理鄭遠隨表示,目前價格在1000到2000元區間的智能機市場,已經被更接地氣的國產手機佔得先機。
而在淘寶上,不久前小米推出的799元的紅米手機,目前售價已經被炒到了1299元,其中光一家店的月銷量就高達2000餘件。可見,米粉的瘋狂程度並不亞於果粉。
有特色賣點的產品,親民的價格,網際網路渠道大力推動,這些都成為屌絲逆襲的路徑。記者了解到, 「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和「小步金魅」(小米、步步高、金立、魅族),已成為業內對目前主流國產品牌手機的概括。在新媒體上的成功營銷,以及在產品定位上的精準,讓這些國產手機合力贏得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場份額。
一個可以佐證的數據是,今年二季度,「中華酷聯」和小米的手機國內出貨量均超過了蘋果。
在手機行業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創新不足,不接地氣,再牛氣的品牌也可能一夜傾覆。或許,對蘋果而言,無論是摩託羅拉還是諾基亞,都是最好的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