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宋·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5月5日是農曆的立夏。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在臟腑和經絡的養護上,心與四時的夏季相應。
立夏養生的首要原則是:
一要 通過特殊的飲食、運動、經絡、情志等養生手段,益氣養心安神,使血有所主,神有所藏;
二要 通過飲食、運動、經絡、情志等養生手段,滋腎水涵心陽,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三要 健脾益氣,培土治水。水土合德,心有所涵。
立夏開始天氣逐漸轉熱,高溫帶走人體內過多水分,容易造成口乾舌燥。此時宜多吃一些高蛋白質、清涼的果蔬和食物,以保持體內代謝平衡。
宜多吃的蔬菜:青椒、洋蔥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涼薯、玉米等。
宜多吃的水果:香蕉、枇杷、楊梅、甜瓜、桃、木瓜、烏梅、草莓等。
宜多吃的食物:河魚、鴨蛋、鵝蛋、鵪鶉蛋、牛奶、蜂蜜、豆製品等。
立夏前、中、後三天的飲食養生
在立夏節氣的前、中、後三天的午時(11-13時,心經主時)和酉時(17-19時,腎經主時),連續三天,每天兩次,每次210毫升(心的洛數為7,3*7=210),用立夏順安養生湯潤養心之陽、腎之陰、脾之氣,使心(五臟六腑之大主)、腎(先天之本,主水、主封藏)、脾(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功能順安調和。
「立夏順安養生湯」簡介:
本方是根據清末名醫陶然先生所傳百年秘方,由自然界中「藥食同源」的特殊食品組成。其組方以千古名方「生脈飲」益氣、養心、安神為核心,加入健脾滲溼、養心安神的茯苓、山藥,培土治水;枸杞、蓮心滋陰育腎、清瀉心火、交通心腎。紅棗為引經藥,益氣、養血、安神,調和諸藥。
方中西洋參3克:益氣養陰、清火生津,還可抗缺氧、抗疲勞、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麥冬5克: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同時可以提高免疫力,抗心律失常,並有降血糖、抑菌、耐缺氧;五味子2克:斂肺滋腎、生津止汗,寧心安神,還可降壓、降轉氨酶、保護肝臟、祛痰止咳;山東大烏棗3枚: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提高吞噬細胞的功能,保護肝臟;枸杞5克:滋補肝腎,明目潤肺,還可提高細胞和體液免疫,抗衰老、抗腫瘤、保肝、降血糖;百合5克,滋陰潤肺,養心陰、益心氣、清心熱而安神。茯苓2克,配山藥滲脾溼。補瀉並用,防滋補之滯膩;蓮子心2克:清心安神、交通心腎。
注意:「立夏順安養生湯」每天衝泡飲用後勿扔掉,留待晚上浴足溫經使用。
益氣養心粥
[配料]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
[功效] 健脾益氣,養陰清心。
荷葉鳳脯:
[配料] 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雞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蔥切短節、姜切薄片,荷葉洗淨,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
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用涼水衝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節、薑片攪拌均勻,然後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包,碼放在盤內,上籠蒸約2小時,若放在高壓鍋內只須15分鐘即可。出籠後可將原盤翻於另一乾淨盤內,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神養心,升運脾氣。可作為常用補虛之品,尤為適宜夏季食補。
山楂麥芽奶昔
[原料] 山楂15克,生麥芽30克,西洋參10克,淡竹葉10克,哈密瓜(甜瓜也行)100克,牛奶250ml,酸奶125ml。
[做法] 將山楂、麥芽、西洋參、淡竹葉用加入適量的水煮沸25分鐘,晾涼備用。取適量煎水加入蜜瓜、牛奶、酸奶,一起放入家用料理機中打碎,製成美味的奶昔,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蜂蜜、砂糖,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口味更佳。
[功效] 益氣清心,健脾消滯。
臟腑順安十八法
是在繼承道家養生術和「靈子山人」創立的「臟腑順安術」的基礎上,依照「靈龜八法、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和人體與季節、時辰以及臟腑的歸經、表裡、開竅的密切關係,通過「臟腑傳感」,直接鍛鍊臟腑功能。方法簡便易行,效果十分顯著。
強脾土,胃相助
脾氣以上為順,胃氣以降為順。兩手重疊,手心對應脾臟相應位置,先以氣感,啟醒脾陽,繞脾轉動六次(手心不要對脾臟用力),然後再用手心按在脾臟對應的位置輕揉6次,最後兩手心在脾、胃之間,上下揉按,似揉面狀,以促進升清降濁。
舌洗齦,津澆樹
以舌尖輕洗牙齦,口水自出,當口水豐沛時,吞咽,反覆6次。此津滲下,可滋潤全身,特別是對下焦、肝、腎,得以澆灌,如樹木得水,葉茂根深。脾開竅於口,脾健,則土旺,水土合德,百病不侵。
作用:脾與胃相表裡,開竅於口。通過本節鍛鍊,可直接提高脾經、胃經臟腑經絡的功能,防治胃炎、胃潰瘍、糖尿病、消化不良、高血脂等各類脾胃疾病。
靜心氣,小腸助
兩手重疊,用手心對應心臟,隨心臟的跳動而以氣感搖動6次(手心不要對心臟用力),而後輕輕按摩36次。入靜神寧,有登仙羽化之感。
咬舌尖,火冒處
輕咬舌尖,心火自出(心開竅於舌)。虛火有路可循,陽氣潛伏而不外越,方可精充神寧。
3、4的作用:心與小腸相表裡,開竅於舌。通過本節鍛鍊,可直接提高心經、小腸經臟腑經絡的功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塞、中風及後遺證、失眠、健忘等疾病。
順安立夏導引功:
每日清晨(最佳時間:寅卯時3~7時),取平坐式。兩手十指叉抱左膝下,合目閉膝,兩臂抱膝靠近胸部,放下,連續5~7次;繼而換氣後,兩手抱右膝,如法,做5~7次。然後叩齒、深呼吸、咽津各3次。可防風溼滯留腫痛、臂肘攣急、腋腫、手心熱、嘻笑不休等雜證。
運動養生作用: 通過「臟腑傳感」來保持聯絡、濡養臟腑的心、脾、腎三經經絡的潤順。從而使心、脾、腎三經的經絡及臟腑陰陽氣血平衡、功能旺盛。
立夏時經絡順暢,對整個夏天是非常好的開端。因此,立夏的經絡養生,尤其是心、脾、腎三經的經絡養生非常重要。三陰交穴、少海穴和少衝穴 三個穴位是養心通絡的重點穴位,按序次對三陰交穴、少海穴和少衝穴三個穴位各揉按36次,對夏季養心以及對心腦血管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立夏順安養生湯」浴足、溫經、通絡的養生辦法:
立夏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共三天。在亥至子時(21~23時,此時為三焦主時,心疾病欲解時。三焦運行元氣和水液,心主血脈、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面向南方(夏與五臟心相應,心與五方南相應)將白天泡茶飲用後的「立夏順安養生湯」放在木盆(或洗腳盆)中,兌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納雙足於水中,溫經通絡7~14分鐘(心的洛數為7)。同時,做深呼吸7~14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或順安杵點按兩側三陰交穴、少海穴和少衝穴各36次。開穴通絡,通過臟腑傳感,調整心、脾、腎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
三陰交:出自《針灸甲乙經》,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經的交會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具有調脾胃、益肝腎的作用。
少海:出自《黃帝內經.靈樞》,為手少陰心經之合穴。位於曲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具有開心竅、安神志的功能。
少衝:出自《針灸甲乙經》,為手少陰心經之井穴。位於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有開竅瀉熱,宣通氣血的作用。
牛黃清心丸
歷史探秘:
牛黃清心丸又名「牛黃清心圓」,是歷久不衰的名方驗方。
源於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典籍《金匱要略》中的「薯蕷丸」,後經宋代太醫局加減化裁。
傳至清代,經太醫院調整,定位宮廷秘方,只有達官顯貴、皇親國戚才能享用。
1990年收入《中國藥典》,是一劑清中有補,虛實通調,標本兼顧的良方,無論體質虛實強弱皆可服用。
組方(局方):
天然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炒苦杏仁、大豆黃卷、大棗、炒白朮、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乾薑、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天然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硃砂、雄黃。
方解:
清、調、補。清中有補、寒溫協調、不涼不熱、瀉實補虛、標本兼治,養生佳品、治病良藥。
功效:
清心豁痰、鎮靜熄風、補氣養血、養心安神。
養心保健服用時辰:
可選用廣譽遠雙天然牛黃清心丸,於午時11:00——13:00,心經主時,飯後半小時,含服或嚼服一丸牛黃清心丸。
有痰、熱者可服用:
舌象:舌尖紅,有點刺;舌苔厚,黃膩;舌苔黃,乾裂
二便:小便量少,色黃;大便乾燥,便秘
精神:煩躁易怒、易疲勞
面色:面部油膩,容易滋生粉刺、痤瘡
其他:口苦、口乾、口臭等。
適宜人群:
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熬夜。
飲食不規律,喜食辛辣肥厚之味。
生活不規律,久坐、熬夜、不運動、氣滯血瘀。
吸菸飲酒,應酬多。
太醫館益氣養心、活血通絡安神方:
生芪15克、西洋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
丹參30克、香附15克、鬱金10克、鱉甲30克、
茯神20克、生山楂15克、元胡10克、薑黃10克、
杭白芍20克、天麻10克、當歸尾15克、石菖蒲10克、
酸棗仁20g克、首烏藤20克、遠志10克、地龍12克等。
用法:每日一劑(煎2袋),每日中午11-13點(心經主時)、晚7-9點(心包經主時)各服1袋,溫熱服。
每日晚上9-11點(三焦經主時)可配合服用1丸廣譽遠雙天然牛黃清心丸。
功效:益氣清心、化痰熄風、養血安神。
溫馨提示:處方藥請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太醫館菊花安眠藥枕方
【配方】菊花1000g、川芎400g、決明子200g、白芷200g、蠶沙300克。
【做法】將藥店買回來的草藥用棉布袋裝好封口,置於枕芯內。做好的枕芯可以使用三個月。
【功效】草藥緩慢揮發,釋放藥效,有舒經活絡、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適用於目暗昏花、老花眼,神經衰弱、高血壓、偏頭痛、失眠的患者。
太醫館茉莉香茶
配方:
茉莉花3g,丁香花3g,杭白菊3g,桃花3g,當歸尾2g,枸杞子2g,信陽毛尖3g。
沸水衝泡代茶飲,每日數次。
功效:美容養顏、活血化瘀、清肝明目、健發潤肌。
太醫館防霧霾茶方:
金蓮花3g、石斛花3g、麥冬2g、百合3g、
玉蝴蝶3g、陳皮2g、蓮子心1g
用法:沸水衝泡代茶飲,每日數次。
功效:滋陰潤肺、清熱化痰、清咽利喉、養陰生津
太醫館養心音樂處方
適用人群:心慌、失眠、心悸,煩躁、胸悶、心絞痛等。
聆聽時間:每日的21:00-23:00,中醫講要睡好子午覺,讓精神愉悅,身心放鬆,漸入安眠。
伴茶:可以衝泡一杯淡淡的紅茶,也可以加一枚紅棗和兩片乾薑。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保健科學和中醫專業雙學歷。
毛澤東、鄧小平等多位首長保健專家嫡傳弟子,傳統醫學臟腑順安工程傳人。
現任中國紅色保健研究院院長、太申祥和(太醫館)首席亞健康專家。
服務熱線:18611937907
與我攜手 共同健康 感恩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