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試駕 原創]
10月的東京不太熱,天氣有些微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要來試駕「Noah」(諾亞)的關係,颱風仍然選擇在這樣的季節造訪日本,並且為東京帶來非常大的雨勢。對了,我們試駕的Noah不是船,而是來自豐田汽車的Noah,是一輛日本專屬的MPV(港澳也有引進)。既然名為Noah,想必一定很能裝。到底有多能裝?或許看過Noah之後,你會對MPV有種新的認識和見解。
一說到MPV,大家心中可能馬上會浮現出GL8這種商務型車款。不過僅有一水之隔的日本,很多MPV卻是以家用為主,並將其稱為「MINIvan」(ミニバン)。我們的主角:豐田Noah就是一款這樣的家用車型。為了讓大家更快了解Noah,在正式進入前文之前,先來說說Noah的市場定位和銷量。
豐田目前在日本銷售十款MPV車型,Noah的產品定位為中端車型。我們試駕的車型屬於Noah第三代中期改款車型(於2017年七月推出,第三代前期型在2014年一月推出)。
在今年上半年(一至六月),Noah在日本的乘用車市場中排名第20位,共銷售出27707臺車。七、八、九三個月的銷售排名分別是15、15、12,總共銷售16815輛車,看來中期改款之後對消費者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也能看出這種類型的MPV雖然不是市場中的銷售主力,但是要站上Top 20還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此外,Noah和Voxy、Esquire是豐田的MPV三兄弟,它們共用相同的機械結構和車身,不過Voxy更加偏向年輕動感,Esquire則是走高端路線。廠家為了更加細分市場,Noah又增加了一款GR Sport車型,這是此級別日系MPV常見的行銷手法(如本田STEP WGN具有Spada車型,也是注重動感外觀設計的車型)。
說到日系MPV,大家可能又會想到埃爾法(參數|詢價),但是Noah和埃爾法不太一樣,前者更加的偏向家用,而且檔次比埃爾法低。所以你在廣東一帶看到掛兩地車牌的日系MPV,絕對都是埃爾法之類的車,而不會是Noah或是本田的STEP WGN。不過在香港的街道上,Noah和STEP WGN的數量也不少,畢竟香港和日本都擁有地狹人稠的都市景觀,空間效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大家稍微認識日本的MPV市場和Noah的車型定位之後,我們終於要進入正題了,先從Noah的外觀開始說起。
外觀:一個方正鐵盒子
如果您曾經去過日本,應該會注意到這種外觀像個大鐵盒的MPV數量不少。老實說我覺得一般人可能根本分不出哪輛是豐田、哪輛是本田產的?而且日本人又特別喜歡白車色,所以滿大街都是白色MPV。
如果你從正面看這些MPV,會發現它們看起來都很「苗條」,瘦瘦高高的樣子和國內流行的GL8、奧德賽(參數|詢價)相比差異很大,看起來反而更像我們口中所說的「小面」。之所以有這種奇特的設計,還是得歸因於日本的稅制。所以又到了科普時間,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日本的車輛級別分類。
因為Noah的車身尺寸、排量都符合小型乘用自動車的標準,所以車牌上方的三位數數字是「5」開頭,國人所熟知的奧德賽為3開頭的普通乘用自動車,因為車長、車寬都已經超過小型乘用自動車的標準了。
如果車身尺碼超過上述的規範,稅金的成本會增加,銷售量自然受到影響,所以廠家在設計車輛時,必須要在既有的空間下發揮自己的創意,進而導致此級別的車款長得都一樣,車身大小都差不多,從下列表格您可以發現這種特色。
這樣的稅制也導致很多日本專供車型無法輸出海外,因為車身尺寸無法符合海外消費者的期望(例如卡羅拉(參數|詢價)日規車型和海外車型,在車身尺寸上差異甚大,基本上已經是兩款不同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