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犁庭,一場被清朝視為奇恥大辱的事件,《明史》該如何記載?

2020-12-21 樓哥看歷史

前言:《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官修史書,清軍入關之後為了表明正統,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即著手開始修纂。期間為了對付南明及三藩,《明史》的編纂工作多次停頓,直到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才最終大功告成。普遍認為《明史》由於修纂時間最久,史學家們嘔心瀝血,於內容記述之完善大大超過了前代諸史。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明史》之中就沒有錯誤,沒有篡改,乃至沒有抹黑。清朝皇室起源於白山黑水之間,其祖先在明憲宗朱見深時代因為過於作惡多端,遭到了明軍一次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後世稱明軍對女真人的軍事行動為「成化犁庭」,明憲宗「搗其巢穴,絕其種類」的狠勁令女真人百年之中始終感到不寒而慄。

但是近兩百年之後,當年險些滅族的女真人奪取了天下,對於祖先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清朝的皇帝是什麼態度?史官又該如何修史呢?

《明實錄》對「成化犁庭」的記錄:

第一次成化犁庭發生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當時女真人在正月、三月連續入寇,甚至還殺害了明朝都指揮史鄧佐。面對邊境上的嚴峻形勢,即位不久的青年天子朱見深下決心好好教訓一次這些蠻夷,讓他們長長記性。

五月,左都御史李秉奉命提督軍務,武靖伯趙輔則佩靖虜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遼東調兵徵討建州女真部落。

明憲宗朱見深畫像

李秉,曹縣人。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進士,景泰年間便已提督宣府軍務,受命之前以左都御史身份兼任宣大總督。趙輔,鳳陽人。襲祖職濟寧衛指揮使,成化元年因平定廣西大藤峽之亂,獲封武靖伯。

七月,憲宗派出都督僉事王瑛出任副總兵,都督僉事王銓出任遊擊將軍,都指揮使黃欽協同遊擊,統兵赴遼東會和李秉、趙輔一起出兵。七月底,建州左衛都督同知,清太祖努爾哈赤五世祖愛新覺羅·董山在遼東廣寧被趙輔的部下擊斃,雙方正式翻臉。

戰果:9月24日,趙輔和李秉集中明軍主力精銳五萬人,由撫順出發向建州女真巢穴撲去。當時的女真人,沒有像他們的後代努爾哈赤那樣受到明朝邊帥的悉心栽培,因此在明朝正規軍的打擊之下潰不成軍。

經過一個月的剿匪行動,趙輔率領的明軍取得了斬首638級,生擒94人,俘獲婦孺151人,解救被虜包衣1165人的戰果。剩餘的女真人逃入深山,董山部落的營寨房屋則被明軍全部焚毀。而配合明軍作戰的朝鮮軍隊也取得了一場大捷。建州衛都督同知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等被擊斃,另外斬首384級,生擒23人,焚毀糧倉217所。

封賞: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正月,憲宗下旨對本次剿匪行動中的有功人員進行嘉獎。

武靖伯趙輔進封武靖侯,左都御史李秉加太子少保銜。都督僉事王瑛、王銓俱升為都督同知。署都督僉事武忠,署都指揮使黃欽,署都指揮僉事韓斌、周俊俱實授。太監黃順米增歲二十四石。少監張璘升太監,右監丞韋朗升右少監。

朝鮮國王李瑈畫像

朝鮮方面統兵大將中樞府知事康純加賜錦四叚、西洋布十匹,領兵有功官並賜白金、彩叚有差。對於全力支持本次中朝聯軍作戰的的朝鮮國王李瑈,憲宗也予以賜敕嘉獎。

敕曰:向者朕命將率師致討建州逆虜,俾王協助天兵。王遣中樞府官康純統萬眾入虜地,斬虜酋李滿住、古納哈父子。獲其部屬頭畜,焚其廬舍積聚,得其所掠我東寧衛人口。遣吏曹參判高臺弼來獻,已將王所獻賊屬依例處置,人口給親完聚,牛畜給軍屯種。良由王世篤忠貞,故朕以尺札命王,而王國之眾響應於海東。朕之將士雷厲風驅,內外合勢。逆虜瓦解,王可請能,副朕所命矣。朕與王君臣同心,豈不美哉?今遣內官金輔至王國,賜王彩叚、白金、錦綺。其康純、高臺弼等亦各有宴賜以旌其勞,王其欽承之。《明憲宗實錄卷五十》

董山、李滿住後裔結局:成化四年六月,董山餘黨開原保等十人下錦衣衛獄,其弟馬毋都等發廣東邊衛充軍。成化五年七月,親明朝的建州左衛都指揮佟那和劄為董山之子脫羅、李古納哈之侄完者禿乞恩免罪。憲宗對建州女真的打擊目的在於讓其乖乖聽話,並不是真的要將其全族滅絕(事實上以東北的地理條件,也難以做到)。於是憲宗同意脫羅和完者禿依舊統領其部,但董山和李滿住都督同知的職位被剝奪,脫羅和完者禿降級襲封。

上曰:虜酋背負恩義,罪當族滅。今首惡已誅,餘皆悔過向化。朕體上天好生之德,悉加寬宥。脫羅等既眾人奏保,其授羅都指揮同知,完者禿都指揮僉事。令統束本衛人民,依前朝貢,再犯不貸。《明憲宗實錄卷六十九》

《明史》對「成化犁庭」的記錄

這樣一場由明朝和朝鮮兩國聯合舉行的剿匪行動,《明史》上會怎麼記載呢?我們先看一下《憲宗本紀》上成化三年九月是怎麼記載的:

(三年)九月辛未,振湖廣、江西飢。(《明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只有一條對湖廣和江西兩省的賑災記錄,難道出兵平叛這種事情是不值得記錄在本紀中的麼?我們前面提到趙輔的武靖伯爵位是由於大藤峽的戰功得來的,那麼不妨來查一下本紀中對平定大藤峽之亂有沒有記錄。

(成化元年春正月)甲子,都督同知趙輔為徵夷將軍,充總兵官,僉都御史韓雍贊理軍務,討廣西叛瑤。(《明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本紀上記錄得清清楚楚,按理平定廣西瑤民和建州女真之亂,其重要性至少應不相上下吧,為何《明史》在修史的時候要厚此薄彼呢?既然本紀上沒有,我們再看看趙輔和李秉個人傳記上是怎麼說的。

三年總兵徵迤東,與都御史李秉從撫順深入,邊戰有功,進侯。《明史卷一百五十五·趙輔傳》未幾,命為總督,與武清伯趙輔分五道出塞,大捷。帝勞以羊酒,賜麒麟服,加太子少保。《明史卷一百七十七·李秉傳》

從二人的本傳來看,雖然記載了當年的軍事行動和事後受到的封賞,但對手是誰,為何出兵,卻始終含糊其辭,甚至連建州女真或者董山的名字都沒有提及。而朝鮮國在本次戰役中的作用,《明史》倒有所提及。

是時朝廷用兵徵建州,敕瑈助兵進剿。瑈遣中樞府知事康純統眾萬餘渡鴨綠、潑豬二江,攻破九獮府諸寨,斬獲多。《明史卷三百二十·列傳第二百八》

這裡總算出現了建州兩個字,但依然既沒有提到董山,也沒有列出朝鮮國最大的戰果李滿住。從《明史》上對於董山、李滿住及建州女真欲遮還羞的態度,我們不難揣度滿清皇室對先祖意圖維護其先祖形象的良苦用心。

清太祖努爾哈赤畫像

滿清皇室對於董山的態度

董山在第一次成化犁庭中屈辱被殺,被滿清皇室視為奇恥大辱。為了維護其祖先「偉光正」的形象,他們甚至拒絕承認董山為其先祖。在《清太祖實錄》中,滿清對於其先祖的世系是這樣說的。

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有子二,長曰充善。

充善有子三,第三子曰錫寶齊篇古。

錫寶齊篇古僅一子,即興祖直皇帝福滿。

福滿有子六,第四子即景祖翼皇帝覺昌安。

覺昌安有子五,第四子即顯祖宣皇帝塔克世。

塔克世有子五,長子即太祖努爾哈赤。(原文見《清太祖實錄卷一》)

而在由滿清的遺老遺少所修的《清史稿》中,這些孝子賢孫乾脆對滿清皇室為董山後裔的說法進行了公開駁斥。

隆慶、萬曆間,建州諸部長未有名近興祖諱者。太祖兵起,明人所論述但及景、顯二祖,亦未有謂為董山裔者。《清史稿·列傳九》

實際上我們稍加分析,便可知遺老遺少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首先《清史》中提到的「充善」,很明顯就是「董山」的異音。而上文說到董山的兒子脫羅被憲宗赦免,得以繼續統領部落。巧合的是,同樣在《清太祖實錄》中提到「充善」有三個兒子,長子就叫做「妥羅」。這「妥羅」和「脫羅」之間的發音差別可比「充善」和「董山」要小得多了。建州女真的首領脈絡,在歷朝《明實錄》中清清楚楚,「董山」分明就是「充善」,而「脫羅」也分明就是「妥羅」。滿清史官以變音字來妄圖掩飾其祖先的不光彩歷史,實在也是過於侮辱後世讀者的智商。

清祖陵

結語:清朝建立之後出於抬高其先祖的目的,一直拒絕承認其始祖自永樂時代就接受明朝統治,更是將其先祖董山、李滿住被明廷和朝鮮聯合絞殺一事視為奇恥大辱。這才會在修纂《明史》中對此事略而不提,在《清太祖實錄》中編造祖先,最後乾脆在《清史稿》中直接否認。然而歷史終歸是歷史,再多的掩飾,事實也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相關焦點

  • 成化犁庭,一場讓女真人消停了150年的血腥鎮壓
    導言:女真人對大明的威脅始於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成化皇帝似乎對女真人有所預料,在成化年間對建州三次用兵,詔書上的說法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經過明朝軍隊多次的圍剿之後,女真人元氣大傷,消停了150年。成化皇帝的雄心此時明朝當政的皇帝是剛滿20歲的成化皇帝朱見深,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憲宗皇帝玉音微吃(口吃)。但是成化確實一個充滿雄心抱負的皇帝。他上臺後首先做的就是整頓軍務,親閱騎射於西苑,巡查禁軍,整飭軍備,還任用王越、餘子俊、秦紘、朱永、朱英等能臣處理軍務,修建邊牆,並從韃靼部手裡,一舉收復河套地區。
  • 成化犁庭——女真挑釁的下場
    公元1469年,即明成化十五年,明憲宗朱見深命汪直作為監軍,和大將趙輔共率五萬大軍,並且命令其附屬國朝鮮派出國內青壯年隨軍出徵,進攻建州(今遼寧朝陽境內),下令「絕其種類」。那麼,建州女真究竟是因為什麼,或者說是犯了什麼錯誤,讓明憲宗恨得咬牙切齒,下了這麼狠的命令呢?
  • 成化犁庭,明憲宗的全面反擊,對女真部的打擊有多狠?
    在歷史上,被稱為「成化犁庭,」那麼,這些行動下手到底有多狠呢?首先,我們聊聊明朝和遼東地區的關係。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通過一系列的北伐,把元朝勢力趕回了北方草原。在此之後的元朝,由於喪失了對全國的統治,被稱為北元政權。起初,北元政權並不甘心失敗,不斷南下反撲,與明朝開始了長期的鏖戰。
  • 明朝名臣,主持成化犁庭,卻被人陷害,離京時天下士子十裡相送
    明朝成化年間的名臣李秉,他的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是很陌生的,但對他的為人熟悉的人,都會對他大加讚賞。李秉於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中進士,歷任福建延平推官、戶部郎中等職,並於景泰三年任宣府巡撫,提督軍務,鎮守邊境,防範蒙古韃靼。
  • 成化犁庭!備受後世詬病的明憲宗,重振了大明朝的雄風
    成化犁庭!但是這隻部落的首領叫做愛新覺羅董山,他是後來努爾哈赤的先祖,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成化犁庭,後面在努爾哈赤對明朝頒布的"九大恨"裡面便有體現。這一次明朝對於女真人的戰爭,使得整個東北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也重振了自土木堡以來明朝該有的雄風。而這一切都是在明憲宗朱見深的支持和領導之下進行的,從整體的方面來說,朱見深不失為一代明君!
  • 明孝宗生母紀氏,真的如《明史》記載,是被萬貴妃害死的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宮廷事件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如關於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傳說,也隨之演變成許多傳說。與明孝宗生母紀氏有關的故事,是明代的一件大事,也曾引起人們的討論。《明史》對明孝宗出生及其生母紀氏的遭遇有非常詳盡的記載。
  • 萬曆抗倭援朝中的總指揮萬世德,戰功赫赫,為何《明史》缺失記載
    泗川之戰是很可惜的一場戰役,在中路的董一元軍即將破城之際,由於不可抗力因素,明軍最終功敗垂成,沒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日軍雖然幸運地守住了城池,但也損失慘重,不得不主動後撤,放棄了不少原先分兵防守的城寨。如果不是意外,明軍本該在泗川一戰就可擊敗乃至殲滅城內的島津義弘率領的日軍,給日軍以決定性打擊。勝利最終很快到來,當年八月,豐臣秀吉病死,日軍更加無心戀戰。
  • 成化犁庭:女真已經被犁過一遍了,為何百年後仍能崛起?
    1明朝成化年間,大明對剛剛崛起已然犯邊的建州女真部,採取了一系列軍事措施,史稱「成化犁庭」,那麼成化帝,犁建州女真的庭,到底犁得怎麼樣了呢?元朝時期,女真人的祖先被朝鮮人擄獲為奴,受到了非常悽慘的對待。
  • 明朝名臣,主持了成化犁庭,卻被人陷害,離京時天下士子十裡相送
    2020-10-30 12:22:44 來源: 美圖情感 舉報   明代成化名臣李秉
  • 美國拍賣一本明末筆記,內容洗刷崇禎冤屈:明史又一記載被推翻?
    根據《錢士馨事略》記載,錢士馨一共留下兩本著作,即《甲申傳信錄》《賡笳集》,其中《甲申傳信錄》記載了風雲激蕩的明末事跡,但與《明史》等主流史書卻大相庭徑。 崇禎十五年(1642年),錢士馨考取貢生之後,便四處遊學。1644年,錢士馨來到北京舅舅家,意外結識了主張朝廷南遷的李明睿。
  • 為什麼《明史》對明憲宗評價很高,但現在人都認為憲宗是昏君呢?
    如何評價明憲宗?我們不能單純以書中的情節來下定論,但是我們從史料上來看,《明史》對他評價確實很高,不過,現代的人們卻都認為他是昏君,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東哥就來跟大家說一下。基於這點,像汪直、梁芳、韋興等佞臣,與萬貴妃同盟,大肆迫害朝中大臣,擾亂超綱,而朱見深做事虎頭蛇尾,唯唯諾諾,反而大搞特務行為,設立西廠,讓整個明朝的政治環境充滿了黑暗,當然這在《明史》中也有記載。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 西方的「新清史」質疑清朝是中國,清朝是如何奠定「中國」含義的
    羅友枝在文中提出,清朝能統治近三百年,不是漢化或中國化,而是利用亞洲內陸非漢民族之間的文化聯繫,並保持「滿洲」的認同,以此達到一個多民族的帝國,她強調「清帝國」和「中國」並非同義詞,而是一個超越了「中國」的帝國,中華民族不過是一個共同體,她還提出,須重新審視清代歷史。
  • 《成化十四年》劇情背後——太監汪直是如何發家的
    最近又一部明朝大劇《成化十四年》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夢溪石同名小說,講述了大明成化十四年,六品推官唐泛和錦衣衛總旗隋州兩人聯手屢破奇案並粉碎幕後陰謀,還百姓太平的故事。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見深的年號,劇中有一個重要角色——汪直,本文把汪直發家的故事分享給朋友們。
  • 【明史系列】方孝孺被誅十族是居心叵測的謠言
    其他明史系列見下:【明史系列】開歷史倒車註定要身死國滅【明史系列】一本有趣的小說【明史系列】棄子爭先如何優雅的認慫認慫是門技術活【陛下,從了吧】攘外必先安內,蕩寇優於平虜問天下頭顱幾許上篇文章提到一個問題,原文是:
  • 現代小說神套路|萬萬沒想到,我愛上了個太監《成化十四年》
    還記得馮鞏和郭冬臨有個小品,馮鞏說:前年火了一波娘娘,去年火了一波格格,今年該輪到我們太監啦!那時候當作笑談,萬萬沒想到,如今我還真入了太監的坑。要說太監風的盛行,離不開東廠西廠,這兩個既神秘又瀟灑的組織。
  • 被人為製造出來的大太監:明朝成化年間的太監汪直根本不是權宦
    汪直被明憲宗啟用設立西廠,則是在成化十二年出現的一些怪事:《萬曆野獲編》記載: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月,明憲宗前往大祀殿舉行郊祀,祭祀皇天后土,但是這天明憲宗剛剛舉行郊祀儀式,突然颳起了大風,氣溫瞬間變冷,幾名旗手和樂官被活活凍死,這件事情引發了諸多議論。
  • 莊氏明史案:清代最大的一起文字獄
    該作品由查玉強先生創作、春墨秋香文學授權發布,侵權必究。清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浙江湖州的南潯發生了一起驚天大案——莊氏明史案。此案之緣起,乃南潯一富家子弟,貢生莊廷鑨為求取名聲,以一千兩銀子從同邑的前朝相國後人手中,購得相國生前所撰二十卷明史稿本。之後,僱人「竄名己作刻之,補崇禎一朝事,中多指斥語,易名《史概》。」
  • 張獻忠沉銀事件水落石出,歷史將還原其屠川真相!
    隨著對出水文物進一步研究,必將還原那段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兩年多時間的歷史真相,對於屠川事件提供可靠的依據。 清朝人編纂的《明史》說張獻忠殺人如草,還特別立碑明志,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就是有名的"七殺碑"。據史料記載,明末四川有600多萬人,清初統計,有史可查的僅9萬多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闢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杆兵保護下的石柱縣。平定吳三桂叛亂之後,成都原住戶十不存一,十室九空,土地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