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粥左羅」(ID:fangdushe520),作者 文七君,編輯 江不流,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武漢封城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半個月。十幾天來,至少產生了四次搶購潮:搶口罩,搶菜,搶雙黃連口服液,搶消毒液……
從疫情確診人數的上升趨勢來看,我們打的是一場持久戰。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有耐心和定力。
步履不停的現代人,一旦被迫停下來,就會關注很多平時無暇關注的事,產生很多平時不會有的情緒。
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及時的斷舍離。
在家宅了半個月後,我已經對家裡各個角落看不順眼了。
床上堆了太多的抱枕,餐桌上太多的一次性筷子,廚櫃裡一堆不用的小家電,衣櫃裡好多衣服好幾年都沒穿過。
曾經,我們以為自己衣櫥裡總是少件衣服,家裡總是沒啥可吃的,不上網剁手就心裡難受。
只能在家裡這方寸天地活動時,才發現東西不是不夠,而是太多,已經變成了生活的負擔,看啥都堵心。
我知道,需要好好做一次斷舍離了。
食物類:
不愛吃的零食,不新鮮的水果,潮了的堅果,發黴的雜糧,過期的調料包,開蓋很久的牛奶,蔫了的青菜,長芽的土豆……
數碼家電類:
舊數據線,充電器,插頭插座,舊手機殼,舊耳機,舊充電寶,舊滑鼠鍵盤,土味電腦包,不好用的手機支架,糊得洗不乾淨的鍋,燒變形了的水壺,落了幾年灰的各種小家電……
日用品類:
過期的藥,漏水的筆,廢電池,舊鑰匙,多餘的鑰匙扣,劣質的塑料杯,不好用的拖把,塌扁了的破枕頭,黃硬的毛巾床單被罩,閒置的花盆,破了的魚缸,壞掉的傘,點外賣攢的筷子……
各種不神奇的瘦身神器,過期的洗護用品,不知道保質期的試用裝,不合適的化妝品……
收納類:
以為總會派上用場的購物袋包裝盒,搬家後不捨得扔的紙箱子塑膠袋泡泡紙,買首飾配的首飾盒,舊眼鏡盒,不好整理的鞋盒,以為可以賣廢品卻把家搞成廢品站的各種瓶子……
裝飾品類:
旅行時衝動購買的小紀念品,喝喜酒帶回家的糖果盒,不再喜歡的玩具和娃娃,舊發卡,鬆了的頭繩,廉價小首飾,角落裡披了一層厚灰的小擺件,褪色的相框……
衣服包包類:
一年都沒穿的衣服,胖了穿不進去的褲子,過時的衣帽包包,破襪子,破內衣,不合腳的鞋,變黃的襯衫,會議文化衫,舊拖鞋,掉皮的皮包,用舊的帆布包,裂開口的腰帶……
紙品類:
舊名片,廢簡歷,沒營養的快餐書,沒有收藏價值的雜誌,各種宣傳冊,沒紀念價值的門票電影票,舊年的日曆,不喜歡的筆記本,不好用的便利貼,外賣單,購物小票,哄你錢包的優惠券……
斷舍離,說白了就是斬斷物慾,捨棄廢物,脫離執念。
斬斷的,是你對不需要之物的留戀;捨棄的,是你對過去囤積之物的懷戀;脫離的,是你對物件莫名其妙的佔有欲。
斷,不是簡單的不買,而是學會挑剔審慎的買。舍,不是一味丟棄,而是物盡其用。離,不是消滅物慾,而是不被物慾左右。
疫情之下,我們都更看清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至關重要。而身外的很多東西,其實根本無關緊要。
斷舍離的本質,就是讓我們控制好外在的欲望,找回內在的自己。
這次疫情發展到今天,海量信息鋪天蓋地。我身邊很多人都患上了信息焦慮症,陷入到「疑病-焦慮-身體不適-焦慮加劇」的死循環中。
即時信息雖然有用,但是不可貪讀。物慾需要斷舍離,信息也需要。
1、如果出現了信息焦慮,請別再「時時關注」疫情。
這個春節,很多人每天不停地刷新聞、群消息、朋友圈、微博,以求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最後除了刷手機什麼都幹不好,夜不能寐,抑鬱無助。
如果你也出現了這樣的症狀,建議每天定時關注疫情即可。比如早晚各一次,其他時間轉移注意力做別的事情。
2、建議通過可信渠道了解疫情,篩選權威信息。
謠言滿天飛,每個親友群裡都是一堆狂轟亂炸的信息,大多數都未經核實。
比如1月26號,就有一條謠言在各個群裡蔓延。
這天晚上9點半,大家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所謂的專題直播。沒有如願看到直播的,還臆測是不是前方疫情加重了,不得不中止了直播計劃。一時間,恐慌四起。
這樣的案例最近真是不勝枚舉,擾人心智,徒增煩惱。所以,辨識並篩選真實信息,就非常必要。
我精選了一些信息渠道,真實可靠,供大家參考。
1、疫情實時動態:微信「看一看」裡的置頂話題,支付寶首頁裡的《肺炎疫情實時追蹤》。
這兩個二選一,就足夠了。
微信「看一看」置頂話題:
2、最新出爐的權威指導《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數字版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主編:
http://news.sina.com.cn/c/2020-02-04/doc-iimxxste8670284.shtml
3、丁香醫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錦囊》
https://mp.weixin.qq.com/s/DP4nVgYs_a5QoBwPNhYl4Q
其實只要我們乖乖在家不出門,再加上定時關注以上信息,預防新冠病毒,就夠用了。
有能力進一步研究的,可以看看下面這些:
1、回形針硬核科普視頻《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
https://mp.weixin.qq.com/s/fnu8urcvf3qrq6WDIIJWZg
2、Netflix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鳳凰網紀錄片《非典十年祭》、電影《傳染病》、圖書《血疫》
《道德經》說:少則得,多則惑。
太多的選擇放在我們面前,反而什麼都看不到。
疫情之下,有意識的辨別真假信息,不傳謠不造謠,別斷章取疫,人人有責。
曾經,我每天一遍遍地看群聊,生怕遺漏什麼重要事件。沒事就刷朋友圈,怕錯過什麼有趣故事。動輒就找朋友約飯,以為這樣才會更親密。
疫情之下,當我靜下心來獨處,才發現,原來根本沒有那麼多必要的事情。
1、80%的群聊,都是在浪費生命。
參與人數越少的聊天,才越會產生價值。只要一個群超過50人,就不可避免的產生無數的信息、圖片和表情包,簡直滿屏垃圾。
建議花15分鐘清理一下自己的群。那些百人大群裡的刷屏,可以一鍵清除聊天記錄。能設置免打擾的,設置一下。可以直接退群的,儘管退了。能夠一對一聊天的,就儘量私聊,既提高溝通效率,又增進彼此情誼。
2、50%的朋友圈,可以屏蔽。
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人朋友圈的內容,不僅毫無價值,還無聊無趣。我自己的也一樣。
建議這段時間設置一下,想屏蔽的儘早屏蔽。一來可以防止自己嘴欠瞎留言給人添堵,二來可以節省自己瀏覽朋友圈的時間,利人利己。
3、20%的微信好友,可以斷舍離。
每個人的微信好友裡,都有一堆不認識的人。有些「好友」加了後連名字都懶得備註,有些幾年來都不曾說過話,有些都忘記了當初為何加。
不如趁此時機,好好相忘於江湖。
4、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閒下來了,就要多向內觀察自己,探尋自己真正的渴求,查漏補缺,及時迭代。
平日裡沒時間上的付費課,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候。好好閱讀兩本書,做好讀書筆記,是平復心緒的特效藥。短視頻看太多,不如看些高質量的紀錄片。
趁著有時間,好好做做年度規劃甚至人生規劃。此刻,正是驗證你是否適合做自由職業者的好時機。
不必要的聚會,不去;不必要的見面,不見;不必要的出門,不出。在經歷多次社交斷舍離後,你會發現:
那些曾經以為很必要的事,並無必要。做與不做,都沒有實質影響。
真正值得珍惜的人,不會因為一兩次聚會不去就變得淡漠。
真正高質量的社交,不需要日日你來我往,親密無間。
真正和諧的關係,都需要一定的距離感。
疫情之下,能夠獨善其身,保護好自己,就是對身邊人最大的愛護。
今天已經是各地啟動居家在線辦公第四日。好多人在網上抱怨在家辦公效率很低,其實也是需要做斷舍離:要學會斷去雜念,割捨誘惑,脫離依賴。
給大家提供一些居家辦公斷舍離的實操建議,供參考。
1、主動營造辦公氛圍,區分上下班時間。
居家辦公斷舍離,斷的是外界幹擾。
居家辦公非常考驗個人自制力。電視、遊戲、食物、飲料、爸媽、貓狗等等,都會分散你大量的時間精力。
工作時間內不跟家人閒聊,不因生活雜務分心,不隨意刷網,盡力保持工作狀態,才能高效工作。
建議:
3、善用在線工具,提高協同工作效率。
居家辦公斷舍離,離的是對面對面工作產生的依賴。
善用高效的在線辦公工具,其實工作一點也不會打折扣。
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及複雜程度,選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無必要,切勿發微信長語音。緊急工作,建議直接打電話或者線上會議。必須落實到文字的溝通,建議回歸正式郵件,發完第一時間提醒對方查收。
一些好用的在線工具:
線上會議工具:騰訊會議、Zoom、Welink
在線共享文檔:石墨文檔、騰訊文檔、有道雲筆記
團隊協作工具:Teambition、Trello
在線白板工具:Witeboard、比幕魚、小畫桌
在線思維導圖:GitMind、Processon、幕布
紙質文件掃描:掃描全能王
在家隔離這麼多天,很多人都受不了了,輕則無聊,重則焦慮,那就好好開始工作吧。
《菜根譚》裡說: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 便寡衍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意即:人生如果能減少一分事情,就能減少一分世俗之氣。減少交際應酬,就能免除不少紛擾;減少言語,就能減少過失責難;減少操心事,就少耗精神;減少小聰明,就能保持純樸自然。那些不求每天減少卻希望增加的人,真是將自己的生命給束縛住了。
人生本就需要不斷地做斷舍離。
尤其在疫情之下,太多人瀕臨崩潰,內心累贅不堪。放下那些不必要,你將發現,人生煥然一新,又能輕裝前行。
過年期間,我刷了太多的疫情消息。後來看到微博上的肺炎求助超話,我直接把自己看抑鬱了。痛哭卻又無能為力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
你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他人。
盡力讓自己正常化,才更有利於防控疫情。
此時此刻我們能夠做好自己,就已經是對社會的幫助。
在災難面前,作為一個普通人,不需要的物資,不要跟風搶。不真實的信息,不要無腦傳。不必要的見面,不要出門見。工作盡心盡力,居家辦公不添亂,在家有空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