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列出有力證據,絕非胡亂猜測

2020-12-14 騰訊網

引言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人類的生命與地球相比實在只是一瞬,所以我們看不到高山沉入海底、大陸從中分離。但是探索起源卻又是每一種智慧生命都會擁有的衝動,人類最根本的哲學正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01

如果還記得中學時期學過的地理知識的朋友大概還記得,地球在前寒武時期還幾乎是一片汪洋,隨著一個個紀元的更迭才慢慢形成了後來的大陸,而這塊大陸也在地質運動中不斷發生擠壓或分離,於是形成了一座座山脈和河流,大陸也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幾塊。人類即使從古猿算起整個歷史也還不到一個紀元的長度,相對於地球來說實在太短,但即使如此短的時間,依靠今天的科技要探究祖先的足跡也頗為不易。

今天的主題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在哪裡呢?記得很早以前有人認為日本人是大秦方士徐福,以及那一船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代,不過這個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考古證據無不顯示著日本的土地早在十萬年前就有人生活的痕跡。

不過,對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埴原和郎列出有力證據,揭開了答案,表明這種說法絕非胡亂猜測。埴原和郎列的「二重構造說」是目前公認的,關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最為權威一種學說,根據這種學說解釋,約3萬年前的繩文人和2300年前的彌生人這兩種起源最終構成了如今的大和民族。

02

日本本土的民族血統有七成以上是彌生人,這部分來自東北亞;剩下的不足三成是繩文人,來自東南亞。而這兩種人其實都起源於古中國,即是說他們的先祖同樣是古中國人。有人說有部分日本人其實是從朝鮮半島遷徙到的日本,不過其實朝鮮人最初同樣是中國北方原人遷徙過去的,其中有很少部分在十萬年前渡海前往日本。

關於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的「二重構造說」,日本其他學者也提出了幾個有力證據。1931年4月18日,學者直良信夫發現了原人腰脊化石,其地點在兵庫縣明石郡大久保町西八木海岸的洪積地質層中。經過仔細研究,日本學者提出這極有可能是日本族型人種,於是這被命名為「明石原人」。

根據考古證據推測,至少在3萬年前日本還沒有人涉足過,而明石原人當時的生活地點應該在中國江南一帶,在更新世後期從臺灣、琉球一帶東渡日本,這也就是繩文人。這一點聽起來同樣很難相信,畢竟原始時代人類最多只能造出小木舟,要靠這樣原始的工具渡海,實在是難以完成的壯舉。現代有考古學家曾模擬過原始人從造船到渡海整個流程的全部行為,基本實現了還原,事實證明渡海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即使十不存一最終依然能夠有人到達日本島。

1995年,通過碳十四檢測,日本考古界推測出繩文人在日本登陸的時代約在12000年前起往後的10000年間。繩文這一名稱的由來是用繩子在陶器上纏繞形成繩紋。在中國出土的古越人繩文陶(距今10000年前)與日本的如出一轍。因此極有可能這一技藝是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

03

1975年,福田縣出土了繩文時代的貝冢遺址,其中有石斧、紅木漆容器、獨木舟,還有核桃、葫蘆外殼、綠豆等植物果實。我們知道綠豆原產於印度,約6000年前才傳到日本,而漆器技術是中國河姆渡人(7000年前)所掌握的。這些證據都表明的確有中國古越人東渡日本。

1980年,考古學家指出繩文人遺址中發現了很多門齒被拔掉的頭顱骨,這是一種叫「鑿齒」的風俗,起源於中國濮人,後來被古越人效仿。因為出土的「鑿齒」頭顱骨很多,可以證明這絕非偶然。而彌生人則是從中國的江南一帶北上前往山東一帶,然後再渡海前往日本,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給日本帶去了水稻技術。通過對人類白血球抗原分析,彌生人可分四個族群,屬於東北亞人的最多,可以證明這即是日本人的始祖。

結語

當然關於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研究還有很多,人類對於自己祖先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腳步,相信總有一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近年來DNA技術的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基本完成,從DNA角度分析,這一謎底終將會揭開。

參考資料:

《神仙傳》

相關焦點

  • 從《菊與刀》說起:談中國學者的日本文化妄想症
    而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學者卻普遍有著一種文化優越感或文化幻覺,認為中國文化對當代日本文化依然有著深厚的影響。他們不但認為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傳承了中國文化,甚至會認為,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好地傳承了中國文化。筆者不得不遺憾地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文化妄想症。不幸的是,大量中國學者罹患了這種文化妄想症。中國學者若不能從這種文化妄想症中擺脫出來,就永遠無法深刻地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明!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基於他們對民族起源的看法的差異,他們大體被分成兩大陣營:蓋爾納和安德森認為民族是現代的產物,因此是所謂的「現代派」;史密斯認為民族自古就存在,是基於領土或血緣以及傳統文化的族群演化而來,因而被稱為「原生派」 或「永恆派」。 這兩大陣營雖然在民族是否是現代的產物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在其他方面卻很類似。實質上,這三大理論都一致認為,現代民族的起源是族裔。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1979年,日本教育大學教授鳥越憲三郎,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的祖先在中國雲南省。」1984年,鳥越憲三郎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在體質上所有的胎斑淵源是和雲南人相同的」。並舉證了大量證據說明雲南是日本人祖先的發源地。
  • 除了日本,哪個國家的「大和民族」人口最多,勢力最強?
    從民族成分來看,大和民族的比例為97.7%,處於絕對多數地位。因此,一般認為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國家。不過,日本還有1.5%的琉球族、0.7%的華人、0.4%的朝鮮人,以及0.2%的阿伊努族。在古代,日本有很多小國家。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文化是一種深受中國影響的、獨立的文明。就是說它起源於中國,後續自行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後來成為了獨特的文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日本文化是獨立起源的,但是後來漢化了。它是一種獨立起源的、後續接受中國文化大量影響並最終成為中國文明圈的具有獨特性的一個成員的文化。
  • 關於日本起源的兩種學說:徐福東渡和泰伯後裔
    日本人和徐福的關係其實是歷史上的一段懸案,困擾了中外史學家至今,只能根據一些史料進行假設,並無有力證據可以定論。也就是說,日本人中是否有徐福後代這一問題,現在根本無法確定。但日本和中國在人口和文化上的緊密關係,卻是可以通過歷史事實和傳說記載予以肯定的。
  • 日本民族的起源故事,其實早就被宮崎駿寫在了《天空之城》裡
    高天原就是日本的天空之城,下果,所以說天空之城在日本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說天空之城是日本國寶,要讀懂久石讓,要讀懂宮崎駿,我們還得從天空之城、高天原,日本神話中出發,當你結合著我前面講的,一神、諸神和萬物神這些概念,再去看他們的動畫,再去看《龍貓》,再去看《千與千尋》,再去看《幽靈公主》,再去看《哈爾的移動城堡》,甚至再去看《你的名字》,你是不是能體會出更多的內容
  • 歐洲眾多民族的「異類」巴斯克人,西班牙學者:來自中國中原地區
    獨特的民族直到近幾年,有西班牙學者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巴斯克人,或許來自古中國,而且是來自中原地區,即河南山東一帶。學者們只能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它應該不是一個歐洲歷史上自然聚居形成的民族,而是如吉卜賽人一樣的流浪者,從他們的故鄉一路走到歐洲,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和其它民族融合交流,但又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族群,最後他們選擇在西班牙一帶定居,但是他們複雜的民族特性卻已經形成。
  • 大和撫子之殤:從《零》系列談日本巫女文化|愛玩網
    現在,筆者將透過《零》系列所刻畫的巫女,來談談這個在日本歷史上含蓄、陰柔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職業。首先,讓我們從日本巫女的起源說起。在如今日本石川縣白山市的白山比咩神社裡,供奉著被認為是日本巫女之起源的女神——菊理媛命。
  • 日本人:我們最早發明了木屐,學者:扯淡!這是中國的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和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兩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的文化交流。唐朝的時候更是達到了巔峰狀態,大量的遣唐使來到了中國,而中原王朝也是有著鑑真東渡的史實。在鑑真的幫助下,大量的先進技術來到了日本。
  • 日本原住民被不斷同化,現在僅剩20萬人,大和族:純正的只有2萬
    鄰國日本其實也有一個原住民族群,是不包括在「大和族」以內的。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見到日本人說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畫面。「大和族」是日本的主要民族,由繩文人和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公元前東亞大陸就不斷有居民向日本遷徙。
  • 徐福東渡,帶去的童男童女真是當今日本人的祖先嗎?
    日本國內的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在日本彌生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的遺蹟中,發掘出了大量的銅劍、銅鐸,而在中國的山東省也發掘出了類似的銅劍和銅鐸,除此之外,在日本彌生遺蹟中,還出土了許多中國古鉞、古鏡、秦式匕首和漢字等,這些都表明在秦漢時代,中國的製品、文化就已經傳播到了日本列島,對日本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要知道,在彌生時代之前,日本還沒有文字
  •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說到日本和服的起源,這就要追溯到西元三世紀的時候了。在大和時代的日本被中原人稱作倭國。倭國皇帝經常派遣使臣到中原王朝進獻和朝貢,進行文化物資交流,同時也把中原的傳統服飾帶到了日本島。因此和服的先祖原型其實就是我們中原的漢服。而一開始的日本服飾是用動物的皮毛和桑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日本和服具有美觀、時尚、禦寒等作用。
  • 相隔千山萬水,為何日本人會和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有相似基因?
    通過現代分子人類學研究各民族的起源,有一個很常用的方式就是分析Y染色體的單倍型類群,因為Y染色體完全是父系遺傳,如果一個男性的Y染色體發生穩定突變,一定會被他的直系男性後代所繼承。同理,如果測試到一大群現代男性都帶有一個相同的突變,那麼可以肯定他們應該是同一個男性的後代。
  • 為何日本學者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你怎麼看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的歷史,一直有「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我們都知道提出這個論據的是日本的學者,崖山,是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自盡的地方!崖山海之戰,南宋十萬軍民蹈海殉國,此戰之悲壯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 歷史上,北海道並非日本國土,北海道人更非日本人
    日本在明治維新成功之後,便衍生出「大和單一民族」的概念。到了二戰之時,大和民族的優越感達到了高潮。直到二戰結束,日本以戰敗者的姿態低下高昂的頭顱時,「大和民族」四個字便逐漸不再被提及。
  • 日本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卻被日本人逼迫遷移,還為他們取一恥辱名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相當悠久的國家,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間的變遷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在清朝以前的中國,一直是非常繁榮強盛的,不過後來清朝的閉關鎖國使得中國開始落後,直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才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落後,什麼叫做落後就要挨打,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往那個中國了,現在的中國十分強盛,不過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當年的恥辱。當年對我國傷害最大的那個國家還是要屬日本。
  • 日本國號來源之謎,倭、大和、日本,這些都是中國人起的名字嗎?
    大家知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除了正式名稱外,通常還有些別的稱呼,以中國為例,除了「中國」外,還有華夏、九州、神州、中土等各種稱呼;而日本也是一樣,除了日本之外,還有倭、大和、扶桑、東瀛等,那日本的這些稱呼又是哪裡來的呢?
  • 中國唐裝與日本和服的對比研究
    中國的唐裝和日本的和服不但在形成歷史上有一定的淵源,而且在日後的傳承過程中的繼承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本論文中,將對這些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做以探討。  作者:關瀅瀅,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歷史起源;文化交融;服飾造型;服飾色彩  日本與我國的距離很近,在歷史上兩國之間的交往方面,我國傳播了很多文化到日本,服飾方面自然也不例外。
  • 日本飲食中的旨文化,甜酸苦鹹四味外,大和民族才知道的第五味
    壽司、刺身、拉麵、鍋物、炸物,日本飲食文化雖然包羅萬有,但只需了解三個字,已可以看懂和食。和食,即大和民族的飲食,這個叫法帶有傳統色彩,也側重文化內涵。那麼,和食有什麼特點呢?三字以蔽之:生、旨、旬。【日本飲食文化】生:大和民族愛生吃,刺身也許是唐朝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