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人類的生命與地球相比實在只是一瞬,所以我們看不到高山沉入海底、大陸從中分離。但是探索起源卻又是每一種智慧生命都會擁有的衝動,人類最根本的哲學正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01
如果還記得中學時期學過的地理知識的朋友大概還記得,地球在前寒武時期還幾乎是一片汪洋,隨著一個個紀元的更迭才慢慢形成了後來的大陸,而這塊大陸也在地質運動中不斷發生擠壓或分離,於是形成了一座座山脈和河流,大陸也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幾塊。人類即使從古猿算起整個歷史也還不到一個紀元的長度,相對於地球來說實在太短,但即使如此短的時間,依靠今天的科技要探究祖先的足跡也頗為不易。
今天的主題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在哪裡呢?記得很早以前有人認為日本人是大秦方士徐福,以及那一船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代,不過這個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考古證據無不顯示著日本的土地早在十萬年前就有人生活的痕跡。
不過,對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埴原和郎列出有力證據,揭開了答案,表明這種說法絕非胡亂猜測。埴原和郎列的「二重構造說」是目前公認的,關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最為權威一種學說,根據這種學說解釋,約3萬年前的繩文人和2300年前的彌生人這兩種起源最終構成了如今的大和民族。
02
日本本土的民族血統有七成以上是彌生人,這部分來自東北亞;剩下的不足三成是繩文人,來自東南亞。而這兩種人其實都起源於古中國,即是說他們的先祖同樣是古中國人。有人說有部分日本人其實是從朝鮮半島遷徙到的日本,不過其實朝鮮人最初同樣是中國北方原人遷徙過去的,其中有很少部分在十萬年前渡海前往日本。
關於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的「二重構造說」,日本其他學者也提出了幾個有力證據。1931年4月18日,學者直良信夫發現了原人腰脊化石,其地點在兵庫縣明石郡大久保町西八木海岸的洪積地質層中。經過仔細研究,日本學者提出這極有可能是日本族型人種,於是這被命名為「明石原人」。
根據考古證據推測,至少在3萬年前日本還沒有人涉足過,而明石原人當時的生活地點應該在中國江南一帶,在更新世後期從臺灣、琉球一帶東渡日本,這也就是繩文人。這一點聽起來同樣很難相信,畢竟原始時代人類最多只能造出小木舟,要靠這樣原始的工具渡海,實在是難以完成的壯舉。現代有考古學家曾模擬過原始人從造船到渡海整個流程的全部行為,基本實現了還原,事實證明渡海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即使十不存一最終依然能夠有人到達日本島。
1995年,通過碳十四檢測,日本考古界推測出繩文人在日本登陸的時代約在12000年前起往後的10000年間。繩文這一名稱的由來是用繩子在陶器上纏繞形成繩紋。在中國出土的古越人繩文陶(距今10000年前)與日本的如出一轍。因此極有可能這一技藝是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
03
1975年,福田縣出土了繩文時代的貝冢遺址,其中有石斧、紅木漆容器、獨木舟,還有核桃、葫蘆外殼、綠豆等植物果實。我們知道綠豆原產於印度,約6000年前才傳到日本,而漆器技術是中國河姆渡人(7000年前)所掌握的。這些證據都表明的確有中國古越人東渡日本。
1980年,考古學家指出繩文人遺址中發現了很多門齒被拔掉的頭顱骨,這是一種叫「鑿齒」的風俗,起源於中國濮人,後來被古越人效仿。因為出土的「鑿齒」頭顱骨很多,可以證明這絕非偶然。而彌生人則是從中國的江南一帶北上前往山東一帶,然後再渡海前往日本,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給日本帶去了水稻技術。通過對人類白血球抗原分析,彌生人可分四個族群,屬於東北亞人的最多,可以證明這即是日本人的始祖。
結語
當然關於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研究還有很多,人類對於自己祖先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腳步,相信總有一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近年來DNA技術的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基本完成,從DNA角度分析,這一謎底終將會揭開。
參考資料:
《神仙傳》